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伯
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及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的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性格耿介正直,與部下同甘共苦,極受部下愛戴擁護,但與同級和上級長官相處並不融洽,尤其與那些出身黃埔知識有限的老將沒有共同價值觀,志趣不同識見不合,難免對彼等有失尊敬,同級和上級往往都與他格格不入,甚至因此心生嫉恨,排斥之、打壓之、陷害之。
蔣經國繼承其父蔣中正,為了培殖自己勢力、順利接班固權,少不得要拉攏有實力的軍人。有一年蔣去給孫將軍拜年。孫一向看不起蔣的政工特務作風,因此不願見蔣。蔣在孫家樓下客廳等待,孫的副官上樓報告,孫托言生病不便見客,蔣要求上樓探望,副官又上樓報告,孫仍不願見蔣,托言病重會傳染,副官只得又下樓報告,蔣只得怏怏而回,心中惱恨可想而知。日後容不下孫,羅織罪狀軟禁孫立人,乃是政治鬥爭必然的發展。
明朝抗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不但勇敢善戰而且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又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在朝裏朝外上下打點疏通,人人幫他講好話,鞏固了他的職位,無後顧之憂,才能帶兵打仗,殺敵保國衛民。孫立人太過剛強,得罪當道權勢長官,不得保其位,連帶也不能帶兵打仗衛國衛民,真是可惜。由此可見有本領有能力還要會做人處世,才能發揮聰明智慧為國盡忠為民造福。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在中共的嚴厲專政制壓下,沒有正面反抗也沒有受到嚴厲迫害封殺打壓。他是共產黨員只能順服黨的領導。他抄寫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交心表態效忠。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跟隨領導退席抗議異議作家戴晴出席、向薄熙來獻詩等等,被反共的民運人士勇士烈士瞧不起,罵他精明狡猾諂媚無骨。我們沒有生活在中共專政鐵拳下,不能想像莫言委曲求全的無奈。
1989年5月16日,莫言也曾熱血沸騰的參加了天安門廣場的「首都知識界支援學生絕食團」的聚會。今日他得了諾貝爾獎也沒忘記劉曉波。他說:「饑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在古怪而狂熱的中國,餓得半死還要解救全世界。」他挖空心思轉彎抹角以小說方式批判毛澤東時代的荒唐恐怖悲慘:殘酷的階級鬥爭、殺戮,大躍進、大煉鋼、人民公社、浮誇風餓死人數以千萬計的大饑荒、貧窮無知充滿了辛酸血淚。
莫言也痛恨現時的官僚腐敗貪汙,他用間接迂迥的文字來控訴,來影響世人。
2012年10月24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刊出「莫言的家鄉和家族」「我餓,我餓,我還是餓」「三年自然災害,那三年高密風調雨順,因為煉鋼,糧食爛在了地裡。」「到1960年春天,平安莊開始餓死人。最多的一天,村裡死了18個人」「自己曾經吃過茅草根、樹皮-----------,------白色的土------結果吃了大便拉不下來,只能大量喝水,用手往外摳。」「吃煤-------螞蚱----老鼠-----連內臟和骨頭都吃掉了。」天呀!!這簡直是人間地獄!!!
莫言的家鄉山東還算好一點的,其他安徽、河南、四川、陝西----更是不忍卒睹。把糧食運出去支援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是什麼人造了這樣的孽?不就是毛澤東嗎?現在由人民日報刊出這樣的文章,批毛鞭毛應該為時不久了。
莫言自稱是個懦弱的人,他面對中共專政的鐵拳,只能含蓄委婉的暗諷來爭取自由和人權,不敢硬碰硬以卵擊石的反抗。他與民運勇士烈士目標相同手法不同,達成的效果也不在民運勇士烈士之下。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變化,青少年之時血氣旺盛,看世間不平不公不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以求匡正。及老血氣衰敗,又洞悉世情,做人處世往往委婉柔和明哲保身。以阿修伯為例,二十多年前對李登輝皇民賣國義憤填膺,痛加批判聲討,卻得罪了海外第一大華文報「世界日報」之父馬克老,因他彼時正好受到李登輝恩賞提拔,給予諸多黨政官銜十分風光。為了感恩圖報,乃一馬當先護李衛李,向批李討李者宣戰,罵我們是中共同路人,破壞僑社團結。實則阿修伯批李在先,中共批李在後,怎麼說我是中共同路人?何況我不但批李也批共呀!我一時為此而大怒,為文痛批馬克老,因此與世界日報結下不可解的樑子,被全面封殺打壓至今。
我在李登輝權勢最盛時反李至今,我在毛澤東權勢最盛時反毛至今,真是世界上最不識時務之人,幸好躲在美國未遭李毛迫害,而且生活安逸衣食無慮,更托天之福身軀頑健無病無疾足堪告慰,真要感謝大美利堅合眾國。
其實,馬克老之捧李諂李本系人之常情,我不必為此憤怒,何妨笑而觀之。果不其然,過不多久世界日報之母報聯合報開始批李反李,世界日報也在海外回應,證實了我和馬克老結怨很是不值無謂,應稍安勿躁靜觀其變才是,不須與馬克老世界日報決裂,白白被封殺二十餘年。人間事變化無常要沉得住氣才行。
年過古稀回憶此生,做了許多無意義莽撞之事損人損己。然而,雖古今賢人哲士仍不免會做了許多遺憾之事,因此對人不能要求十全十美也。為人處世還有許多妙招撇步,大智大慧利人利己,值得深思熟慮而行。對莫言在中共鐵拳統治下未被封殺窒息,反得了諾貝爾獎,應作如是觀。
● 作者阿修伯,建國中學、台大森林系畢業,現居紐約,自由撰稿人,長期鼓吹良性台獨。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