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衝突】為何川普下令祭出「空襲」這一擊?



●作者/US Taiwan Watch: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

1月3日美國發動無人機空襲,擊斃了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Quds Force)指揮官蘇雷曼尼(Qassim Soleimani)。

此次事件的影響

蘇雷曼尼不僅是伊朗權力中心的第二大人物,在許多人民心中更是成功抵抗「伊斯蘭國」(ISIS)的國民英雄,面對蘇雷曼尼遭狙殺,伊朗揚言將「嚴厲報復」。多有分析猜測,等到1月6日為期三日的國殤結束後,伊朗可能將攻擊美國在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的基地或大使館。當然,美國總統川普也不甘示弱,不僅推文讚嘆美國的國防軍備是全球第一(BEST in the World!),更說伊朗若攻擊美國基地,美國將毫不猶豫地發射「一些全新且美麗的軍事設備」(some of that brand new beautiful equipment)。

目前美伊兩方都撂下了狠話,而兩方也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難以做出任何退讓,對華府而言,另一個擁核國家—北韓,正觀察著美國是否會在這場角力中退縮,而德黑蘭(伊朗首都)政府則是面對著國民英雄之死帶來的民憤和內部壓力,這兩股勢力皆減少了兩方作出退讓的可能性,而外界對美伊衝突的未來發展也有著許多猜測。

由於12月27日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在印度洋北部的阿曼灣舉行為期四天的聯合軍演,因此自蘇雷曼尼被擊斃後,許多網友擔心阿拉伯灣(波斯灣)戰爭一旦開打,中俄都會介入,「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詞也在一夜間成為網路熱搜。但話說回來,川普高舉孤立主義,且在競選時宣示要讓美軍脫離「中東打不完的戰爭」,因此也有一派認為更可能發生的劇本是,就算衝突升溫,發生零星的武裝衝突,美國也不會宣戰,只會針對性地回擊,這就相當考驗川普團隊的危機處理能力了!川普能否將衝突壓制、不升級,不使伊朗方的任何報復行動將美伊關係推向臨界點,是個相當大的挑戰。

▲川普能否將衝突壓制、不升級,不使伊朗方的任何報復行動將美伊關係推向臨界點,是個相當大的挑戰。(圖/路透)

為何川普會下令祭出這一擊?

故事得回溯到兩週前。12月27日伊拉克一處軍事基地遭飛彈攻擊,一名美國承包商喪命,美方稱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組織「真主黨旅」(Kataib Hezbollah)需為此負責,29日美軍便空襲伊拉克「真主黨旅」據點,造成至少24人身亡。親伊朗的伊拉克民兵和支持者,為此包圍美國在巴格達(伊拉克首都)的大使館,甚至燒毀大使館接待區,美方認為伊朗正是策劃這場圍城行動的幕後主使,因此才有了1月3日空襲擊殺蘇雷曼尼行動。

然而事實上,蘇雷曼尼向來都是華府的攻擊目標。據英國《衛報》指出,從1990年代在以色列大使館,以及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的猶太人中心造成上百人死亡的恐怖炸彈攻擊,到2005年黎巴嫩總理拉菲格(Rafik Hariri)被殺,蘇雷曼尼都被認為是幕後操盤手;敘利亞獨裁總統阿塞德之所以能在內戰中對付叛軍、維持政權,蘇雷曼尼所指揮的聖城旅也功不可沒。從小布希到歐巴馬,都曾希望將他擊斃,然而考慮到蘇雷曼尼在什葉派武裝中的地位、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以及他麾下超過兩萬名的革命衛隊,再加上無實質有力的證據,因此皆未將刺殺行動付諸實行。

川普指稱這次的空襲是為了「阻止戰爭(to stop a war)」,五角大廈(美國國防部)發表的聲明也指出,蘇雷曼尼「正在積極制定計劃,攻擊伊拉克和整個地區的美國外交官和軍事人員」,然而仍有許多位分析師認為川普的決策團隊顯然低估了擊斃蘇雷曼尼的影響程度。

