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兩岸權宜的橄枝,大國對抗的巨浪

  

▲第15任正副總統蔡英文與賴清德於五二○正式就職。(圖/總統府提供)

●張登及/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五二○空中對話」:權宜的橄枝

備受矚目的蔡總統就職演說和中國大陸「兩會」政協主席汪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報告都平順地過去,原本外界以為自蔡勝選以迄新冠肺炎席捲世界至今,兩岸互信跌至新低,加之中美兩強在台海、東海、南海動作比往年頻度遽增,美中台三方在五二○前後會惡言相向。

結果蔡總統重申了第一次當選時的主張,即「繼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以及勝選時所說「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八字箴言,同時她也特別不用官方仍刻意使用的「武漢肺炎」概念,而改用「疫情」兩字,再就是沒有特別強調台灣被拒於世衛年會的糾紛,都力圖彰顯「堅持原則不冒進」的大方向。

當然,各界也注意到她已不再提及第一任就職時說的「尊重兩岸1992年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稍後雖然國台辦按例即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但未見更嚴厲的批評。反而引人注意的是大陸外交部、國防部對美國國務卿龐佩歐(Pompeo)以推特發出就職賀信強烈抨擊。但龐卿的賀信並非歷年致總統賀之最高等級,在馬英九「當選」時歐巴馬總統曾發致賀聲明,龐卿則屬賀「就職」之最高級。這樣看來,北京抗議龐,是脈絡之下的常例。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涉台事務的內容非常簡短。(圖/翻攝Youtube:CCTV Video News Agency)

五二○之後緊接著是21日政協開幕,汪洋少見地僅以不到40字講台灣與港澳工作,不外是「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之後上場的十三屆人大三次會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中,沒有「九二共識」、沒有「一國兩制」,也沒有「和平統一」,只是一般性的提到「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引起不同解讀。

有人認為「三不提」是回應蔡總統就職談話重申憲法與兩岸條例的現狀政策,可謂互遞橄枝,有助逐漸開啟民共對話,倒是國民黨過去的「九二共識」已如雞肋。但也有論者以為最關鍵的是只談「促進統一、反對台獨」,沒有「和平」比沒有「九二共識」更嚴重,意味著中共更加強調「操之在我」的單邊途徑,沒有「一國兩制」意味著北京的「四個自信」在抗疫有成之後更加強大,不必再對台、港妥協。人大授權常委會直接為港府訂定「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就是在對手無可寄望下的底線手段。

對李克強報告涉台部分的強硬版詮釋,汪洋23日出席民革、台盟、台聯界委員聯組會發言時略有紓解。汪洋重申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與「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外長王毅24日記者會中,指責台北不承認「九二共識」是自己關上協商國際參與議題的大門時,他又以外長身分,警告美國切莫誤判中方底線與國家統一之決心。

汪洋與王毅先後表態,有關中共「三不提」之疑雲有所緩和。但大陸外長評論兩岸議題,又直接點名美國,證實北京早已將兩岸之結的樞紐放在美國,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談話」爭取兩岸心靈契合,乃至「十八大」以前還強調爭取兩岸政治關係「合情合理安排」,這些設想已逐漸淡出。

大棋盤的棋手,還是美國隊的投手?

無論如何,可以說2020年兩岸「五二○空中對話」,算是在大家不樂觀的示警下,首先由台北發球。蔡總統的球與2016年相比不算直球,但也不算壞球,北京以「有餘溫的冷漠」回應,把球敲到界外,而非對決或等保送,這一局總算有驚無險過去。不過作為疫情下美國典範級盟友,選情面臨嚴峻挑戰的川普當局,是否允許台北與北京互為權宜地打擦邊球,還是可預見的未來,會命令台北投出快速直球三振北京,反正北京就算敲出全壘打,美國隊還有很多投手?中華民國也好,台灣也罷,只做美國隊的一位投手而不是「棋手」,比較令人擔心。

▲挺台派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出任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代理主席。(Marco Rubio)。(圖/路透)

華府設想極限情境,美中英雄比氣長

共和黨作為本屆「美國隊」經理,日益認為「中國隊」要把美國從世界大賽永遠、徹底打垮,把川普轟出名人堂。這個戰略判斷已與大選策略完全融為一體,威脅「完全切斷中美關係」也已在極限情境的選項之中。從白宮選在五二○當天發表「美國對華戰略途徑」報告,宣示將全方位對華施壓,可見一斑。

證諸於行動,商務部稍早推出全面切斷華為供應鏈的新禁令,加上美方近日陸續傳出拘捕參加中方人才項目的華裔專家,顯示川普團隊確有逐步推進全領域、全社會、全政府截流美中關係的規劃。同時,積極反華的古巴裔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近日出任權勢強大的參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眾院由少數黨(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與冷戰時的極右派參議員麥卡錫同姓但無關)宣布成立國會「中國特別工作小組」(China Task Force),雖然不是國會正式機構,但具有很高的新冷戰含意。

台積電受到強力催促赴美設廠,專家指明其增加的投資與就業數有限,但關鍵是掌握不受戰火威脅的先進晶片生產基地,顯示美國的確積極設想「極限情境」。又避免「極限」的攤牌時刻到來時對美方不利,前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近日在智庫會議上估計,川普團隊也正推動中共「政權更替」(regime change)。如果麥艾文估計有其道理,台港議題自是施力的重要槓桿。

▲川普砸下重金在競選廣告中以「中國議題」打擊拜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方對「中國威脅」的焦灼,已不是共和黨一黨之私,只是美國朝野分裂嚴重,雙方對華策略有別。斑農(Steve Bannon)、納瓦羅(Peter Navarro)、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盧比歐等堅持唯有「斷鏈脫鉤」方是反制中國爭霸之道,為此退出所有牽制美國自由行動的多邊組織或條約,都屬「利空出盡」。動員媒體使用「後真相」的策略,也只是反制中共「銳實力」所需。盟友即使有所微詞,最終也沒得選擇。

不過川普團隊之外,不少美國朝野之士對執政者揮霍信用的策略相當保留。奈伊(Joseph Nye)去年二月曾為文討論「美國霸權的興衰」,次標題是「從威爾遜到川普」,似乎暗示興衰正好用了100年。至於盛極而衰,責在川普。老牌現實主義名家艾利森(Graham Alisson)、季辛吉等認為美國應先嚴格、冷靜地盤點戰略資產與優勢,進退有節地攻守。否則恐怕卡普蘭(Robert Kaplan)所說的「戴克里先(Diocletian)時期」(史家認為羅馬全盛時期的最後一位皇帝,在任為西元284-305年),或麥艾文所謂的蘇伊士時刻(Suez Moment)(英國在捍衛蘇伊士運河特權失敗後,被迫從「東方」後撤),會加速到來。

當下疫情尚未遠去,所揭露的中共治理現代化各種「短版」與挑戰相當嚴峻,美中可謂「英雄比氣長」。假如美國以「川普主義」鞏固了霸權,國際秩序也會與威爾遜—歐巴馬約100年大有不同。又假如北京撐過這一「百年變局」與中等收入陷阱,國際體系就真的從單極走向多極了。歷史如何發展,這段過渡期恐有大國對抗的巨浪。

熱門點閱》

► 520就職》趙春山/蔡總統新的考驗才開始

► 520就職演說》吳崑玉/四平八穩思路清晰 展現領導人格局

► 520就職》黃光芹/打贏兩場勝仗之後,蔡政權已再難撼動!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張登及專欄

張登及專欄 張登及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