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三飛彈誤射事件,一度引發國內外緊張情勢。(圖/翻攝自「中山科學研究院」網站)
文/潘翔(資深媒體人)
「金江」艦案輪廓逐漸明顯,應該就是飛彈操作手高中士因準備甲操,在測試系統時誤射,有待釐清的問題只有兩個:為何接上火線?為何切換為「作戰模式」而不自覺?座標雖是測試系統時隨意輸入,但不巧目標區的「翔利昇」號船上有電纜架,恰好成為角反射器,因此被雄三的主動尋標器鎖定擊中。
此事是不幸亦是大幸,對黃文忠船長一家當然是大大的不幸,但擊中的是漁船(目標太輕,直接貫穿,因此沒有引爆戰備彈頭),而非當時通過台灣海峽的任何一艘大型船隻,則是不幸中的大幸。倒是另一個問題,若是深入思考,會讓人毛骨悚然。
台灣處在第一島鏈,面對中國大陸最近,中國大陸雖非台灣唯一,但肯定是最大最重要的假想敵,卻又是目前最大的出口市場(含港澳),既對立又互利的關係,史上少有,台海兩岸反艦飛彈部署密度之高,也是全球少有(想想看光是岸基的海鋒,或是從一級艦到三級艦,甚至飛彈快艇,部署了多少枚的雄二和雄三)。
兩岸軍事情勢外弛內張,雖已近50年未曾交火,但在過去50年中,不乏差點擦槍走火的事例(例如高砲保養射擊誤擊廈門,因偵照行動對峙,或是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次日,IDF和Su-27接近至目視距離等),1996年飛彈危機,更是離戰爭只差一步,這種外弛內張的態勢是很脆弱的,隨時都有可能被打破。
這次的誤射事件,就很有可能把這種外弛內張的情勢打破。
▲遭「雄三」誤擊的「翔利昇」漁船。(圖/海巡署提供)
我們都知道艦射雄三的射程比外界所傳的要短,以發射後貼海超音速飛行的模式,也很難在發射後立即掌握(想必對岸軍委和東部戰區要被檢討的人,可不比台灣少),如果對岸的岸基雷達或衛星,在事前無射擊通告的情況下,突然發現了一個不明目標,從台灣西岸出發,以極高速往大陸方向推進,手中敵方情資有限,目標類別又不明,你會不會提高戰備狀況?你會不會準備反制甚至反擊?如果反擊了,到底哪一方才算是「第一擊」?不要說它絕不可能發生,很多戰爭就是這樣發生的。
結果,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國安高層官員在幹嘛?總統在國外參加僑宴,國安會秘書長跟著在僑宴,副總統在高鐵南港站,國防部長在接待訪賓;外交部隔了幾個小時通知美方,陸委會下午才輾轉通知陸方,對方還「已讀不回」。其他人呢?恕我所知有限,我還真不知道。
你覺得這是合格的危機應對方式嗎?我不下結論,各位自己想吧。我只請教一個問題:蔡總統,您願不願意搭機飛一趟金門?搭飛機去過金門的朋友,就知道我這個問題的關鍵在哪裡。
●作者潘翔,資深媒體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