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假如中華民國內戰獲勝,亞洲歷史有何改變?

文/劉伯溫(大陸網民)

雖然常言說「歷史不能假設」,但根據一定事實的假設,可以提供推演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對當前現況有耳目一新的認知——東方史學家一句「歷史不能假設」,不鼓勵像西方那樣的發散性思考,常常限縮了我們更廣闊深刻的反思,以及對未來選項的理性選擇。

假如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內戰中獲勝,兩岸三地和亞洲歷史會有何改變?

第一,中國大陸的命運會完全不同

假如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內戰中獲勝,中國大陸將和清帝遜位到1949年前一樣,仍在中華民國的旗幟下。

1.中國大陸仍在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下,不會更改國號國旗國歌。——中華民國是至今大陸許多人民仍然認可懷念的國號,作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代表無數革命先賢的奮鬥。

2.中國(中華民國)將一直位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大陸政權在1949年~1979年無法進入聯合國,或之後實際控制版圖只剩下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政府退出且無法進入聯合國,兩岸分裂對峙的事,都不會發生。

3.1949年後的中國(中華民國),將是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最重要、最大的盟國。

4.為了冷戰對抗蘇俄,抵抗亞洲赤化浪潮,美國會大力支持中國(中華民國)。

5.早在1980年,中國(中華民國)就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1999年可能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如果中國大陸1949年就大肆開放開發,磁吸效應的結果就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光芒絕不會像真實的歷史這樣耀眼。早在1970年代,中華民國的大陸沿海各省,浙江、江蘇、山東、遼寧、福建這些沿海省份,經濟的繁榮發達程度,應會勝過1950後才停止戰亂的南韓,中國沿海各省和不少省份的人均收入可能比南韓高。

1949年後,太平洋東岸最耀眼的東方之珠會是上海,輪不到香港。在1930年代就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本來早在1960年代,就該成為東亞最耀眼的都市,絕不會等到2000年以後。相比上海的光芒,香港將只是中華民國沿海一個較為平庸的都市,和大連、天津、青島、廈門等城市類似。

1949年以後,風靡亞洲甚至世界的電影、音樂、流行時尚潮流,更大可能是出自幅員資源人力市場都最廣大,蓬勃發展的中華民國,就算不在上海,估計也是浙江、江蘇這樣一向人文薈萃、人才濟濟的沿海省份,香港的光芒很難像真實歷史那麼耀眼。

6.中國(中華民國)的民主化會快得多。中華民國在1927至1937年的發展,史稱「黃金十年」,當時國府一面應對外界的戰事,一面對內清剿共產黨,然而因北伐完成,國家大致統一,多項建設也陸續開展,市場逐漸蓬勃,人民就業與收入逐年改善。貪汙腐敗等等積習是免不了的,但社會整體風氣開放,文化勃興,知識分子暢所欲言,舉國上下不乏錚錚君子。

其實1949年前,中國的多黨政治、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已經有相當進步(毛治下是歷史大倒退),大量民主黨派相當活躍,報紙、新聞人、知識分子等大膽地批評蔣介石,而大多仍能活得不錯。

國民政府高官通常傾慕英美民主制度,相對寬容自由,即使有少量干預,司法也較為獨立。——遠非後來毛治下的文革極權歷史大倒退所能比擬,又怎麼可能發生毛治下的文革等人間浩劫,整死鬥死中國無數人才,餓死上千萬,鬥死打死幾百萬,教育荒廢,人文廢弛,傳統淪喪,導致中國大陸耽誤整整30年的發展機遇,淪落為東亞窮國呢?1989年的六四事件也不可能發生。

蔣介石雖想獨裁,但既以孫中山繼承者自居,建立共和為志業,必須維持基本的民主風度,政治上也難以完全掌控專斷。當年國民黨各派系在大陸根基極深,跟臺灣的政治環境完全不同,蔣也更難獨斷,民主選舉會更快實現。

