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拜託,請別再亂蓋什麼景觀教堂與空中步道了

▲嘉義高17米的「玻璃高跟鞋教堂」。(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文/李偉文

澎湖博奕公投總算在投票前一刻,執政的民進黨表態反對後塵埃落定,不過也因此引申出另外一個重要的討論-離島或偏鄉需要什麼樣的觀光建設?

大家直覺的想像,首先要有便捷的交通把觀光客帶進來,所以寬闊的馬路、大大的港口當然是少不了的,再來就是吸引目光,又炫又時髦的觀光設施成為亮點。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每當看到原本古樸的寺廟因為重新裝潢而塗上大紅俗氣的油漆,或是豐富動人的天然野溪被糊上三面水泥成了水溝,或者美麗潔淨的海灘卻矗立著醜陋的消波塊,我就會想起天方夜譚裏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我們是否不斷犯著把舊神燈換成新油燈的錯誤?

這種情況,台灣本島固然屢見不鮮,但是在台灣離島更是嚴重。

許多朋友休假常常會到珀琉或夏威夷、菲律賓的小島渡假,但是大家或許忘了台灣也有美如海上珍珠般的離島,不管是東邊的蘭嶼綠島,西邊的澎湖群島,西北邊的金門馬祖列島,原本都是非常漂亮且具有特色的地方。

可是,這些年在大量建設投入之下,往往因為沒有全盤規劃只求快速消化預算的作法下,總是不斷有著傖俗平凡的新油燈換走了神奇珍貴的舊油燈的遺憾!

偏鄉或離島真正吸引外國人或國際觀光客的不是那些在任何地方可以輕易複製的設備或硬體建築,而是富含特色的生態與人文景觀,同時,要注意到底想吸引的是低消費快去快回的大眾旅遊還是深度的生態人文之旅?

▲彰化「八卦山天空步道」,受到遊客觀迎。(圖/翻攝彰化縣政府)

當台灣各地偏鄉都競逐蓋出突兀的景觀教堂,美麗的高山深谷架上一座座醜陋巨大的繩索吊橋或透明的景觀步道,或許一時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與民眾嘗鮮到此一遊拍照打卡的景觀點,當風潮過後,這些建設就變成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巨型垃圾,就像台灣各鄉鎮都少不了的蚊子館一樣。

台灣是個生態與人文都非常豐富的地方,能讓國內外遊客看到美麗的寶島,基本上是好事,但是,我們也很担心,若是以「大眾旅遊」的操作方式與心態去面對生態敏感的地區,尤其遊客數量的「績效」與生態旅遊地必須有的「承戴量」限制,這兩個要求恰恰好是相反的。

尤其若是在國人一窩蜂的習慣下,以及所謂觀光客增加的政策績效下,對這些的生態景點會不會是一場不可逆的浩劫?

交通便捷快速抵達的思維,也讓我想起當年荒野保護協會為了反對興建蘇花高速公路,邀請名小說家黃春明先生發表看法時,他所說的:「車子從一個城鎮上高速公路,或進入隧道,然後鑽出隧道,下了高架的道路後就抵達另一個城市,只有點與點的接觸,完全無法感受到人類文化演進隨著地理環境與條件不同所形成的不同樣貌」。

的確,追求快速就只能以點對點的方式而不是沿線隨時可停、可看,甚至可以在精神上感受到各種起伏變化的豐富。而且,旅遊景點需要太多人為或人工的設施嗎?這些五光十色的吸睛設施是否能帶給我們更高的旅遊品質與生命的體會?

假若有一天,高山纜車可以讓我們輕易到達玉山頂峰,那麼攀登玉山,還會是一件令我們感到神聖的憧憬嗎?

我們的生命中已經充滿太多輕易的進出。享受山林之美,就必須走段路,流點汗,喘喘氣,甚至會受傷,然後去接近它,並崇敬它,那麼我們才會有真正的體驗及深刻的收穫。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