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居叡
「Welcome on board!」這是我進到公司來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這是一個總部位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全球技術信息顧問公司。在全球有超過45個據點以及將近3000名員工。雖然還不及世界前500大公司,不過自1980年代成立以來,30多年間的成長可謂不小。
由於看中大陸的發展潛力,公司於2005在大陸的許多城市開始設置辦公室,其中包括了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都可見到這間公司的足跡。主要服務的客戶不乏世界上許多500大公司。而中國市場主要集中在電信以及汽車行業。
網羅全世界的菁英。比起經驗,公司更著重的是能力,將每個年輕的人才視為公司的重要資產。除了提供相當好的福利之外,同時也為員工提供良好的訓練。和我同時間入職的同事,其中有三位(包含我自己)即將遠赴瑞典和英國接受為期一個月的培訓,為的是讓新進人員快速熟悉項目團隊的運作模式以及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正因為如此,公司有直著不同於其他職場的跳槽文化,進入公司的員工普遍在勞動合同期滿之後都會再與公司續約,讓這家來自北歐的公司能有著很高的職員忠誠度,這在一般大陸職場當中並不常見。
基於相信員工的企業文化,在上海的辦公室沒有打卡鐘,靠的全是一套公司內部的管理軟體。這套軟體由員工自己上傳工作時間,並且在每周末回傳至總部。一週工作40個小時且沒有加班。若是因為工作需要有加班的狀況發生,時數就會自動累計到休息、休假的時間當中。如此彈性的責任制度,我認為才是真正的責任制。
由於公司的人事結構簡單,也有許多來自非中文系國家的同事,大家皆以英文名字相稱,對於信息的傳達也相對的直接且迅速。面對上司,同事們都是知無不言,一來上司能夠充分的了解下屬的需求,再來彼此之間也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辦公室並不像傳統的大企業使用屏風來隔間,辦公桌之前間相連結在一起,方便隨時的溝通,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感也相對的減少了。當然這不只是上海辦公室的風格,這樣的風格也承襲了瑞典總部最初成立時的樣貌。
在這樣一間公司,除了營利之外,向來直重視人文的歐洲企業,也把相同的元素帶到大陸來,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人員永遠都是公司的重要資產,而非成本支出。
如果你問我是如何獲得這個一個工作機會?我會告訴你,把自己準備好,你想要的工作自然就會上門來。由於上層認為我先前的相關經驗與此職位匹配度很高,只面試了一次我就被錄用了。相較於一般企業三輪的面試流程,我算是相當的幸運。不諱言,剛到上海Job Hunting時也去面試過其他陸資企業。相較於外資,陸資企業對於是否有「中國經驗」相當的要求,如果又是中高階以上的主管,那麼你的「中國經驗」便會成為對方是否錄用你的基準。
獲得這個機會,對自己而言是相對的獲益,不僅僅是身在自己最喜愛的汽車行業,同時也看到了來自瑞典的企業行事風格。除此之外。年經有活力的工作團隊、融洽的工作氣氛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砥礪,讓我更期待的是往後,那些即將和新同事們展開的新旅程。
●作者吳居叡,來自台灣,2008年赴美攻讀碩士,目前旅居上海,汽車信息工程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