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隆/訪談追憶-王永慶先生



▲王永慶(中)與弟王永在(右)。(圖/東森新聞)


文/丘福隆

編按:本篇原為作者2008年所做的追憶記敘,2016年元月補上後記。

我對王永慶先生的認識是片面的,和他的交往也是短暫的,然而,那段近乎筆友的情誼,卻充滿著深刻與奇特的經驗。

和1970年代的窮留學生一般,在通過留學考試與繁瑣的出國手續後,我提著從台北西門町「中華商場」買來的皮箱赴美,一頭栽入寂寞又辛苦的留學生生涯。第一次聽到王永慶的名字是在1975年,此後也從未刻意深入瞭解王先生的身世與事業。

自1996年開始寫作後,我偶爾會把文章傳真給王先生參考。很意外地,他在一年後邀我面談,於是趁返台省親之便欣然前往拜訪。

由於經驗與事業落差太大,首次見面該談什麼很令我傷腦筋。當時台灣正逢縣市長選舉,於是藉此評論「當下候選人似乎很少有人提出政見並進行辯論」。豈料王先生竟然直接了當地說:「發表政見要有程度內涵才說得出來。」使我立刻感到他以文人待我,而且讓我沒有說廢話的餘地。於是,我便選擇科技與經濟性的話題,從「養豬成本與全球經濟的關聯性」開談。

過去養豬可向四週鄰居討餿水飼養,如今則必須依賴飼料配方、精密計算成本與長肉量,以及考量成本開銷與市場,否則可能會賠錢虧本。又因動物蛋白的來源與價格受國際因素影響,所以,養五隻豬以上便會受魚粉、血骨肉粉等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而與全球經濟產生關聯。

王老前輩沒有打斷我的簡述,反而自此之後輕鬆地和我天南地北閒聊。他對我經營一家小生物科技公司的方式提出意見,並且客氣地說:「我的看法不一定對,但是一般這樣才合理。」他也說:「那些住在海邊的窮苦人並不是沒有我們的能力,只是沒有我們的機會。」當時我只覺得他很抬舉我,尤其是當年我並沒有把公司經營得很好,如今我才知道王先生閱人無數,見過許多聰明博學的笨瓜,他已建立起「外國人能我們也能」的信念,同時他也認為「終身學習的份量遠過於學校學習」。

兩小時很快地過去了,臨行前王先生還為我指派公務車以便在次日訪問長庚醫院的張昭雄先生以及檢驗科。此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前輩有很強的求知慾,而且很容易交談;80出頭的高齡竟然有如50多歲美國公司的執行長一般的活力,思路敏捷、虎虎生風,使人覺得他的成就是長年努力累積所成,絕非僥倖;他在70年前便能嚴謹自律,運用常識與邏輯一路走來,太厲害了,難怪可以逢凶化吉縱橫天下。

一年後我再度拜訪,端上咖啡後王老前輩直接問我是否同意他最近關閉台旭纖維廠資遣員工的做法。

「當然!」我也直接了當地回答,同時說:「不然會拖累相關企業;而且,讓原廠苟延殘喘到頭來大家更難過。」

他接著說:「那些陳情的員工都非常好,都很善良,我很感動。」

隨後他又問我:「我是不是捐獻太少?」

我說:「企業家根本不必捐獻。」理由是:「企業家最大的貢獻是創造就業機會。提供一萬個就業機會就是養活一萬個家庭,又間接養活許多商店、學校、機關、以及各類服務單位,等於養活了一個有水、有電、有交通、有教育、有文化、有治安的五萬人以上小城市。因此,打拚第一,捐獻的事可以等到不能創造就業機會時再做不遲。」

接下來,我舉美國在近入二十世紀前後靠大企業家們將美國帶進強國的事實為例,說明當時全美的財富集中在少數傑出睿智的企業家手中,由於他們一方面懂得照顧員工的重要性,因而避免了共產主義的滋生與嚴重社會問題的發生,另方面又懂得善用資本與發展工廠管理技巧而使得集中的財富資源發揮極大的經濟效益。

