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美國挺台出席WHA 2022年是否如願?

我們想讓你知道…「能不能連任」,恐怕觀察點就不能完全建立在「譚德塞過去五年任期的功績」上,因為在他過去五年任內,他的評價可能是「毀譽參半」。在「能不能連任」這個問題上,外界更多是在看WHO的內部194位成員,有沒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會員國願意挺他。

美國,拜登,布林肯,國會,參議院,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COVID-19,疫情,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WHO)。(圖/路透)

● 邵宗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美國聯邦參議院在2021年8月5日(美東時間)通過一項法案,其中最重要的部份,是指示美國國務卿應研擬策略,協助台灣重新取得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的身分。這項法案,是以「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方式通過這項法案,也就是說,在當場若無人表達異議時,就可以無需投票便直接通過。

美國力挺 台灣仍難參與WHA

這項法案並由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梅南德茲,與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英霍夫等2位以參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聯袂提出。根據法案,美國國務卿必須擬定策略,協助台灣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決策機構WHA的觀察員身分,並在台灣未能取得觀察員身分的任何年度WHA會議後,必須就美國支持台灣的計畫做出改變與改善提出說明。

其實早在今年7月28日已獲參院外委會無異議的表決通過。而且在2020年5月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曾呼籲各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及其他相關聯合國活動,並說譚德塞有權力發邀請函,但是台灣在該年仍然沒能出席WHA。

美國,拜登,布林肯,國會,參議院,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COVID-19,疫情,中國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圖/路透)

值得我們來注意的是,美國聯邦眾議院在2020年3月4日(美東時間)也曾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台北法案(TAIPEI Act),在法案中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及參與國際組織,其中國會意見也提到,美國政府應支持台灣成為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會員。所以8月5日的參議院法案並不是一項孤立的法案,美國國會對此態度只能用「極度重視」一詞來形容。

但就美國想要協助台灣能夠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一事而言,坦白的說,從2017年起迄今,確實沒有一次曾經成功過。特別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即使美國竭力的支持,也一直是無效。這無形中確讓很多台灣人的內心升起了很大的疑惑:美國若是玩真的,為什麼一直無力幫助台灣能夠「攻進」這個國際組織?若是美國確實無力,那參院通過這項法案的意義又是何在?

美國,拜登,布林肯,國會,參議院,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COVID-19,疫情,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圖/路透)

而且就在參院通過這項法案之際,WHA已預定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於WHO設在瑞士日內瓦的總部召開特別會議,其中有項議題剛好是與台灣能否出席2022年的WHA年會有關的,是現任秘書長譚德塞將在該年任期屆滿。他要不要尋求連任?或能不能連任?這都跟台灣可不可能出席WHA,有相當連結的關係。

譚德塞能否順利連任?

這位出身衣索比亞的譚德塞,現年56歲,在2005年至2012年在衣索比亞政府擔任衛生部長,接著於2012年至2016年再擔任外交部長。2017年之後,就成為首位當選世衛秘書長的非洲裔人士。據了解,譚德塞雖沒正式宣佈是否連任,但的確有意在明年任期屆滿後,爭取下一個任期。而且根據規定,WHO每5年舉行秘書長選舉,秘書長一職可競選連任1次。所以對譚德塞來說,「要不要尋求連任」一事,沒有太大挑戰。

至於「能不能連任」,恐怕觀察點就不能完全建立在「譚德塞過去五年任期的功績」上,因為在他過去五年任內,他的評價可能是「毀譽參半」。在「能不能連任」這個問題上,外界更多是在看WHO的內部194位成員,有沒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會員國願意挺他。

在上一次世衛的秘書長選舉中,由於受到55國組成的非洲聯盟鼎力相助,加上中國在背後力挺,譚德塞確因而輕鬆擊敗另5名候選人,而成為世衛首名當選的非裔秘書長。目前WHO換屆選舉的程序已在今年4月啟動,各成員國也可在今年9月中旬前提名人選,至於參選名單則在10月底公布。如果有多人出來參選,世衛執行委員會將逐一訪問,並最終提名3名候選人,交由在明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由成員國來表決。

美國,拜登,布林肯,國會,參議院,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COVID-19,疫情,中國

▲譚德塞能否連任世衛秘書長,還得WHO中多數成員挺不挺他。(圖/路透)

西方媒體在評估WHA秘書長的選情時,多半認為譚德塞與中國關係非凡,是選情對他傾向有利。但到底在WHO,中國有多大影響力?或說譚德塞與中國的關係又有多深?可以稍作一點分析:

我們先來看2020年4月9日的紐約時報中文網的一篇分析報導,這篇報導竟然以「世衛組織為何被批為『中國衛生組織』?」為題,引述了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說的一句話說:由於該組織與北京關係密切,有大量聲音將世界衛生組織稱為「中國衛生組織」。

其中比較重要的關鍵,是有人評論:WHO一直以來過於信任中國政府,而中國政府又在最初曾試圖掩蓋武漢的疫情,導致WHO官員遲遲不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加上美國前總統川普也曾大力批評,譚德塞所領導的WHO在調查疫情源頭等問題上對中國服軟,因此一向抗中的川普更宣布美國退出WHO。

美國,拜登,布林肯,國會,參議院,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COVID-19,疫情,中國

▲WHO專家小組曾赴武漢調查新冠病毒起源。(圖/路透)

不過,紐時中文網不是完全一面倒的批判,在報導中同時也提到: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 Guterres在2020年4月8日一份讚揚世衛組織的聲明中有提到:WHO對擊敗Covid-19是「絕對關鍵」。所以,譚德塞雖被外界是有質疑對中國偏好的立場,但無形中,也凸顯了他與中國之間的友誼確有存在非凡的關係。

但根據《路透》(Reuters)2021年7月16日的報導,譚德塞在15日又有表示說,關於新冠病毒源頭的調查,因為缺乏最初幾天在中國傳播的原始數據而受到阻礙。譚德塞認為中國應提供更多原始數據、保持公開和透明。這樣「過於坦誠」的建議,會不會影響到中國可能支持他連任的意願,恐怕尚需要一段時間來作觀察。

熱門點閱》

► 楊穎超/小S、蔡依林遭批「台獨」 兩岸關係多嚴峻?

► 新冠肺炎疫苗可以混打嗎?以免疫橋接預測臨床保護力

► 徐正賢/奧運賽事將近尾聲 你我「兩行動」將成運動產業發展助力!

► 黃竣民/軍、士官「退場機制」竟成政府的另類呆帳?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邵宗海

邵宗海 邵宗海

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兼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的事實」理念寫作。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