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淳翔/生氣的資深藝人,代表民進黨改革進入「深水區」?

▲文化部長鄭麗君。(圖/ETtoday資料照)

●張淳翔/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國科大觀管系及通識中心副教授。

昨(22)日中午餐會,發生文化部長遭資深藝人一巴掌事件,引起社會嘩然。行為人因其舉措被限制住居,雖已道歉,但起因係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向,似仍有不同的討論角度。

論者多以為打人就是不對,暴力應予譴責,卻未論及資深藝人何以有如此強烈的意見表達,尾牙餐會應是感恩的氛圍為基調,為何主管部會的首長遭遇如此抗議?如果文化部長有「受辱」之感,是否應思考其所推動的「去蔣化」、「去中化」政策,傷害了相當一部分民眾的情感。或許雙方觀點立場均有所不同,掌握權力的一方,可能更負有政策說明及溝通的義務,以避免若干民眾感受到被邊緣化的危機。

中正紀念堂或許需要轉型,但是需要更多的社會溝通與對話。自由民主是中華民國的立國精神與核心價值,歷任元首亦功過不一,惟非「去蔣化」可粗暴簡單帶過,只討論銅像與儀隊,可能造成台灣社會的進一步撕裂。「去蔣化」政策的推動,在認同政治的轉變過程中,將使得一些族群無法受到主流族群的肯認,帶來新的結構性的不平等。國際人權公約所強調的「平等權」,國家應確保不同群體彼此能平等享有公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權利,必要時並給予適當的幫助。「去中化」政策的推動,更可能使得一些族群成為自己土地上的「他者」,因為他的腔調和口音而被視為「外國人」,甚至被懷疑有傷害台灣民主的疑慮,彼此因為差異而相互恐懼。

移民社會的發展路徑或有不同,先來後至的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才能凝聚彼此。我們自豪於華人民主自由的發展範式,免於政治表態、免於言論審查,但我們真的擁有完整的意見自由嗎?民主鞏固的過程中,是否新的禁忌正在成型?新的自我審查正在社會中蔓延?當我們從文化的大熔爐轉向文化的沙拉盤,沙拉盤上的每一部分,是否能自在的存有?當我們從同化政策轉向文化多元主義的過程,是否能實實在在的尊重差異,還是只能帶來另一種沙文?文化政策理應超越政治,超越政黨意識型態,成為一種對於人性的尊重、人文的關懷,形成文化多樣性的繽紛色彩。

「去蔣化」、「去中化」政策的推動,表面上提高文化主體性,實則危機重重!國民革命軍之父蔣中正,最後可能成為「一位外國人」!在執政黨的轉型正義缺乏社會對話的基礎上,開國元勛及其支持者成為「他者」,在此脈絡之下,吾人似可理解資深藝人的激動情緒及動作。生氣的資深藝人,其實讓我們看到未來政策即將進入「深水區」,如何持續溝通化解對立,避免激烈的族群紛爭,方為執政者應妥為思考的方向。

台灣的優質民主未來如何發展,中正紀念堂的規劃方向,實為重要的指標之一。如果中正紀念堂只剩展覽與市集?如果捷運中正紀念堂站的銘文與花岡石只能消解?對於台灣社會的多元發展真的有益嗎?對於自由、民主、均富的中華民國是否值得驕傲?

熱門文章》
►轉型、私刑正義都能被允許 那丟鞋、掌摑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