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元豪/政大法律學系副教授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稱《哪吒2》)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來,造成極大轟動。截至二月二十七日,票房已達140億人民幣(超過十九億美元),勝過《腦筋急轉彎2》而成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在全球票房電影也已經排名第七,除了票房之外,它更在大陸的正式輿論及非正式網路空間,掀起熱烈的討論。
這些討論包括了文化、歷史、政治、藝術,精彩豐富之至。同屬中文世界,又對「三太子」以及電影中各種「梗」也很熟悉的台灣,沒能共襄盛舉一起欣賞、評論、揪心,實在是太可惜了。
《哪吒2》超越政治 必然在台灣激起火花
筆者相信,《哪吒2》若能在台灣上映(或是上架串流平臺),以台灣觀眾的背景與脈絡,必然也能激起火花,而且可能有著更多元有趣的評價。簡而言之,台灣人會喜歡這部片的。
某些逢中必反的政治控,可能會簡單地把《哪吒2》與所有對岸的影視產品,都打成「認知作戰」,認為它就只是想要統戰台灣而已。然而,這部片蘊含了許多成分,遠遠超越政治。筆者甚至相信,如果這部電影在台灣上映,台灣觀眾會與大陸觀眾有著共鳴、共情;同時卻也會有著不同的視角,展現我們的特色。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哪吒2》是一部製作精良,從動畫技術、品質,到故事劇情,角色刻畫都極為成功的中文商業電影。尤其在技術面上,可能僅次於迪士尼。在串流平臺早已普遍,資訊自由也鮮少受到管制的台灣,我們很容易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好片」。
可惜的是台劇與台灣電影,卻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能夠「走出去」的國際級作品。而《哪吒2》這部中文的「好片」,本身就可以刺激、提醒我們,一部好的商業電影,該長成什麼樣?台灣做為華語世界言論最自由的地區,也曾是中文世界的影劇重要輸出地,要怎樣才能重新起飛?
更讓台灣人驚艷或驚訝的,則是《哪吒》(第一集與第二集)電影中有著太多我們也熟悉的元素:片中充滿著周星馳電影的梗(唐伯虎點秋香、齊天大聖之東遊記、少林足球…)、香港電影的臺詞(例如,《太極張三丰》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日本動漫人物(七龍珠之超級賽亞人的造型),以及好萊塢電影畫面(魔鬼終結者、復仇者聯盟)等等。
對於中國大陸的「80後」或是台灣「五年級」以降的觀眾,都是滿滿的既視感。而且這些「梗」不是硬湊,也不僅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渾然天成地融入電影中。導演餃子就是個「80後」,而且自己承認從小看港片長大,受到周星馳極深的影響。
而這種擺明著把多重元素,無分古今中西,塞在喜劇電影中的模式,不就是周星馳電影特色之一?你若有機會看《哪吒2》,三不五時就會有著熟悉但改編過的好笑或熱血片段冒出來,一定也會掀起某種情懷,會心一笑甚至拭淚。
▼《哪吒2》若能在台灣上映,以台灣觀眾的背景與脈絡,必然也能激起火花,而且可能有著更多元有趣的評價。(圖/翻攝自微博)
反映時代特質 熱血、衝撞、反抗
從小看日本漫畫、卡通長大的幾代,非常習慣那種「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模式,在眾人眼中,你是個魯蛇;社會規則下,你是個錯誤。但你依然有愛有血有淚,所以總會打出一條路來,揭穿那些大人/體制/規則的虛偽。過程中吃苦流血遭遇重重困境,明明愛得要死卻裝著不在乎。這些「中二」又熱情的感受,你我都有過。
對比起十多年來新世代的犬儒、個人主義、斷片、冷漠,酸言酸語,《哪吒2》撿回了那種「熱」的感覺。電影快要結束時,龍王父子相互對話「難道你還想改變這世界?」「我想試試。」放在這個躺平、內卷、冷漠的犬儒時代,竟然有點突兀,又有點驚喜。彷彿當年在看少林足球時,那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兩樣?」的感覺,又回來了。
不要小看這種「熱血」或「反抗」的感覺。它也許幼稚,但卻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成分之一,也是社會進步、改革、顛覆的動力。這可能也是《哪吒2》能夠在中國大陸如此轟動的另一個原因,在當前沉重的競爭壓力,以及愈來愈強大的集體規訓之下,誰會勸你熱血、反抗?你不太容易聽到「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做萬丈火焰,做逆鱗一片,做名為自己的瞬間。」(片中臺詞)的熱血言論。
有人說,《哪吒2》有著中國民族主義的情懷,符合當前「主旋律」,才能這樣夾帶反抗精神。或許真是如此,但那又何妨?「夾帶」出來的個人自主渴望,也就是對Z世代的一種啟發啊。無論大陸或台灣,當年輕人面對慣老闆、偽君子的大人,乃至道貌岸然卻充滿壞水的政治,不也會有同樣的感慨與憤怒嗎?
