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彥/防疫拚經濟 動態調整微解封

我們想讓你知道…與病毒共存,當是下個階段必面臨的議題。

●吳怡彥/東南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五月中旬,台灣進入三級警戒,之前對照於世界疫情嚴峻的歌舞昇平,彷如昨日雲煙。國際間主要經濟體歷經數月困頓固守,加上疫苗陸續到位,經濟需求復甦動能強勁,連帶推升台灣出口導向產業之營收。

對比當前內需型產業,諸如餐飲、交通、觀光、百貨零售業等陷入泥沼,惶惶未知所終。伴隨這些負面訊息而來的,不僅是每日確診數字持續攀升噩訊,還有缺水缺電的不確定感與不安感,幸而六月梅雨鋒面暫解缺水之困。

儘管缺電問題伴隨出口導向產業用電需求攀升,加上台灣進入夏日用電高峰而難見舒緩;單日確診人數在五月底加上校正回歸超過五百人後,大體上疫情仍在嚴格管制流動下獲得控制。

▲疫情期間,許多地方都進行人流管制。(示意圖/記者林振民攝)

動態式調整:微解封

數次延長三級警戒下與疫苗零星到位後,指揮中心於八日宣布適度放權於地方政府有條件鬆綁。固然三級警戒再次延長至七月廿六日,但這樣的鬆綁已然是諸多內需產業的殷殷期盼。

細究此次鬆綁,主要在舒緩內需型產業的壓力。餐飲業方面,在符合指揮中心指引下,開放餐廳、傳統市場及夜市、百貨賣場及美食街得以內用。

觀光遊樂業、國家風景區、國家公園、文化園區、休閒農場等景區,則在全程佩戴口罩、落實體溫量測、保持社交距離下得以開放;而國內旅行團則規範含隨團服務人員最多九人,且須符合前述相關管制作為。

▲餐廳微解封開放有條件內用。(圖/記者林敬旻攝)

就餐飲業者與景區商家而言,這些鬆綁,增加國人流動與消費機會,可舒緩其迫切之經濟壓力,也可一解國人窩居多日的鬱悶。然而對於旅行業者而言,旅行團限制在含服務人員九人以下,大幅翻轉過往國旅走低廉大衆旅遊之模式。

對於一般旅遊社立即的助益相當有限,但對於已與社區或部落緊密連結,創造特色遊程產品,具有藍海優勢得以區隔市場的旅行社而言,是很大的機會!不同於之前帛琉旅遊泡泡的短與淺,慢與深度才是後疫情時代旅遊產品的賣點!

作家老舍曾說「聖人有云,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也是當下國人對於疫情的心境。而對於政府而言,放與不放,都是兩難。指揮中心漸進式的鬆綁並放權於地方,探試狀況的「動態式調整」,這部分須予以肯定。

▲全台三級警戒延長至7/26,不過部分場所有條件微解封。(圖/記者屠惠剛攝)

防疫需要合作 並非口水戰 

真要說問題,在於分權狀態不明;因相關鬆綁產業或地點,有屬於中央管轄、有屬於地方管轄,在地方政府得視防疫需要因時因地調整上,如何中央與地方合作,需要更清楚的指引,方不致防疫期間中央與地方常見的口水仗。

固然也有反對者擔憂,是否會同先前放寬機組員居檢成為防疫破口,但如同以色列與英國面臨確診人數回升仍放緩生活管制般(當然台灣疫苗也需盡速到位),歷經近兩月的三級警戒,台灣當能逐漸尋得均衡。與病毒共存,當是下個階段必面臨的議題。

熱門點閱》

► 林忠正/東元經營權父子之爭 揭露大眾資金被私人濫用

► 李沃牆/大陸「滴滴出行」突遭審查 揭開美中數據安全冷戰面紗

► 單驥/「反殖民主義」外加「一帶一路」 中國如何重塑全球新秩序?

► 鍾文榮/醫療口罩價格 是不是該「解錨」了?

●本文獲原作者授權,轉載自「UDN評論」。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