朱雲鵬/台灣和印度還真是兄弟之邦

▲許勝雄日前提出台灣經濟面臨五缺困境。

文/朱雲鵬(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工業總會今年七月發布「二○一五年白皮書」,警示台灣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困境。上個月,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出席工商業領袖三三會時,對於台灣投資環境惡化,補充了第六缺-「缺德」。無論「五缺」還是「六缺」,諸般浮於表面的亂象,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民粹,也稱媚民主義。

印度有很多優點,也有其弱處。柏克萊加大榮譽教授、印度裔經濟學家巴丹在其一本近作裡,細數出印度實行民主六十年來孳生的各種亂象,歸納如下:

民粹主義競賽:
為勝選訴諸短期、煽動性的宣傳,長期政策推行困難,高速公路通行費、電費、灌溉水費等,均由國庫補貼,長期無法調升。也讓投資者對民粹主義盛行地區卻步。

侍從主義:民間支持者與官方利益分配間隱含報償關係,特別是某些個人或特定社團,得以從公共財中獲取全國性的利益。

立法審議過程蕩然無存:議會淪為宣傳口號、互相叫囂的競技場,以及堂皇上演荒謬劇的戲院。重要法案往往未深入討論就通過,有時甚至不到一小時。

群眾動員:包含執政黨在內的所有政黨,均專注於組織示威與反示威遊行,炫耀支持者癱瘓城市日常生活的能力,作為政黨實力的展示。

不負責任的反對黨:反對黨為反對而反對,也反對早先自己執政時所推出的政策。

混水摸魚:政治投機者有許多空間分化選民,無論在種族、地區、宗教,散布對敵營的恐懼和擔憂是成功動員的一種手段。

▼印度國會與台灣國會似乎有許多相似之處。

反現任:和美國相反,印度選民通常不會投給現任執政黨。

選舉頻繁:隨時都有地方在競選,短期算計成為優勢競選策略,朝令夕改的各種民粹訴求取代了追求改善的永續性政策。

公共服務品質變差:人才紛紛轉往私人機構;國家對公共服務的投入愈來愈少,逐漸被其他支出所侵蝕。

地方民主脆弱:地方官員是政策獲利者,但地方政府本身或缺乏足夠經費,或未經充分授權,也可能沒有適任職員去執行地方建設,這種不當的資金分配將公部門的資源傳遞至非目標族群手中。

看看印度,想想台灣,還真有些神似。台灣另外還有國族和國家認同的問題,印度也另外還有宗教、地區、種姓隔閡的問題。台灣偉大的政治家們,你們為了生存,雖然不得不追隨民粹,但是不是也可以幫忙想點辦法,提出解決問題的長期方案?

●作者朱雲鵬,前行政院政務委員,目前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講座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朱雲鵬專欄

朱雲鵬專欄 朱雲鵬

台大經濟系畢業,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博士,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