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疫情會消逝,但遠距教學、視訊授課,很可能會比從前更普遍。今後更多教授、學生會習慣使用遠距教學。有可能是「補充」現場上課,也有可能部分取代。
我雖然看過自己很多次演講、辯論、訪問的錄影,也有過直播經驗。但由於非常享受親自上課,面對學生的感覺,而且授課方法較重視討論與互動,所以一直沒有考慮線上教學。最近因為防疫,課程與研討會紛紛都改為視訊,才有了一些新體驗。
我覺得在舒適圈的教授們(當然包括我),受到的衝擊會不小。線上教學、演講、報告,有其趣味的一面;但同時也是考驗。
▲屏東大學8日起進行起遠距教學及異地辦公演習 。(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教學過程:半封閉→半公開、公開
首先,以前的教學是一種半封閉、內部的過程。那是特定的師生,在固定的時間空間,所進行的活動。但線上教學有可能變成半公開、公開的形式。而且被公開的,主要不是學生上課的表現,而是 「教師」 的教學過程。
所以,教師就必須更注意,怎樣讓自己的表達與內容經得起檢視?那種原本在課堂上主宰的「自在」感就會降低;而「表演」的緊張感(成就感?)會更強。
▲ 廖元豪提醒,教師面對遠距教學時,需注意如何讓自己的表達與內容經得起檢視?(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PPT、聲調手勢 變得更重要
其次,在原本的課堂上,教師監督、鞭策學生比較容易。但在遠距教學,要與學生直接互動,就沒那麼容易。
即使是 Zoom這樣的軟體,還是無法一眼望去看到多少人在睡覺,也不容易從學生整體反應(眼神,眼神最重要)上看出「他們這段聽不太懂」(然後馬上舉例繼續說明)。
因此,用更清楚的表達工具(例如:PPT),以及在措辭、聲調、手勢上做得更清晰明確,也會更重要。對於不那麼重視口語表達,甚至服儀外觀的教師們,可能也會有點兒心理陰影。
▲ 在遠距教學環境下,老師看不到學生反應。(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課堂打破時空限制
第三,是時間、空間的打破。固定上課時間與地點變得愈來愈不那麼重要,尤其對於單方講授而鮮少互動的老師,既然不受學校教室的時空安排,那直接上傳20堂課上去,大家自己隨時看,還可以倒退前進做筆記,多好!
如果到這學期期末,疫情尚未結束,還得「保持社交距離」,那更可能採取開書考、寫報告模式,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少。
這樣看來,「現場互動」較高的課程,或許才有正當性去採取同步、封閉,而且不上傳的方式。要不然,學生可能會覺得「其他老師的授課影片講得好清楚,可以反覆看」。
▲ 台大推動「同步遠距教學」。(圖/台大提供)
遠距教學將改變師生權力關係?
第四,視訊教學是可能錄影的。這一方面,可以讓某些教師的教學廣傳千里,四海歌頌,但同時也會受到更多的競爭與檢驗。
即使我們現在暫時都設成「封閉」、「不錄影」,但在這「評鑑」的時代,什麼時候會要求授課影片存檔並受評鑑,都不知道。這點對絕大部分老師來說,可能是最可怕的夢魘。
第五,不同軟體適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要重視互動,那Zoom可能是最好的。而線上互動畢竟與真正在數十人課堂上的「集體感」很不一樣。
有人認為這可以減少干擾(如:答錯時全場大笑),但也有人覺得欠缺「同儕壓力」的問答過程,殺氣不夠。而臉書直播操作方便,使用人口眾多,對於單方講授為主的課程可能也相當適用。
總之,雖然軟體仍可能讓我們將教學場合設為「封閉」,但「公開」的壓力不知道會不會愈來愈大?而這會大大改變師生的權力關係,但同時也或許是讓一向不重視「教學」的大學,以後也會開始把教學當成另一個賣點、重點。
至於師生關係會不會因為欠缺實體人際交流,而變得更商業化,更像消費者與賣家的關係?這也有待觀察。
熱門點閱》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