《哪吒2》不只是「80後」、「五六七年級」以及小孩兒愛看,青少年們也看得如癡如醉,甚至拭淚而出,部分原因就是由於他們看到了難得的這種反抗精神。在高壓又競爭的世界,你不可能革命造反,但既然同儕都看了電影,一些「微反抗」的取暖打氣總是有的。當年輕人互傳訊息說某某組織乃是「玉虛宮」,道貌岸然的老闆其實是「無量仙翁」,大家就有了共同的憤怒語言。
最後,《哪吒2》雖然是某種「同人」作品,只是借用所謂原著《封神演義》的角色、架構,但它還是有不少符合我們的文化傳統血脈,讓華人觀眾感到更親切的成分。一是角色外型、故事背景,不再是碧眼金髮講英文,而是契合我們血統、文化的風味。「三太子」更是台灣民間很熟悉的神祇之一。
希望兩岸讓「好片」上映 成為華人共同語言
這對傳統的人有親切感,對年輕一代則有新鮮感,是新潮又好看的電影、網路上,能看到華人、黃種人、中國歷史背景。另一點,則是華人父母子女的親情與家庭羈絆。很多觀眾看了電影而拭淚,都是被戲中哪吒與爹娘的慈、孝親情而感動。哪吒的母親在第一集中,明知剛出生的兒子是魔,依然用命維護他,求大家讓他活下來;在第二集中,也說出「和你度過的每一天,娘都很開心,娘從沒在乎過,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兒」這樣令人動容的話。
哪吒在第一集中受死,以及在第二集中完全爆發,也都是由於那為了他而辛勞受苦的爹娘。這種「慈孝」的情感,在西方影視文學作品(包括好萊塢),鮮少能表現得這麼輕鬆自然又深刻。畢竟「孝」這個字,在高度個人主義的英語(或其他西方語文)文化中,幾乎找不到同義詞。而台灣與大陸,雖然海峽相隔,體制有異,但父母子女相處的情感,仍然有著文化共同性。這也是哪吒兩集電影特別動人之處。
為了避免暴雷,本文不能說太細;但為了要讓讀者了解、期待這部電影,又必須冒出一點點。但總之希望兩岸當局,能盡力讓這部「好片」,在台灣上映、播放。好片無分疆界,而且哪吒系列若能成為華人世界的共同語言,台灣人的反聵與迴響,相信也能促成兩岸人民另一種「對話」。
▼《哪吒2》票房已達140億人民幣(超過十九億美元),勝過《腦筋急轉彎2》而成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在全球票房電影也已經排名第七。(圖/翻攝自微博)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奔騰思潮」,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希望兩岸當局,能盡力讓這部「好片」,在台灣上映。好片無分疆界,而且哪吒系列若能成為華人世界的共同語言,台灣人的反聵與迴響,相信也能促成兩岸人民另一種「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