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經濟】黃勢璋/不想成為「下流老人」!將來65歲後的退休金來源?

▲臺灣在2018年3月已正式進入所謂的「高齡社會」。(圖/pixabay)

▲▼雲論作者黃勢璋(專欄作家)。●黃勢璋/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博士。

各位年輕的勞工朋友,你(妳)有沒有因為周邊的上一代長輩們,近幾年陸續離開職場、步入退休生活,而多少也開始好奇自己的退休金呢?你(妳)是不是仍依舊仰賴大有為的政府制度,準備靠「勞保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作為未來65歲後的退休金來源呢?

如果從國家整體來看,臺灣在2018年3月已正式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謂的「高齡社會」,預計在2026年將會達到「超高齡社會」;我們的人口結構老化可能只用8年就步入「超高齡社會」,相較於英國花了51年、法國29年、美國14年、日本11年的速度來說,這種「超歐趕美越日」的臺灣現象,老齡化速度將有機會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人口結構老化與少子女化的結果,不僅會伴隨著醫療保健支出、高齡安全照護,以及退休金財務需求等現實問題,更會影響到我們將來能否安心安穩享受退休生活的關鍵。

▲如果政府勞保財務的精算無誤,預估我國的勞保年金最快將在2026年陷入破產窘境。(圖/記者李毓康攝)

在現階段政府所建立的退休金制度裡(以年輕勞工為例),除了屬於確定提撥制的「勞工退休金」,是強制雇主提撥薪資6%(員工可自願提撥薪資0%-6%)至以個人設置的獨立帳戶內,並不會有未來破產的問題之外;另一方面,屬於確定給付制的「勞保老年給付」,因為概念是「當下年輕一輩勞工支付給當下退休勞工的退休金」,如果政府勞保財務的精算無誤,預估我國的勞保年金最快將在2026年陷入破產窘境。

根據富邦投信與中經院進行「2019年國人安心樂活享退」的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60%左右的國人仍將政府提供的退休制度視為未來退休金的主要來源;甚至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受到目前沒有多餘閒錢的影響,對未來退休的財務需求存在高度不安全感。就好比臺灣有句俗語說:「生食都不夠,那有通曝乾」!

另一方面,如果將25-40歲視為年輕世代,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也發現,在年輕人的投資理財比重配置上,風險性資產只有三成、非風險性資產卻高達七成,這種相較於理論上較為健康的投資理財配置比例來說,風險配置比重低於中高齡世代而出現過於保守謹慎結果,未來就是只能享受較少經濟發展與時間複利的果實。

 

▲人口結構老化與少子女化的結果,不僅會伴隨著醫療保健支出等現實問題,更會影響到我們將來能否安心安穩享受退休生活的關鍵。(圖/pixabay)

各位年輕的勞工朋友們,若你(妳)期待未來能有一個安穩的退休生活,又不想淪為日本藤田孝典教授在2015年提出的「下流老人」,也就是原本身為中產階級,但在老年退休後卻淪落至「收入驟減、存款不足、孤獨無依貧困生活」的下層社會,筆者的建議是:

首先,你(妳)應該從現在開始,強迫自己提高政府勞工退休金的自願提撥比率,除了享受節稅的好處,也可進行所謂無須理財專業的「佛系投資」。其次,在風險可控管的前題假設下,多參與國內各種金融知識推廣的講座,讓自己開始充電學習各項金融專業,初期著眼在長期穩定獲利的目標商品。最後,因應不同年齡階段,善用投資理財工具,適當調整投資策略重點,適時調整資產配置比重,才能讓自己將來的退休金,儘早獲得經濟與時間複利的好處,建立「退休金要靠自己」的正確思維。

熱門推薦》

►投資台灣青年的未來不能等

►中國大陸要繼續「保6」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黃勢璋專欄

黃勢璋專欄 黃勢璋

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博士。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