國民黨政權既已帶領中華民國軍民,打贏艱辛的對日抗戰,且又成功擊敗試圖挑戰的共產黨,則地位將更穩固,執政合法性更高,按照當時的國內氛圍和美國影響,本來非常可能延續1949年前的漸進民主改革路線,中華民國會更早走上民主憲政之路。——真實歷史下,敗退臺灣痛定思痛,心態自信已完全不同,風雨飄搖、風聲鶴唳,戒嚴白色恐怖等措施自然出爐。

第二,臺灣作為中華民國省份的命運將大為不同

1945年前,臺灣和滿洲(東三省)、南北韓一樣,都為日本殖民地。滿洲跟臺灣和南北韓一樣,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日本式殖民教育、征兵、征慰安婦。

如果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贏得內戰,1945年已經歸還中國版圖的臺灣,將繼續在中華民國的旗幟下治理發展。

在統一的中華民國架構下,在治理上,臺灣省將和同曾遭日本殖民的東三省(滿洲)差不多。

從內政上,如果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贏得內戰,臺灣將不會有戒嚴政策或白色恐怖。

因為國民政府高官通常較為傾慕英美民主制度,且國民黨的政權既已帶領中華民國軍民,打贏艱辛的對日抗戰,且又成功擊敗試圖挑戰的共產黨,則國民黨政權的地位將更為穩固,執政合法性將近乎無可挑戰,國府高層將充斥身為國族中堅、抗戰領導者的勝利者樂觀心態(而非1949年後作為戰敗者的風雨飄搖風聲鶴唳心態),客觀局勢和主觀心態上,均不可能、也不需要採取後來敗退臺灣時的戒嚴白色恐怖政策。

而臺灣內部,即使仍有懷念日本殖民統治等思潮遺留,經過60年以上的和平治理且沒有戒嚴的傷痕,臺灣將和滿洲東三省一樣,不可能具有任何突出的獨立傾向。

從外交上,以美國和統一的中華民國的親密盟友關系,臺獨將毫無任何可能的生存空間。

少了1949前後來臺的200萬國軍部隊和大陸各省的移民,臺灣的工商業與文化發展,在1970年代將難以產生原有的光芒,而是必須與其他省份競爭。

孫運璿、李國鼎等外省人,更可能是在中華民國的其他省份一展長才。

換言之,20世紀的世界經濟史,有的將是「中華民國奇蹟」(龐大的中華民國勢必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光芒會極為耀眼),而不太會有「臺灣奇蹟」這個說法,臺灣的發展仍將不錯,但將只是中華民國奇蹟的一小塊。

臺灣將不會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將不會有這個名詞),但會是中華民國一個較為發達的省份。

臺灣作為中華民國的一個省,在中華民國的實質地位,估計將和滿洲東三省、廣東省或海南省+福建省差不多。

金門、馬祖仍將屬中華民國福建省管轄(今天也屬中華民國福建省),但金馬將少了許多炮彈和戰鬥史,經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將和廈門類似。

中華民國1979年後,仍將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

臺灣人不管本省人或外省人,跟中華民國其他各省人的權利一致,只要經過選票獲得最多民眾支持,可能是中華民國的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

以中華民國的整體實力和強國地位,在國際上的地位將相當崇高。憑藉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和與現代化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在世界上,中華民國會跟美國平起平坐,甚至比俄羅斯或歐盟領袖更有地位。

第三,香港的命運將大為不同

大上海的經濟、電影音樂等娛樂造星軟實力,在1949年前就相當發達引領風潮——那還是在內憂外患的戰亂年代。

如果1949年國民政府獲勝,上海等中華民國沿海地區不被閉關鎖國所耽誤,人才和資金將被主要吸引到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省份。

英國人會回到香港,繼續以她作為遠東重要商港,然而隨著大陸的建設腳步加快,英國企業與政府將直接進入自由中國內地,香港在戰時受到倚重的價值會面對巨大挑戰。少了大量逃難而來的大陸商人與文化人,香港各方面的發展也將不一樣。

