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關學系榮譽教授
李登輝辭世,一生毀譽參半,見仁見智,總是「是非成敗轉頭空」。立場不同,自然立論也就不同。從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觀點來看,他有「五功」與「五過」,表面上看起來是「功過相抵」,但實際上,從泛藍的角度來看,恐怕絕大多數會認為他「過大於功」,至少是「後過」大於「前功」。
他之所以得到如此評價,一方面與他一向自詡「超越自己」有關,只是「超越自己」的方向常常變成「走偏鋒」,另一方面也與他「政治精算師」過度算計的性格有關。
李登輝的五功
先討論李登輝的「五功」。他的第一功就是穩固國民黨的權力基礎。在前總統蔣經國1988年逝世之後,國民黨一時之間群龍無首,李登輝以副總統的身份繼位總統,有助於穩固國民黨的執政與權力基礎。
他的第二功就是進一步促進中華民國的民主化進程。在他辭世之後,有些人以「民主先生」讚譽他,連美國國務院也以「民主建築師」稱呼他。然而,經國先生生前就已推動解嚴、開放報禁與黨禁,奠定了台灣民主化的基石。李登輝深受經國先生栽培,繼續推動經國先生民主化的遺志,自是理所當然。
第三功就是推動「轉型正義」,間接促成民進黨成為最大受益者,而逐漸茁壯到坐大,由第一大反對黨,在開放黨禁14年後就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成為執政黨。
第四功則是七次修憲,將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從總統制、內閣制難以清楚劃分的體制變成「雙首長制」。閣揆副署權的取消則讓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更朝總統制邁進一大步。
第五功就是在1992年建立兩岸在「一中各表」原則下商討非政治性事務的機制,穩定了兩岸關係並開啟兩岸的對話交流。
▲台北賓館故前總統李登輝追思會場,開放民眾入場弔念。(圖/記者林敬旻攝)
李登輝的五過
然而,由於李登輝總是想「超越自己」,特別是他愛「走偏鋒」,因此造成他的「前功」難掩「後過」。他的第一過就是「裂解國民黨」。許多人說他藍綠不分,「白天是國民黨主席,晚上是民進黨主席」正是他的寫照。民進黨也因為他所提供的奶水而日益茁壯。
在他12年總統任內,先是新黨出走,接著是親民黨離開。國民黨一度因他而鞏固,但也因他而「裂解」,正是國民黨「成也李登輝,敗也李登輝」。2000年,裂解的國民黨敗給了團結的民進黨,在三人賽局中,陳水扁以不到半數選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他的第二過就是,僅管美國稱他為「民主先生」,但他在1999年卻想趁「國大代表延任案」的通過,讓自己代表國民黨再選一任總統。由於他已出任總統達12年之久,再要競選總統不免違反民主常規,加上美國施壓勸阻,兩項「延任大計」終於破功,而讓「民主先生」蒙垢。
他的第三過就是他透過各種方式所推動的「轉型正義」,並未透過公聽會與公民教育,為「轉型正義」做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規範,只對日益茁壯的民進黨有利,而愈來愈走極端。
他的第四過就是他所推動的「憲政改革」,讓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變成不倫不類、四不像的「雙首長制」。這樣的發展也讓他的「憲政改革」成為他永遠的未竟之務。
他的第五過就是由兩岸關係的「穩定者」搖身一變為「破壞者」。1995年,他不聽手下的勸阻,決定透過所有工具達成訪問美國的任務,但也因此讓北京決定對台灣發動「文攻武嚇」,並帶來1996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機,美國出動兩個航母戰鬥群才將危機化解。
1999年,他提出「兩國論」,差一點又為台灣帶來另一場危機,所幸美國強力要求他改變說法,維持「兩岸只有一個中國」的一慣論述,才將危機引信拔除。
▲民眾在追思牆上留下對李登輝的感念之語 。(圖/記者李毓康攝)
政治精算師是如何做到的?
李登輝有「政治精算師」的稱號,倒非浪得虛名,而是的確有兩把刷子。首先,他充分利用國民黨的不團結,加上他又練過日本劍道,終於將他的政敵李煥、郝伯村、林洋港逐個擊破。
其次,他善用國家名器引誘國民黨政治人物,讓他們上鉤之後,又讓他們自相殘殺,或是相互爭權奪利,最後一舉而殲滅。
第三,他成功地利用美國幫他一步步邁向權力高峰,一路由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最後成為中華民國總統。
第四,他充分運用「省籍情結」分化國民黨的支持者,讓新黨、親民黨先後出走,並繼續分化他們與國民黨的關係,讓他們自相殘殺。
最後,他操控「統獨情結」分化台灣政治光譜中的統獨支持者,也讓自己從兩岸關係的「和平締造者」變成「和平破壞者」。
熱門點閱》
►蔡詩萍/李登輝的定位要放在民主化趨向上看 ──兼論藍營如何跨越「李登輝情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李登輝辭世,從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觀點來看,他有「五功」與「五過」,表面上看起來是「功過相抵」,但實際上,從泛藍的角度來看,恐怕絕大多數會認為他「過大於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