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中一
最近從橫跨食品、媒體、資訊的高志明董事長、在資策會擔任要職5年、夫婦同樣在資策會任高官,卻只能嗆聲資策會酬庸不如解散的王可言、還有那個做電商然後客戶個資儼然是詐騙集團小資料庫的詹宏志董事長都認為似乎只有解散資策會,才能挽救臺灣的資訊業。
因為這股風潮越演越烈,實在看不下去,同樣身在法人工作的我,忍不住要出來講一下話。工研院跟資策會向來相處稱不上好到哪裡去,不過我覺得要批評資策會可以,拜託拿出證據與數據,不要拿一些空話例如資策會害臺灣資訊業空白20年等等。這些人靠夭資策會,很重要的一點在法人機構具有相當的官方色彩。因此可以承攬一些政府的業務。
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所謂大老的說法有沒有道理?資策會做為法人在我國有幾個重要的功能:
►作為經濟部的幕僚
►執行政府交派的任務
►嘗試性開發風險高或政策需要的技術
這裡面,哪一個民間機構可以做?由於政府人員編制受限但在民眾萬能小政府的期望下業務量又其多無比,因此經濟部許多人員往往要靠資策會外派來協助。根據劉靜怡教授的說法,某位社運崛起的資訊人才也是資策會的派任人員。資策會受到政府管制,因此派駐在資策會的人員在執行政府工作例如科專補助的時候,廠商不需要擔心可能執行的人跟自己會有利益衝突。請問如果是其他民間資訊廠商來做如何克服利益衝突的問題?
資策會有沒有開發台灣沒人要做,但是配合政府政策先行開發的技術?有啊,台灣早期3G技術人才好些就是資策會培養出來的。而這種研發型的技術是這次出來喊聲的資訊服務業者會投入的風險研發嗎?當然不是。有些出來喊的人更是莫名其妙。高志明董事長的公司是網擎資訊,這家公司作什麼?做搜尋引擎OPENFIND,還有著名的MAIL2000。這些領域資策會有涉入嗎?根本沒有。
同樣地,資策會把台灣所有的資訊服務工作都承攬走了嗎?當然沒有。請問本土最大的資訊服務廠如精誠資訊等有跑出來說話嗎?而外商擅長的大型資訊服務,例如銀行業、SAP導入等工作資策會有去做嗎?
事實上政府的法人機構對於與民爭利的事情是非常小心的,要再三請示過才可以因為政策需要執行可能跟民間廠商衝突的事情。資策會執行的資訊系統服務案子,多數是因為政府政策需要而且是專門服務政府。為什麼高志明、詹宏志這些人跳出來想要資策會解散?還不是想要吃原來由資策會所承攬的專門服務政府部會的資訊服務系統案。但這些案子最大的功能就是服務政府的需要,也無法擴散到其他顧客乃至於國際性的顧客。
對於民間資訊服務業者來說,如果只能靠政府的案子存活表示你沒有競爭力、沒有發展力。解散了資策會把所有資策會原來的案子放給民間資訊服務業者,只是拿鴉片給這些廠商吃。現在爽了,但一輩子也脫不開了。
高志明董事長還宣稱,一旦資策會解散了,優質的人才就會釋放到民間。等等,資策會的人可不是公務員,我就認識不少由資策會到後來到民間的優秀技術人員。為什麼高董事長的公司,沒有資策會解散就聘不到好人才?薪水不夠高啊,夠高人家早去了。
還有大學科法所教授抱怨政府法人無效專利過多。坦白說,會講出這種話的智財教授,我都會建議以後對他建議的智財方案要多保留。如果嫌法人無效專利多,難道IBM、鴻海等有效專利就比較多嗎?專利這種東西,生來就是賠錢貨,除了專利蟑螂以外沒有公司可以專靠專利賺錢的。這話誰講的?鴻海前法務長周延鵬。
法人跟臺灣多數公司一樣,之前開始體認到專利的價值因此大量申請,後來才發現養專利是天價,因此開始重質不重量。這是臺灣專利發展史必經的過程。作為一個科法專門的學者不能認識到這一點,要跟我說他在科法領域會多有洞見我真的不相信。
同樣地,臺灣真正有實力的新創資訊業者有被資策會擋住嗎?沒有,事實上資策會還是主要的推手例如IDEAS秀等模仿國外新創發表會的活動就是由資策會主導。
會叫的狗不會咬人,而如果臺灣的資服業者不是放眼亞洲或國際,只能巴望者資策會解體以後撿資策會的屍體溫飽。那這些業者還是早點回去洗洗睡好了。
●作者張中一,專案經理,IE BUSINESS SCHOOL台灣校友會創會會長,專長為網路資通訊系統架構,原文刊載自張中一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