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
上週六晚上,我以台灣傳奇漫畫家鄭問紀錄片《千年一問》監製的身份坐在國父紀念館裡,與上千位不同世代的台灣影人,以及從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遠道而來的嘉賓們齊聚一堂,參與華語電影最高殿堂的年度盛事。那一晚,很可能是後海角時代最重要的一次金馬之夜。因為,我們用電影重新確認了自己的面貌、信仰、與身世。
▲《海角七號》劇組與魏德聖導演參觀【顯影。破格而出:台北電影節20印記】特展,該片創造5億台幣票房,成為台灣電影難以超越的天花板。(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2008年,魏德聖的《海角七號》橫空出世,創造了5億台幣不可思議的票房。12年過去了,這個記錄至今無人能破,成為台灣電影難以超越的天花板。也在當時,侯孝賢導演以樂觀的態度鼓勵大家,宣布台灣電影即將進入「黃金十年」。然而,這10多年來台灣電影的境況,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能在不同力量的拉扯與衝擊中匍匐前進,摸著石頭過河,盲目期盼「明天會更好」。至於會不會更好,沒人知道。
當《海角七號》帶起一波國片風潮後,中國也進入巨量資本瘋狂湧入影視產業的浪潮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台灣影視產業的從業人員不分幕前幕後,紛紛渡海,前往想像中更大的舞台逐夢。功成名就者有之,虛度蹉跎者,其實也不在少數。有時我跟同業開玩笑,台灣簡直成了對岸吸納人才的「鰻苗場」,只要有人稍有成績,馬上會有人把他「接引西方」,從此「謹言慎行」,消失在台灣的大小銀幕前,也逐漸被家鄉的人所淡忘。
另一方面,自WTO以來,台灣長期成為好萊塢眼中的「模範生」。我們被訓練成非常懂得欣賞好萊塢電影的優質觀眾,生冷不忌、照單全收。好萊塢的敘事和美學標準成為大多數觀眾評鑑電影的標準,不符合這套標準的作品,很多時候不被當成「電影」,也幾乎沒有被選擇的機會。我常常在逛各大電影論壇時看到網友留言:「如果一個月只能看一部電影,當然要看人家用兩億美金拍的。就算難看,當在戲院吹冷氣也比較爽!」這是最簡單的算數,我無法反駁。
▲《千年一問》為台灣漫畫家鄭問的紀錄片,該片已於10月在院線上映,並獲本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圖/牽猴子提供)
在這樣的夾縫中,台灣電影的機會和出路在哪裡?一個只有2,300萬人的市場,真的能建立電影工業嗎?
這個問題,從成立「牽猴子」的第一天起,我幾乎每天都在問自己。這是不是一場注定以失敗作終的戰役?台灣觀眾,真的需要,或在意台灣電影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回到一個最根本的核心:台灣電影與台灣觀眾的關係是什麼?
據統計,過去3年,每年有超過900部電影在戲院上映。若加上大小影展,以及快速起飛的串流媒體上的海量內容,很明顯這是一個供給遠遠超過需求的時代。許多串流平台上的旗艦戲劇如《王冠》,單集製作成本幾乎是台灣電影10倍。如果連傳統進戲院看電影這個行為都逐漸式微,大家寧願在家追劇,那與好萊塢電影或韓國電影比較之下相形弱勢的台灣電影,豈不更沒機會?
在這個冰冷邏輯之下,今年下半年台灣電影的大爆發,根本無從發生。
或許是對台灣電影的信仰還算堅定,或許是除了作電影外我們也不會作其他的事。即使遭遇到連續數年的市場低靡,台灣電影人依然堅守崗位,持續產出,沒有人輕言放棄,並學習「如何用更動人的電影語言,講述台灣的故事。」及至如窮山惡水般的2020年,終於在難得的歷史機遇之下開出燦爛的花朵。
▲演員王淨憑藉著在《返校》的精彩表現,拿下2020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圖/記者李毓康攝)
由於防疫成功,於7月舉辦的台北電影節成為全球少見的實體影展與競賽,成功凝聚台灣影人似乎已然惶惶不安的士氣。緊接著由主要院線與國片發行商所舉辦的「國片起飛大聯盟」更串起一波振奮人心的氣勢,喚回台灣電影與觀眾緊密相聯的美好記憶,並透過聯合宣傳與檔期協調,讓下半年的台灣電影在上映節奏上井然有序,步調穩健。
而後,10多部接連上映的台灣電影,類型多元、情感真摯、再加上主創團隊與行銷團隊以近乎苦行僧的方式全台行腳,以數十場,甚至上百的方式在戲院與觀眾面對面交流,終於成功敲開市場,贏得票房與掌聲!就在那時,我們知道,台灣電影的「氣」回來了。
9月30日,金馬獎公布本屆入圍名單。我的作家朋友在臉書上寫下「以前大家都用『入圍就是肯定』來安慰自己,今年的台灣電影,光是要入圍就得爭個頭破血流,每一部都無比精彩!」而這份名單,也囊括了來自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本年度最精彩、最大膽、也最自由的電影佳作。
11月21日,週六晚上,坐在國父紀念館中,身為台灣電影從業人員的我,經歷了參與金馬盛會以來會感動的一晚。這樣的感動不是因為自己參與的電影有幸上台領獎,而是我們用我們所仰望的電影藝術,確立了我們作為自由之人的真實樣貌。這樣的樣貌很真摯、很可愛、很有溫度。
▲第57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則由《消失的情人節》拿下。(圖/ETtoday攝影中心)
當電影巨匠侯孝賢在是枝裕和動人的引言後站上舞台,被他的徒子徒孫、工作伙伴所促擁,接受終生成就獎的獎項,全場觀眾起立致意。當從影超過60年的資深影人陳淑芳兩度站上舞台,一舉拿下最佳女配角與最佳女主角,創下史無前例記錄時,全場觀眾起立致意。這一晚,是由無數感人落淚的時刻串連起來,這是一個有傳統、有創新、擁抱多元、追求自由的神聖之地。
凌晨3點,當我坐計程車回家,思考這一切,而這一切,有了一個簡單不過的答案。
金馬獎所展現所有最珍貴的品質,就是台灣人努力追求並高舉的品質。這樣的品質是普世的,也是不朽的。若我們深刻理解並守護這一切,台灣的電影、台灣的故事,就能永遠照亮這塊土地,溫暖每一顆向陽的心。
熱門點閱》
► 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劇名背後的隱喻
► 溫朗東/鬼滅之刃是一群胸無大志的人 無奈反抗的「超級小市民」故事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假使台灣人深刻理解金馬獎所展現的珍貴品質,那麼台灣電影、台灣故事,就能永遠照亮這塊土地,溫暖每顆向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