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提供許多珍貴的史料。(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文/劉性仁
日前國史館連續發布兩項令學界錯愕的公告;先是突然宣布為了搬遷書庫,台北及新店閱覽室停止服務。由於公告未提及何時重開閱覽室,不少人趕緊利用僅剩的時間湧向國史館借閱檔案,此舉讓早就規劃好利用暑假來館查檔的國外及大陸學者無所適從。後國史館的新規定,八月八日重新開放檔案應用服務,需先填妥申請書,以電子郵件或郵寄或親持至該館,受理後於三十日內通知准駁結果與來館應用時間,亦即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隨到隨調閱。
吳密察館長指出,8月1日開始,國史館檔案、文物、私人史料,除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國家機密保護法」、「政府資訊公開法」、「檔案法」等有適當限制之外,以「全面、無償」公開提供閱覽原則。 由於部分史料涉及機密、個人資訊保護及另有人權考量,民眾若要閱覽,應經國史館審核後,決定准駁;准駁程序所需作業時間,比照檔案管理局以15日為原則,但國史館得依實際情況(例如,申請數量)進行調整,最短當日,最長30日。
吳密察說,過去民眾複製檔案史料有限制,例如,整本檔案只能複印1/2,或者一年只能複印幾百張,但這些限制將取消;而且只要民眾提出申請,並繳交複製費與郵資,國史館還可以代為複製檔案史料,民眾不必舟車勞頓。種種說法,都呈現出需要審查及需要政治判斷無不妥方能同意。
國史館此舉,當然與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及吳密察館長的個人看法有著明顯的關係,國史館自8月1日起,將不再對中港澳等外國學者開放閱覽,此一舉動不僅有違學術自由及民主開放原則,更讓兩岸學術交流雪上加霜,替最單純的學術交流橫生障礙,也讓大陸學者普遍對來台的興致缺缺,不再具有來臺研究交流的動機與興趣,這讓台灣越走越封閉,更讓被外界質疑有「文化台獨之嫌」。
筆者不禁要問,難道國史館可以因促轉條例公開史料及政治檔案公開,為何就不能公開讓外界從事學術交流使用?這明顯說不過去;況且過去亦有影印張數限制,現在更變本加厲,殊不知此舉已對兩岸學術造成重大影響,更多學術資料的參考及引用產生更大的限制,未來將失去台灣方面的論述權,真正的受害將是台灣。
▲國史館的總統副總統文物虛擬博物館。(圖/翻攝自國史館官網)
其次,蔡英文政府難道真的不知兩岸關係已經瀕臨全面破局的情況嗎?陸客及來台學者已經明顯減少,此舉若再限制下去,無異是砍斷兩岸學術交流的機會,讓友台派學者更是頓失依靠,無法再以正當理由替蔡政府延續觀察期,大陸學者來台從事學術研究的動機不再,這對兩岸關係發展難道是好事嗎?美方樂見這種違背學術自由與民主的舉動嗎?美方樂見兩岸危機隨時有可能一觸及發的可能性嗎?這難道就是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及善意表現嗎?
蔡政府對於陸配及陸生已經極不友善,如今又對大陸來台從事研究的學者們百般限制阻撓,等於要摧毀兩岸學術交流及整體兩岸關係,依法行政的理由與轉型正義的目的形成強烈的對比,這若不是意識形態作祟,什麼才是意識形態作祟?如何再替蔡政府說好話來掩飾在維持現狀口號下種種破壞兩岸交流的舉動呢?蔡政府千萬不能輕忽大陸日漸反台的情緒正在增強,少了正常交流的管道,對蔡政府內政及外交看不出有任何的好處,只會增快大陸當局對蔡政府的觀察期,未完成答卷的等待期將越來越短,大陸自然也不再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因此學術交流是最自然及正常,一切公開透明,如果兩岸連找尋資料都無法正常進行,那麼兩岸學術交流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當國史館一方面以依法行政阻擋大陸學者找尋學術資料;一方面又以轉型正義為由,公開不適合公開的政治檔案,兩套標準再明顯也不為過,其傷害何者為大?答案再清楚也不為過。
總之,誠懇地建議蔡政府及國史館吳密察館長改弦更張,廢除這種有違學術自由及民主的舉動,不要讓兩岸學術交流陷入空前的危機,學術交流是必要的,歧視大陸學者沒有必要,如果再擋下去,恐怕兩岸關係的冰風暴真的要來臨,蔡政府也自我暴露維持現狀假象及所謂釋放善意的謊言,蔡英文一再表示她已向大陸「展現最大誠意及彈性」,這難道就是她所說的善意與彈性嗎?種種作法將對台灣將造成莫大的傷害,這豈是臺灣之福?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士,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