▲真主黨人上街遊行,激憤直呼要替蘇雷曼尼復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空襲後各方反應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在推特上批評川普是「將炸藥扔進了火藥盒」(tossed a stick of dynamite into a tinderbox)。

根據《戰爭權力法》(War Powers Act),白宮在週六(1月4日)以加密文件的方式通知了國會這起突擊。然而,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卻在聲明譴責道:「這份給國會的通知,沒有給出答案,反而引發更多問題」。

目前中國以及多個歐盟國家皆呼籲美伊兩方克制,避免衝突升級。對仰賴外國油源的中國而言,接近一半的原油來自於中東地區(伊朗更是主要買油對象之一),且今年九月中國對伊朗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投資2800億美元,因此,穩定中東局勢,並確保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的航行通暢更符合北京利益;對歐洲國家而言,穩定的美伊局勢才有機會挽救他們積極斡旋拯救的2015伊朗核協議(該協議目標是防止核武擴散,然而就在台灣時間1月6日伊朗政府宣布鈾濃縮作業將不再受2015年所簽署的核子協議限制);而在美國國內,不僅出現民眾示威遊行,呼籲政府不要使美國陷入另一場戰爭,紐約時報編輯群更集體撰文要求國會阻止川普總統與伊朗開戰。

另外,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美軍已中止多年對抗ISIS的行動,並準備回應伊朗可能在這些地區的軍事報復。伊拉克國會則在昨日(1月5日)臨時通過不讓美軍繼續駐紮在境內的決議,對此川普表示美國已花了數十億美元在這些軍事費用上,除非伊拉克還錢不然美國將對伊拉克實施他們前所未見的制裁,而這樣的制裁將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相形失色。美伊的衝突是否會升級成戰爭,甚至是導致多國勢力介入,有待觀察接下來領導人們(尤其伊朗和美國)的應對與決策。



▲伊拉克南部城市納西里耶(Nassiriya)近日出現反政府抗議示威。 (圖/路透)

伊拉克與伊朗的互動關係

伊拉克教派衝突嚴重,在遜尼派獨裁者海珊政權於2003年垮台之後,便一直由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政府掌權。多年以來,伊拉克儼然成為美國和伊朗的角力所在。去年十月,伊拉克人民因「振興就業」、「反貪腐」、「反伊朗介入伊拉克政治」,發起了示威。然而此一示威卻遭當局強烈壓制,甚至從一開始的禁用Facebook和Whatsapp,到後來全面性的斷網,除了讓外界難以得知伊拉克內部的真實狀況,也讓這起運動最後升級為「要求政府下台」。行動持續數月,到了去年12月,已有逾400人喪命。其中,當局在一次鎮壓示威群眾放火焚燒伊朗領事館的行動中,導致近40人死亡。

伊拉克政府此次的血腥鎮壓,前面提到的真主黨旅參與甚深。真主黨旅為什葉派的民兵組織,被認為背後有伊朗政府的經濟和軍事支持。在2014年ISIS入侵伊拉克時,真主黨旅因協助對抗ISIS而受到伊拉克政府倚重,並在2018年編入伊拉克安全部隊。然而,真主黨旅一向與伊朗親密,雖然名義上是伊拉克政府國防部指揮的軍隊,但他們是希望建立一個親伊朗的伊拉克政權。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既視感已經超標了呢?

未來觀察

事實上這樣的舉措和美國這兩三年來的戰略布署目標也是有所牴觸的,尤其是前陣子接連宣布要從中東撤出部份軍隊,並且加強「印太戰略」,但如果中東局勢再度緊張,則華府方面又得回頭面對這裡的複雜局勢。這顯然與川普的國安團隊所訂定的目標也是有種節外生枝感。最能鬆一口氣的大概就屬中國了。無論如何,我們總得做好各種準備。

熱門點閱》

►中短程核飛彈若進駐台灣,美軍會有戰略迴旋空間?

►美國通過《2020國防授權法》,將使台灣選情更加白熱化?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US Taiwan Watch: 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粉絲專頁,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