香港的經濟、包括影視工業、演藝明星將不可能有1980年代的光芒,將比不上上海或浙江等。港星這個名詞,將不複存在,就像沒人說廣星(廣州明星)一樣。

1949年後的香港,仍會在1997年回歸中華民國。

但在中華民國旗幟下,香港不是中國人均收入最高的都市。

香港將只是中華民國沿海的一個普通都市,只會跟廣州、廈門、天津這類中華民國沿海大港差不多,不會像後來那樣光芒耀眼。

鑒於中華民國本身的民主發展和自由開放,香港在人均收入、經濟、金融影響力等各方面,只是中華民國沿海一個普通大都市,早就會跟廣東省融合,根本不可能存在什麼港獨的聲音,屆時整個中華民國早就普選了包括香港,因此不會發生所謂爭普選的占中運動。

第四,新疆西藏的現況將有所不同

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帝退位清朝終結,中華民國建立,新疆曆經楊增新等軍閥治理和蘇俄勢力的介入。

如果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內戰中獲勝,民主改革後的中華民國被世界公認為民主國家,作為美國的盟友,鑒於伊斯蘭極端教義派的世界影響,中華民國治理下疆獨可能也仍將存在,但不太可能受到西方各國或明或暗的支持。

以國民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手法,新疆的世俗化將更快,資源豐富幅員遼闊的新疆將進行更快的開放改革,經濟應比今日繁榮,資本主義世俗化將更自然徹底,地方自治預計將較為發達,族群矛盾可能不會像今日這樣突出。

西藏將有更大的自治權,但主權屬於中國將不可能變更。

中華民國治理下的西藏,西藏跟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關系,或將延續清代的治藏政策特色。少了共產黨的激進改革,預計進行漸進的發展和改革,實現漢藏和平相處的機會會更大,出現1959年的沖突和達賴喇嘛出走的可能性會低得多。

中華民國勢必早已完成民主普選,藏人作為中華民國五族共和的一員,政治權利得到保障和自治的程度會較高。且鑒於中華民國跟美國的盟友關系,即使存在藏獨也不太可能受到西方各國的或明或暗的支持。整體講,西藏將不成其為問題。

第五,南北韓的命運會大為不同

如果1949年國府內戰獲勝,美蘇冷戰的亞洲地緣政治軍事局勢大為改變,在中美聯盟下,朝鮮戰爭可能不會發生。

即使蘇俄仍助北韓發動朝鮮戰爭,但北韓不可能取得中國(中華民國)的支援,中國(中華民國)倒是比較可能支持美國支持的南韓(大韓民國),北韓作為國家,將很難存在。

南北韓可能的結局,會像1945年後的東西德一樣,蘇俄解體後北韓被自然統合。

第六,日本的復甦和重要性將大為下降,東海和釣魚臺領土爭議已解決

有了中國(中華民國)這個統一的大國作為亞洲最重要的盟友,中美作為二戰盟國的友好局面在二戰後持續的結果之一,必然是美國無需對日本予以特別善待,因為日本沒有了作為抵抗蘇俄赤化的民主陣線同盟的明顯價值。

如此一來,美國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和舊軍閥體制的清算會徹底得多,日本在二戰後的復原,估計將放慢許多。

其次,如果中國大陸1949年就大肆開放開發,磁吸效應的結果就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光芒絕不會像真實的歷史這樣耀眼。亞洲的雁行模式,中國將是領頭雁,而不會是日本。

釣魚島和東海領土爭議的歷史發展,也會大為不同。

在中美同盟抗蘇俄的冷戰戰略局勢下,美國必須依靠中華民國對抗蘇俄在亞洲的擴張。

釣魚臺和東海的領土爭議,極大可能美國會在1970年代站在中國一邊,把釣魚臺交還中華民國實際控制。按冷戰時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力,日本也將不得不認可。

今天釣魚臺和東海,應已是中華民國實際控制且被全世界和國際法所公認的領海。

第七,東南亞赤化潮沖擊更小,華人角色降低

假如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內戰中獲勝,由於共產主義在中國消亡或減弱,國府執政根基鞏固,中美在友好氣氛中,聯手圍堵蘇聯和國際共產勢力的擴張,那麼蘇俄的赤化潮,共產主義在東南亞的影響也將難以擴大,越南、老撾等都不至於赤化。少了中國(中華民國)的支持,胡志明等人的北越政權,很難統一越南。美國支持下的南越,可能會在蘇俄解體後自然統一越南。

