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梓翔/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然後呢? 

▲華航空服員抗爭,達成訴求!(圖/本報資料照)

文/游梓翔

華航空服罷工雖已落幕,餘波仍在盪漾。這幾天各種評論都有,有人欣見罷工勝利、有人憤怒旅客權益受損,有人擔心「漣漪效應」。許多評論對此事件用了「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的評價。我想根據這句話,從五個不同角度思考一下其中涵蓋的錯誤觀念。

思考點一:空服員是「孩子」嗎?
把罷工看成「孩子」要糖吃,是第一個比喻不當。員工不是孩子,員工離職、被競爭者挖角,或是跳槽其他公司都司空見慣,孩子行嗎?員工不是孩子,員工是透過提供專業服務,為個人及公司爭取更好發展,共同打拼的「夥伴」

員工不是孩子,高層管理者也不是「家長」。家長心態即使在純家族企業中都應該避免,何況是公開上市或資金大量來自政府的公司?管理者不是家長,而是高薪「管家」。管家的規定要與夥伴溝通,且盡可能給予更大方便以讓夥伴能提供更好服務。這麼看來,以「一致」為由非要員工到桃園報到,溝通時又顯露「孩子不要吵」的態度,是導致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

思考點二:什麼是「糖」?
把要求改善勞動條件視為要「糖」吃,也是比喻不當。糖不該吃多,甚至不吃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勞動條件對工作夥伴們及公司卻至關重要,它更像是「陽光空氣水」,更好的陽光空氣水可以讓工作夥伴們過更好的生活、更有尊嚴,更重要的是讓公司在爭取人才時更有競爭力,最終提供更高的服務水平。台灣現在的一項嚴重問題就是一切強調「cost down」,不以低薪為恥。少吃點「糖」會死嗎?忘了勞動條件是生活、尊嚴和競爭的必需。

思考點三:「糖」從哪裡來?
無論是更多的「糖」或是更好的「陽光空氣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如果要提升勞動條件、提升薪資,代表有人必須買單。這經常代表資方要犧牲某些獲利或是顧客要為服務付出較高的費用。這次華航的新「管家」們在宣傳自己是多麼照顧員工、多麼擅長救火的同時,也別忘了他們的慷慨和水源來自全民至少應該少幫自己抹粉,多和真正買單的人說聲感謝。

▲華航空服員罷工。(圖/記者季相儒攝)‎

思考點四:罷工是「會吵」嗎?
似乎過度輕描淡寫。吵是話語性的,你不聽或不回嘴就好,罷工則是行動性是阻礙性的,目的是要資方要社會「痛」,為了達成目的罷工者是會自傷且傷到他人的。也因為如此,《勞資爭議處理法》才會有特定行業勞工不得罷工或要顧及「必要服務」才能罷工的條款。試想,如果水電事業勞工或醫護人員罷工,這個「痛」會不能替他們爭取到權利嗎?但是如此一來就「傷」人太重了。航空業雖不在法令不准罷工的行業中,但對於因此事而被傷到的華航顧客,歡慶勝利的同時道歉可以更多一點。

思考點五:其他「孩子」怎麼辦?
本次協商是華航空服爭取到的優惠條件,其他夥伴或「孩子」是否可以比照?如果因為「禁止搭便車」,而只限於華航空服適用,慷慨的華航新「管家」或是努力爭取更好「陽光空氣水」的夥伴們就為德不卒了。

普及更好的勞動條件應該是一輛「捷運」,而不是「便車」,不僅華航的勞動條件應該適用公司其他夥伴,其他競爭航空也應該多照顧自己的員工。在國際上取得五星評價的航空,夥伴待遇也應該具有國際水平才是。當然,乘客也該願意為更好的服務多付出一點代價。

寫到這裡,不由得不想起最近教育部否決所有私立大學學費微調的事,其實台灣各大學的勞動條件距離其他國家包括大陸在內的差距正在拉大,但教育部還是一副「統統不准漲」的家長心態,而許多評論者還是希望「廉價」,唉,只怪事情還沒到「忍無可忍」吧。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游梓翔,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專任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