換言之,要國家有跳躍式的進步必須集中財富與資源,然後交給能人去經營管理;如果所託非人則國家沉淪衰敗。王老前輩靜靜地聽我發表看法,接著他要我隨興發表意見。我在聲明班門弄斧與恭敬不如從命之後,敍述一些我在大陸與美國的經驗與心得。和德高望重的台灣老前輩們一般,他在傾聽時會靜閉雙目如養神狀,同意時則會搖動頭部如吟詩狀,非常認真肅目。

王永慶先生對政治沒有興趣,但是有立場。他會對喜愛認同的人與事全力支持。對台灣,他有私心與溺愛;對大陸,他不分你們與我們,甚至認為大陸是我們的對事業,他不以台灣或大陸為己限,全世界才是他的舞台。在85歲時,他還興緻勃勃地對一位創業者說:「我有護照和台胞證,隨時都可以走,讓我們一起去做pioneer的salesman (先鋒拓銷者)。」

回憶過往,歷歷在目,我珍惜這段難得可貴的友情,也為這位活潑敬業、才氣驚人的老前輩驟然逝去而喟然太息。

後記

與王永慶先生面談的敘述,有些部份值得稍微補充。例如,「該和王老前輩談什麽」是當時傷透腦筋的問題。我估計,老前輩每小時的生產力超過1000萬元新臺幣,因此,如果我和他談話的時效價值遠低於此,那麼訪談很快就會結束。思考許久仍不得其解,只好到時候看著辦。當時心想,反正再忙的人也會談談家常,或閒聊一些輕鬆有趣的事。

又例如,交談中說到「做生意須先籌集資金,但是由誰來經營更為重要」,於是我舉美國加州自1985年開辦樂透彩券以來的實例。買彩券者大多數來自窮苦家庭,平均每家每年買600美元彩券,因此初期中大獎者大都為西裔工人。於是,資本是集中了,但是不能轉化為企業,也不能產生就業機會,是資本集中但是結果失敗的例子。相反的,在進入二十世紀前後,共產主義風行全球,可是由於美國財富集中在少數傑出睿智的大企業家手中,他們懂得資本家必須與勞動者分享利益才能長久共榮。於是,全球生產規模最大、勞動力最強的美國,不但使共產主義難以滋長,反而讓資本主義得到盡情的發揮,使美國逐漸躍升為超級強國。這項結果是資本集中因而成功的例子。

我有機緣見識到多位台灣的大企業家。相形之下,王老前輩最令我驚訝的不是他的產業與機智,而是他的談論能力。不論任何議題,他都沒有既定的成見或思想障礙,不需多做解釋便能進入情況,幾乎不費力氣到近乎神奇的地步。

經濟衰退、金融風暴隨時可能再起、青年就業尤其困難等,都是當前全球各國面臨的大問題。台灣產業由於缺水、缺電、缺地、缺新產業、缺中央與地方一致的法令,以及在野黨煽動反商仇富情節等,致使外資不來、企業轉向海外、國營事業年投資額跌破2000億元、各項投資驟減,台灣沒有未來。另方面,目前勞保潛在債務8.77兆、軍公教8.66兆、退休付給缺口7.57兆,政府潛在債務總共超過25兆。我們這一代正在吃垮下一代。難怪謝金河警告「台灣將成為下一個希臘」;馬凱教授更進一步預告「台灣經濟即將崩潰」。

志在奪取執政權的在野政客藉經濟困境煽動反商仇富火焰。他們鼓吹「富人憑什麽賺那麼多錢?他們的錢都是巧取豪奪來的,這世界要變好就得把他們的錢給分了」,一種共產黨的方式。顯然,我們沒有聽他們的理由。

政府對產業施壓或簡單地調整政策不能產生長期可靠的就業機會,否則這個世界不會有貧窮落後的國家。企業家的天賦、努力與機會才是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的最大催化劑。企業家喜歡賺錢,全民上下支持他們努力賺錢是促進雙贏的聰明辦法。按理,我們應該很高興看到成千上萬個工商鉅子,把餅做大揚威國際,而不是炮火朝內反商仇富。

推動技職教育救台灣是有效的辦法,但成效很慢。政府主導政策鼓勵業者亦有勝算,但後效未知。總體看來,由政府出面召集財經專家(財經人才眾多是台灣的強項)與企業家,共商出讓企業家們發揮才華的舞臺,應該不失為一項較為快速見效的良策。

●作者丘福隆,美國洛杉磯生物科技業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