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為防疫優等生 為何在「疫苗戰」失去主控權?(下)(黃韻如、賴育宏、鄭如韻)

請看上一篇:台灣作為防疫優等生 為何在「疫苗戰」失去主控權?(上)(黃韻如、賴育宏、鄭如韻)

4.4 他山之石:從賽諾菲在COVID-19疫苗研發慘敗 給台灣的省思

在全球十大藥廠中,疫苗研發銷售巨擘的法國藥廠賽諾菲(Sanofi),在此次 COVID-19 的疫苗研發競賽中,完全沒有站上先發的浪頭,並在 2021 年1月宣布終止 COVID-19 疫苗的研發,轉而為其他藥廠代工製造疫苗,可謂慘敗。

再加上法國擁有著悠久傳染病研究歷史與學術榮耀的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這個殘酷的事實對法國社會來說,可說難以想像。

蔡筱穎於「法國為何在全球疫苗戰中慘敗」一文中,對於賽諾菲與巴斯德研究所,在此次疫苗研發賽事中敗下陣來的來龍去脈,已有獨到與深入的分析 [28]。

所歸納出的核心問題,在於法國的學術研究出現人才薪資低廉、無充足投資資金支持、複雜行政管理限制、官僚主義制肘等等問題,導致人才外流至德國、美國。此次 COVID-19 疫苗研發對手藥廠,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美國莫德納(Moderna)的執行長 Pascal Soriot 與 Stéphane Bancel,都是法國人。

若將蔡筱穎一文中的法國替代成台灣,將會發現台灣似乎也正面臨著類似的危機與警訊。但台灣既沒有賽諾菲營業規模的國際級藥廠,也沒有出了 10 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巴斯德研究所,台灣能不認真思考國家的疫苗政策該何去何從嗎?

▲ 學者分析,法國藥廠賽諾菲(Sanofi)在全球疫苗戰中慘敗。(圖/路透)

5. 結論

在國際疫情爆發的一年之中,台灣許多輿論對於新加坡的防疫成果嗤之以鼻,認為台灣才是那唯一值得寫成防疫樣版教材的國家,而輕看新加坡以及其他國家的他山之石。

如今,新加坡是亞洲最早獲得疫苗的國家,從病毒首次進入新加坡,到取得第一批疫苗,前後相隔 11 個月。從本評論的分析中可以得知,這樣的高效能成果並非偶然 [29],而是政府總動員貫徹防疫金三角的適性治理與網絡夥伴關係,伴隨著公務體系人員的高專業素養,所得到的堅實成果。

向來以「超前部屬」自豪的台灣,此時此刻,已經喪失取得疫苗的先機、時程與數量的主控權。令人憂心的,是缺乏其他取得疫苗替代方案的窘境下,指揮中心高層的決策後果,牽動全體台灣人民的福祉安全。


▲台灣防疫工作廣獲各國讚賞,但在這次疫苗戰中失去主控權。(示意圖/國防部提供)

我們有以下三點建議:

首先,是前沿疫苗開發的專業建議,將決策圈與幕僚智庫圈跨大,包含擁有能與國際生技製藥產業接軌的多元人才聲音。

在本次 COVID-19 疫情中,許多國際疫苗的研發技術都還是科學上相對新穎的領域(如前面所提到的 RNA 疫苗)。若在以醫師為主要組成份子的決策團隊中,沒有能及時掌握尖端科技、具有靈敏商業嗅覺的專業人員,又該如何精確爬梳疫苗開發背後的科學原理、及早物色候選疫苗、接洽並投資掌握關鍵技術的疫苗公司?

當然,台灣在製藥、公衛、生物統計與醫學領域,不乏國際等級的人才,然而這些人才是否被指揮高層諮詢、所提供的建議最後是否被採納、建議採納後是否真的確實執行等等,都值得探究。

其次,是參與疫苗談判的政治層級。

我們先前在雲論投書〈新加坡也有機師趴趴走 他們如何賭注防疫破口〉,很早就呼籲指揮中心的指揮官層級,應該針對疫情嚴重程度,以及決策牽涉的層級高度,進行適性調整。

台灣作為一個國際談判空間有限的國家,攸關全民健康的疫苗議題,原本就應該拉高到國安層級,如同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所說:「疫苗產業是生物醫療技術總合,應該將疫苗產業視為國安產業 [30]。」

因此,對外疫苗的採購與談判,其敏感度與重要性,不亞於軍火買賣,應該由具有商業談判經驗、政治層級在衛福部長之上的高層運籌帷幄,這點在新加坡取得疫苗的過程中清晰可見。另一個成功的疫苗談判例子以色列,更是突顯了國際人脈與談判政治層級的重要性,我們將在下一篇雲論投書專文探討。

▲ 學者提醒,台灣需要從大內宣的自滿中甦醒。(圖/翻攝自外交部推特)

最後,是全民正視台灣當前國力的真實狀況,從大內宣的自滿中甦醒。

幸或是不幸,台灣一開始就在自主研發、代工製造、仰賴進口三條策略徘徊,在疫情獲得良好控制的 2020 年,指揮中心的第一要務是確保社區的低傳播風險,維持幾近完美的低病例數,卻也錯失了將疫苗研發製造提升到國家戰略層級的關鍵機會。或許是因為疫情沒有真正燒到台灣,甚至還出現因為優異的防疫本錢,台灣有條件等待選擇疫苗的說法。

但台灣沒有精準的疫苗戰略,事實上是將台灣的國家安全暴露在一個極端危險的邊緣

台灣是一個在大國地緣政治角力中的孤島,面對 COVID-19 這種幾乎等同於生物威脅的疫情,整體思維應該要更前瞻。此次台灣的疫苗策略,已經在敵人面前暴露出弱點,軍機繞台的恫嚇,想像中的搶灘登島,突然都不及發動生物戰來得容易。眼前的疫苗戰略,已然是國安議題,而不再是有沒有防疫本錢的純公共衛生討論。

在此次全球疫情之下,歐美各國驚覺關鍵防疫物資的供應鏈壟斷,所可能造成的國家安全問題。台灣在口罩的全球供應斷鏈危機中,的確洞燭機先,動用國家資本與公私夥伴關係,成功渡過危機。疫情之下的疫苗取得供應,應當比口罩的供應更為迫切,但台灣卻沒有對應的強勢作為。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在一次例行記者會上,用一句近乎無奈的話來回答記者對於疫苗取得時程的追問,他說:「大家不要為難台灣。」

那應該是面對台灣從 SARS 之後一直沒有「國家疫苗政策」的現實,最真切不過的回應了。

熱門點閱》

► 以色列疫苗採購奪冠,為何台灣不行?台灣生技人才出走的警訊(黃韻如、高子翔、蘇育平、鄭如韻)

► 如何避免桃醫事件再爆發?「應變醫院」要落實、醫院「專心」抗疫才能打持久戰(黃韻如、賴育宏、鄭如韻)

► 黃韻如/防疫重點在哪裡?針對不同族群做風險管理

► 新加坡經驗:春節大量國民返台 邊境管制「放寬」可行嗎?(黃韻如、Dale Fisher、鄭如韻、賴育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黃韻如專欄

黃韻如專欄 黃韻如

長年旅居新加坡,現為台灣大學醫學系教授、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主持人、創新設計學院社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為一名醫師科學家,長期關注生物系統可塑性,相信開啟科學與人文的對話,終能創造轉化契機。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