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和其任命的衛生部長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推行了一系列針對科學研究與學術自由的新政策,引起全球學術界的嚴重關切與批評。(圖/路透)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叡揚資訊顧問
最近美國川普政府和其任命的衛生部長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推行了一系列針對科學研究與學術自由的新政策,引起全球學術界的嚴重關切與批評。這些措施不僅影響了學術研究的獨立性,更可能破壞國際科研合作,甚至破壞全球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的危機處理能力。
政策干預學術 對民主社會價值的重大威脅
根據ProPublica報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近日發布一份內部指導文件,要求所有涉及「敏感議題」的研究報告、演講或出版物,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程序才能公開。
其中包括疫苗、氟化物、自閉症、肥胖及傳染病(如新冠病毒、禽流感、麻疹)等23個具爭議性的主題。這項措施被認為與衛生部長甘迺迪本人的反疫苗立場密切相關,他長期宣傳疫苗與自閉症有關,但已遭科學界徹底駁斥,他也對氟化物添加做了很多無根據的批評。
這樣的政策帶來的首要危險,是對學術研究的直接干預,學者的獨立性與客觀性受到威脅。資深研究員指出:「這是對科學程序的直接干預,就像老大哥式的恐嚇。」這種環境不僅會延誤研究成果的發表,更可能導致科學家自我審查,迴避對當權者敏感的研究主題。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更廣泛的美國學術界,川普政府近期大幅削減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和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等科研機構的經費,並將意識形態偏好置於科學決策之上。如此明顯的政治介入,嚴重影響美國科學界的發展,也對全球研究合作構成嚴峻挑戰。
來自康奈爾大學的一位教授便是直接受到這種政策影響的學者之一,他提出訴訟指出,川普政府發布的行政命令已嚴重限制其討論涉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的自由,更造成學術界自我審查的普遍現象。他描述了自己與同事因為擔心被監控與檢舉,已經無法如過去般自由公開交流學術觀點的情形,這不僅對其個人造成心理壓力,也直接影響了研究與教學的品質。
當政治意識形態操控科學研究的現象越來越頻繁時,我們必須警惕其背後更深層的危險性。學術自由之所以重要,並非僅僅因為它是學術界內部的一種自我保護,而是因為獨立且自由的學術環境,是民主社會健康運作的重要基礎之一。當學術自由遭到壓制,最終受到傷害的,將是整個社會對真相的追求能力。
美國過去數十年來在科學研究與學術自由方面的領導地位,推動了全球科技的進步與人類福祉的改善。但川普政府此刻對科學獨立性進行的干預,不僅可能弱化美國自身的科研實力,也會使全球的科研環境陷入混亂與不確定性,尤其是在氣候變遷、公共衛生危機、AI監管與網路安全等攸關全球福祉的議題上。
政治領袖應該深刻反省這種短視的行為,他們必須理解,干預學術研究和獨立性的政策,將最終降低國家乃至全球的韌性與競爭力。任何試圖將學術自由置於政治權力掌控之下的措施,都是對民主社會核心價值的重大威脅。
因此我們呼籲各國政府必須立即停止對學術自由的不當干預,恢復並加強對科學研究的支持與尊重,允許科學家在不受政治壓力的情況下,自由追求真理、促進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保護民主與文明的核心,確保全球面對未來挑戰時,能夠共同合作,持續邁向進步與發展。
▼川普任命的衛生部長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政治領袖應該深刻反省這種短視的行為,干預學術研究和獨立性的政策,將最終降低國家乃至全球的韌性與競爭力。任何試圖將學術自由置於政治權力掌控之下的措施,都是對民主社會核心價值的重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