隨著中國抗戰勝利與國府內戰勝利情緒的蔓延,對國府所推崇的民主自由政治體系,會在東南亞華人社會得到更積極的肯定。

對印尼、馬來西亞來說,華人在東南亞歷史中的身影角色將大為減少。東南亞爭取獨立建國的呼聲依然,歷史步伐或許不會打亂。到1950年代後,估計很多華人已被迅速發展的中國吸引過去,東南亞的政治進程會少了很多華人的角色和身影。至少馬共不再會是個問題,而南洋大學相信也不會出現,也就不會有後來數十年的恩怨不斷。

少了大量華人精英的東南亞,獨立建國會繼續,但很難說命運會如何發展。

第八,南海問題的解決會比今日容易

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公布南海十一段U型線。

中國(中華民國)的南海主權,鑒於冷戰期間中美同盟抗蘇,會得到美國的認同和背書。

冷戰期間剛獨立的南海周邊國,不太會對中華民國的主權聲張有異議。

最大的可能是,經過幾十年的實質控制和美國等強國的認可,南海完全在法理和實控上成為中華民國的南海。

身為憲政民主派,反思歷史,展望未來

以上是我對1949年中國內戰歷史走向的假設和反思。

中國大陸在1949年走的道路是錯的,其惡果不僅是導致了如今兩岸的分裂對峙。

我們被毛的暴政和封閉殘害了27年,無數清末民國時代培養的精英要麼逃離,要麼慘死,文革毀壞了傳統文化和公德心,遺毒至今未清。

1979後鄧小平的改革和進步,算是替毛畜還了部分債。但被拖累倒退27年的後果很難挽回,中國大陸要回到他本該有的位置和水準,任重道遠。

今日的中國大陸,不再是毛時代的中國大陸。今日的共產黨,也早已不是毛時代或1989年的共產黨。

我不是說它已完全沒有了毛時代的罪惡性和專制,但它的確在努力嘗試從革命黨轉型為執政黨,也正在朝著一個講信用,負責任的現代政治團體靠攏。你如果忽略或是錯估他們的努力,那我很誠懇的和你說,你必須再仔細觀察一下。

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個政治團體可以有效統治14億人,不可能只是靠謊言、欺騙和武力,其政權的合理性是絕對不可以低估的。

今日中國大陸,有無數不足、無數缺點、無數危機,但也有無數進步和改變。除開政治意識形態,今天的廈門跟臺南有何不同?上海跟臺北有何不同?其他層面已經很接近。

共產黨不等於中國,它終會下臺。以中國大陸人民思想的變化,共產黨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逐步轉型為現代民主政黨,獲得認可後繼續執政;要麼不思轉型革新,被掃入歷史垃圾堆。

歷史上,過去2000年,中國起碼有1400年,都是世界文化文明的最一流陣營,是整個世界最富裕、最文明、文化最繁盛、且是唯一沒有中斷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

1000餘年,我們的文明文化經濟科技都超過歐洲和日本,落後數百年又何妨?

換個角度,在近現代數百年衰落期的華人也是幸運的,或許比漢唐盛世的華人幸運——因為,坐享其成、躬逢其盛,怎麼比得上胼手砥足、白手起家、奮力打拼、創造歷史!

中國自清朝以來,差勁了兩百年,1949年以來被共產黨倒退拖累了30年,但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區,如果放遠眼光,銳意革新進步,有我在,每個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銳意革新進步、努力打拼,我們可以創造歷史!

兩岸三地,香港最法治,臺灣最自由民主,等到大陸更加進步,未來大中華區的人民,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都趨於一致,以中華民國的國號和憲法,實現憲政統一。

臺灣人跟香港人上海人福建人等各地人一樣,競爭完整的中華民國的執政權,在世界上跟美國總統平起平坐。

假以時日,大中華區勢必可以重回世界最富裕、文明、強盛的一極,找回中華歷史上的進步和光榮!

我相信大中華區的華人,有這樣的眼界、眼光、志氣、作為! 

●作者劉伯溫,筆名,來自大陸,交通大學畢業。此文為讀者投稿。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