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穿羽協贊助商球鞋,戴資穎恐遭懲處。(圖/中華奧會提供)
文/蘇嘉祥(資深媒體人)
羽球女將戴資穎在奧運女單16強賽事失利後,引發她表示羽球協會指定她穿的球鞋不合適,會痛、會流血;她改穿自己的球鞋,卻傳出羽球協會要懲罰的說法,引起議論紛紛。
後來中華羽球協會表示,交由紀律委員會在9月開會才會決定,尊重委員們合議裁定,目前沒有「懲處」這回事;但是多年來我國羽球選手和協會之間,為了選手制式服裝、球拍、球鞋和協會槓上的爭論很多,在羽球運動逐漸職業化,逐漸和高爾夫、網球、棒球、籃球一樣成為巨額獎金的比賽時,羽球界人士應該好好想個兩全其美的做法。
高度職業化的運動如,除了球衣、球褲得依賽會規定,穿著統一「制服」(Uniform)之外;一般對球鞋、球拍(球桿、球棒)大致都是尊重選手的「自主權」,由選手自己或過經紀人和廠商洽談,所以我們常常看到美國NBA籃賽的選手穿的球鞋千式百樣,N牌、A牌、N牌、U牌不一而足,百花齊放。
高爾夫比賽的「四大賽」名氣非常大,獎金很高,入場券很貴、電視直播收視率很高,但是球員要帶那個牌子的球桿出賽,協會、賽會都沒有辦法硬性規定,連球衣、球鞋也都尊重選手。
和羽球賽比賽形態最接近的網球賽最近幾年獎金不下於高爾夫,即將舉行的「美國公開賽」單打冠軍獎金超過250萬美元,已經比高爾夫還多。
中華網球協會對選手參加「台維斯盃」、「聯邦盃」、「奧運」、「亞運」的制服規定,完全和國際潮流一致,除了比賽時上場的短衣、短褲要依規定繡上會徽,兩位雙打選手比賽時顏色要一致外,球鞋、球拍都尊重選手選擇,沒有硬性規定。
▲戴資穎父:她媽媽都先拗過新鞋,拗到變軟才能穿。(圖/中華奧會提供)
運動歷史上為了「錢」,政府機關、協會和選手之間有爭論的案例很多,最有名的是中國大陸,以前完全走「社會主義路線」的中國,對選手在國際比賽贏取的獎金,認為是「共同持有」,選手只有分配到很少的百分之五,或十…。
這是1984年胡娜在美國「出走」時的「分配比例」,大陸網協乃至所有運動協會認為,所有選手都是國家栽培的,在比賽賺到的獎金,一定得依規定分教練、協會、體委會(體育總局)…,所有選手都暗罵在心裡。
李娜是少數在職業球賽為中國打下世界單打冠軍(法網、澳網)的選手,但是她在網球比賽20年裏也不斷和協會抗爭,她的獎金比例也從30%到40%、50%、最後幾乎達到80%都歸她擁有。羽球單打名將林丹和羽協的「鬥爭史」也很有名,現在他的收入豐厚。
我們台灣對選手非常好,選手在國際比賽賺取的獎金,從不課稅,協會也不抽成,在奧運、亞運拿到金牌,還有政府給的全世界最優渥、最豐富的「國光獎金」。
其實,從三年前起,就有多家國際品牌的羽球廠商向媒體抱怨,中華羽協完全簽了一個不合理的「排他條約」,選手連球拍的使用都沒有自主權,但是投訴也沒用,協會的理監事會改選,仰仗外資很重的協會以及理事長、秘書長,沒有意願看看外界的世界是不是在變化,這是相當可惜的事。
中華羽球協會這幾年的確辦出好幾場精采的比賽,連續兩年小巨蛋的「中華台北公開賽」吸引了五、六千位觀眾,我們有愈來愈好的羽球環境,如果在選手的選擇權上再稍加改善,就更完美了。
●作者:蘇嘉祥,國立體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