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複製川普模式?藍綠看法兩極。
文/張宇韶
搭著川普當選的時髦便車,同時對比蔡英文政府民調下滑的危機,藍營媒體人順勢提出了郭台銘未來參選總統的建議,除了見縫插針外也頗有新聞議題效果。但這樣的類比在超現實與荒謬之間,也點出藍營支持者焦慮與無奈。因為,創造一個可投射且抽離現實的想像,至少可以超越荒腔走板的現狀,填補一下內心的空虛感。
首先,這個想法根本否定國民黨目前台面上的政治人物的正當性,也算是另類官場現行記。
洪秀柱自認借北京洪習會之行,已經拿到了參選明年黨主席的入場券,似乎忘了她的和平綱領與一中同表之說在黨內難獲認同,甚至引發路線爭議;朱立倫還在規劃新北市未來的接棒者,以佈局未來的政治資本,似乎忘了去年任主席時的私心算計與換柱風波導致國民黨大選慘敗;吳敦義勤走基層且頻頻放話試試輿論水溫風向,似乎也忘了馬政府的執政與政爭吳都參與其中,難以切割。
國民黨目前的歹戲,仍是去年宮廷鬥爭的加時延長賽,在明年黨主席大位底定前,如果難以撼動民進黨的政治板塊,搞一個假議題槍口對外或削弱小英的威望仍不失良策,只是對黨內躍躍欲試的各方山頭實在情何以堪。
再者,川普的勝選,獨特的人格特質與對抗性的選舉策略雖是因素,但掌握多數中下階層對於美國經濟在全球化中「分配的不滿」才是關鍵。
換言之,這些人對政治菁英與既得利益者擁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川普雖是富人,卻因為掌握了美國這股新的社會集體意識的「勢」與「變」,在因勢利導或順勢而為的選戰策略下,正式成為白宮的新主人。
即便如李豔秋的形容,郭台銘與川普擁有類似的行為特質與龐大財富,但從郭董過去的類似「民主不能當飯吃」、「為什麼爆肝是你首富是我」、「別逼我離開台灣」的言行,只是說明郭台銘與台灣主流的社會意識完全背道而馳。
▲資深媒體人李艷秋挺郭台銘參選總統。(圖/翻攝自李艷秋臉書)
深入而言,台灣近年來的公民社會運動當中,同時也孕育了新的社會集體意識。新的社會集體意識,強調政治的本質不應該是政黨惡鬥或意識形態的衝突對立,取而代之的是溝通協調與多元包容。資源的合理分配與社會的和諧尤為重要,因此「經濟發展」取代了傳統的「經濟成長」思維,關注弱勢群體的經濟社會人權以及公平正義成為重要的價值理念。
重要的是,這樣的新的社會集體意識已經完全取代舊的典範。舊的社會集體意識在政治上強調威權統治的合法性,並強調經濟成長的價值勝過一切,因此在「發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民主、人權與環保是可以被犧牲或妥協的。這種舊典範卻與新興的公民意識格格不入,尤其公民社會與新社會集體意識的支持者多為中間選民、中產階級、青年學生。
郭台銘固然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擁有強烈的個人意志與強悍的管理哲學,但從過去對台灣政治發展的論述來看,他仍屬於舊典範思維的信仰者,在政治實踐的過程中必然難以獲得群眾的支持,這可從2014年郭台銘輔選、支持的國民黨提名人完敗的後果得到充分解釋。
不論是洪秀柱、李豔秋或是郭台銘,他們所欣羨的政經秩序仍停留在威權時期的「那個美好年代」:在戒嚴與白色恐怖的嚴密控制下,那是一個沒有民主人權與政黨政治的年代,自然沒有在野黨與公民社會對政府施政的衝撞,所以呈現的某種程度的和諧與秩序;在技術官僚與菁英的領導下,台灣經濟得以高速起飛,不存在社會分配、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的爭議,自然就不會有民粹意識抬頭的困擾。
當然,那個美好年代早已經不復返,李豔秋等人力挺郭台銘參選總統,除了是種懷古之情外,也證明了自己活在台灣另一個平行時空。
●作者:張宇韶,政大東亞所碩博士,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行政院陸委會簡任秘書,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致理科大及東吳大學助理教授,媒體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