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戰爭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即使由一人發起,也需要另一人去承接 。(圖/CFP)
●「女性主義有事嗎」 /讓我們用最簡單的說法,輕鬆帶你了解什麼是女性主義!
為什麼關係中,總是免不了「翻舊帳」?
為什麼彼此有愛,還是會用無情的語言中傷對方?
每個人在戀愛時,常常犯下一樣的錯誤。為了讓自己不那麼愛他,你會細數他所有的缺點,把所有傷害過你的事件編織成「十大罪狀」,一個邪惡的「恐怖情人形象」就此誕生。在你們吵到戰況膠著時,這份罪狀就會成為你反擊時最有力的武器。
但當你數落他時,你其實也不開心。你不會因為抓到他的小辮子而沾沾自喜,你想的只是:「啊,真懷念我們倆那時都很開心的日子。」
有時夜深人靜時,你也會想,為什麼在一起之後什麼都改變了?你開始會想破解他手機的密碼、想趁他睡著時偷拿來看;你開始變得有點神經質,擔心他的浪漫與善良,會不會讓他變成博愛的中央空調?你變得敏感猜忌,但你不喜歡這樣,在跟他交往之前,自己明明就是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浪子/女」啊?
於是,吵著吵著你們就慢慢感情淡了。沒有誰背叛誰,只是一次次的爭吵讓你們兩個身心俱疲。你心中浮現起無數首老歌:「最愛你的人是我,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愛我的人,傷我最深,這句話不只是歌詞而已。通常最了解你的人,也會最了解你的痛處、你的軟弱與不堪,甚至在吵架時拿著刀尖般的話語,往對方的心窩戳下去。
在最後一次的爭吵中,我們是這麼用力地往對方最脆弱的地方攻擊,那麼,這能不能成為我們曾經,曾經真的相愛過的證明?
現代的愛情,是種易碎品
你要在這個時代談場風風光光的戀愛,實在太難。一場體面的分手,不知道要有多少陰德才能換來。即便做不到此生不復相見,但拜科技所賜,把對方加入黑名單或是封鎖,還是很容易的。
要了解現代的戀愛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可以從《液態之愛》這本書下手。在追求效率的時代下,科技大幅縮減了空間與距離,我們時刻都被資訊所影響,任何事物的汰換速度都變的很快,關係亦如是。流動取代了秩序,短期的速食愛情,也取代了長期的「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戀愛變得跟消費很像,我們需要不斷購買可以代表自己的產品,滿足時代的洪流。我們需要不斷重新建構自我、以面對翻騰不止、日夜變動的世界。我們被鼓勵購買、消費、丟棄新的產品,關係也是。我們太習慣消費了,因此只要面對有瑕疵的事物——沒關係,重買一個就好了。久而久之,我們失去了經營與創造關係的能力,戀愛變成一種隨時可替換的免洗餐具,只要有點髒了,那就分手再換下一任就好啦。
「愛可能會如死般駭人;但不像死的是,它會用欲望與興奮的騷動,來掩蓋真相。」這就是人際紐帶的脆弱性。
害怕孤單,所以你談戀愛;但談久了,又懷念起單身的自由。
「渴望與人相繫,卻更恐懼被就此綁死。害怕孤單,所以找人同行,但新的不安卻從別處湧現。在液態的愛裡,我們一次一次地聚合,一次又一次的分離。」現代社會下的愛情,我們無法忍受一個人的孤單,卻也無法接受跟愛人磨合的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的戀愛都以悲劇告終的原因。
說到這,書中的一個現象你一定會很有共鳴。你會在意「已讀不回」嗎?手機,或者說社交軟體是種邪惡的產品,他讓我們永遠不會「出去」或「不在」,你永遠都在,只是身體不被關在同一個地方而已。因此,許多網路上的戀愛教程總會這樣告訴你:要看一個人愛不愛你,看他會不會立刻回你訊息就知道,因為沒有人真的「忙」,忙到連回一個簡單的訊息都沒辦法。
天知道,這樣的說法讓多少情侶就這樣死在沙灘上。
回應文初一開始提到的,為什麼我們彼此相愛,又彼此傷害?液態之愛給出了一個你看了會點頭如搗蒜的說法:「受害者通常會變成劊子手,為要擺脫痛苦與羞辱。」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不想只當那個流血的人,我們渴望把自己心頭上的那把刀拔出,再刺向那個傷害自己的人。但通常,最後的結果是:兩個人的血都波波的流,並再度帶著那些傷口去愛下一個人,幸運的人能被治癒,不幸運的人,再度以自己的傷口傷害下一個人。
看到這邊,你是否想起生命中的某個人,或者是你自己呢?
在愛的潮起潮落中,看見自己的模樣
想更了解愛的意義,愛的殞落,與愛的糾結,我們推薦你一齣好劇:《愛的落幕》。
《愛的落幕》中的男女主角僅管有將近50分鐘的獨白時間,觀看時卻不會覺得沈悶。從一開始,觀眾就被拉入一場戰爭之中,這恐怕是雙方的最後一場戰爭,我們看著演員,彷彿看見了自己。
演員的一舉一動,乃至於不說話時的呼吸,都飽含情緒張力,帶我們進入他/她所看到的世界,我們卻又從中看到自己的投射。在劇外,在我們自己的生命經驗中,我們何嘗沒有體會過用盡全力攻擊對方的時刻?我們何嘗沒有想努力地為自己反駁,抗議對方以錯誤的方式解讀關係的時候?
我們看演員嘶吼,看他們指責,看其中一方將過去抹上一層灰而另一方拒絕如此,我們看雙方互動,看他們互動如此類似,卻又有著些微相異。是的,戰爭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即使由一人發起,也需要另一人去承接。
《愛的落幕》是震撼的,它談愛的開始,談愛的時刻,談愛的差異,談愛的原則,也談愛的結束。
凡是有愛過人的,都能從《愛的落幕》的縫隙中,看到自己在愛中的模樣。
熱門推薦》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女性主義有事嗎」。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