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新任國防部長邱國正「奉陪到底」的談話,獲得許多讚賞,連網紅美女都開始PO文玩槍。不數日,立委蔡適應廢止刺槍術的提議,卻遭國防部否決,於是鄉民們又開始酸言酸語:我們是要跟共軍「拼刺刀」來「奉陪到底」嗎?
純蠻勇穩輸 拼刺刀合理嗎?
這不只是網路嘴砲輸贏,而是涉及了國軍整體思維問題。戰略本身是一種「How?」的藝術,而不是選舉那種風向左右輸贏的遊戲。
在現代戰爭中,決心與意志固然重要,但適當的裝備、訓練、與準備更加重要。二戰日軍上刺刀的萬歲衝鋒,成群倒在美軍機槍前面;國共內戰中,戰術錯誤讓國軍的全美械部隊成了共軍的輸送部隊。韓戰共軍人海戰術,終究被美軍的火海擊潰。在阿富汗,美軍和前蘇聯的火海與現代裝備,進了山地和城鎮便掉入泥沼,前前後後打了四十年,阿富汗游擊隊與反抗軍依然存在,美英聯軍至今撤不了軍。
高科技不一定保證贏,純蠻勇卻一定輸,打到底的態度固然值得讚許,但「怎麼打到底?」才是國軍高幹們該深思的問題。
希特勒與老蔣,都很愛下達「不許撤退一兵一卒」、「死守到底」這種死命令,但這是懶惰而愚蠢的長官最不負責任的辦法,結果反而白白丟失了最有戰力的部隊。拼到彈盡援絕還要繼續拼刺刀,是個合宜的命令嗎?值得商榷。
▲ 陸軍刺槍術訓練影片。(圖/陸軍提供)
戰術留於前工業時期 國軍宛如「活化石」
就從刺槍術這事說起。刺刀的發明,主要是為解決前膛槍射速太慢問題。
17世紀以前,前膛槍每分鐘頂多射個3發,為保護火槍隊不受敵軍騎兵衝擊,於是需要配置長矛兵保護。到17世紀,法國人才發明了套筒式刺刀,讓火槍兵得以取代長矛兵的功能。此後雖然後膛裝填的栓式步槍普遍應用,但一直到AK-47及M-16等可連發的突擊步槍普及之前,其射速仍然差強人意,刺刀仍有其功用。韓戰時美軍便曾抱怨,法國外籍兵團太愛拼刺刀,讓人受不了。
越戰以後,刺刀衝鋒出現的次數,十隻指頭都數得完。其中英國就佔了兩次,一次在福克蘭,一次在伊拉克。少出現的主因是突擊步槍的手槍型握把,完全不適合用力使勁,刺刀被美國軍人稱為全身上下最無用的裝備。雖然英國軍隊刺槍術有其傳統,但更重視射擊訓練。而且英軍是用擬真假人訓練刺槍,模擬現實狀況以培養軍士殺氣,與國軍那種刺空氣的體操訓練完全不同。
國軍的刺槍術其實是源自日軍「白團」,「氣刀體一致」即來自日本劍道。而與刺槍術一起帶來的,還有排成一列上刺刀衝山頭的線性戰術,與一年打不到一百發的射擊訓練,多少仍存在著二戰日軍的影子,使國軍像個活化石,戰術觀念仍停留在前工業時代。二十年前伊拉克美軍就准許槍上裝瞄具,我們到現在還用覘孔慢慢瞄,單兵裝備與戰力比生存遊戲玩家還差。
▲ 國防部部長邱國正 。(圖/記者屠惠剛攝)
「六年開戰」非空言 國軍還能死抱傳統?
請問邱部長,我們是要以這種前工業時代的觀念與裝備,來應付21世紀的戰爭,來跟人家玩到底嗎?
這並非要否定邱部長的宣示,而是提醒部長與國軍,宣示與落實間還有多麼大的差距?最遲自2019年香港騷亂起,共軍已知和統無望,放棄「一國兩制」的掩飾,全力進行武統準備。
在台灣海峽南北兩端擴大飛彈基地,擴充離台最近的兩個軍用機場,加強海軍力量與飛機騷擾等,他們已在準備貨真價實的打一場統一戰爭。
美軍將領「六年開戰」之說並非空言,而是真實的警告。面對真實的戰爭威脅,國軍還能死抱傳統不放,過一天算一天嗎?
如何讓登陸共軍陷入泥沼?
回到現實面,打什麼仗?練什麼兵?如果真準備要跟共軍死纏爛打耗下去,絕非只靠海空軍,陸軍必須思考在喪失空優與制海下,如何讓登陸共軍陷入泥沼?而且我方還得愈打愈強。
依照戰史經驗,會讓一支強大高科技軍隊陷入泥沼的,通常不會只是人力優勢,而是不斷生出讓敵軍看不懂或想不到的打法,例如伊拉克的IED。所以全民國防不該只是召集更多後備部隊供正規軍使喚,而是放出若干自主性,讓後備部隊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打法。
舉例來說,國軍偏好依賴美軍昂貴的裝備,包括飛彈、戰車、大砲,但是數量終究有限。後備部隊顯然沒有足夠能力來操作這些高級裝備,那能否發展出一些簡單好用裝備呢?
例如M1156這種可以用於120迫砲與155砲的精確導引套件,只改良了砲彈的引信,使其具有部份導引功能,但已能使其CEP(圓週公算誤差)降到5公尺左右,足以有效破壞敵軍車輛,而且成本遠低於銅斑蛇砲彈等昂貴裝備。台灣晶片產業發達,這種砲彈可以自行生產,如此才有足夠庫存與產能,應付「奉陪到底」的需要。
▲ 吳崑玉指出,彈藥打完應撤回換防,而非跟敵軍拼刺刀。(圖/翻攝青年日報)
奉陪到底 關鍵在保存「有生戰力」
其次,仗只要打到夠久,後勤就決定了一切。民間支援可以協助吃喝拉撒睡,但油料、彈藥、零件卻需要強大的軍方後勤能力供應,現今國軍配送能力恐怕還不如黑貓和小七,該怎麼調整?或乾脆外包?值得深思。
最後,還是觀念問題。想要奉陪到底,關鍵是必須保存有生戰力,而不是浪費敢於死守陣地的好兵好官,下一場只能派沒經驗的部隊上場。所以,彈藥打完或損失過重便該撤回換防,而不是留在當地準備跟敵軍拼刺刀,重演法櫃奇兵中,主角一槍打爆阿剌伯刀客的場景。
所以,國軍還要保留刺槍術嗎?訓練刺槍的九小時,拿去射擊訓練不是更有價值嗎?非正規作戰在持久戰中的價值,也絕不低於正規作戰,後備部隊該怎麼應用與編組?這些事,都值得部長與將軍們歸零思考,好好的想一想。
熱門點閱》
► 嚴震生/美國新任司法部長的平反 猶太裔法官賈德蘭曾「被封殺」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請問邱部長,我們是要以這種前工業時代的觀念與裝備,來應付21世紀的戰爭,來跟人家玩到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