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變種株侵襲台灣,為台灣防疫構成挑戰。(圖/指揮中心提供)
● 顏慕庸/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級醫師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Delta變種病毒(Delta variant, DV)已突破疫苗圍堵而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近日再度入侵台灣造成群聚事件。DV以其超強傳播率一旦登陸成功,規模將遠甚於5月社區流行,而疫苗覆蓋率不足的台灣亦再度面臨疫情之最大危機。
全球疫苗大策略
疫苗接種是近代對抗傳染病最重要的終極解方,然而新冠百年大疫至今全球疫苗策略卻只能依著變種病毒隨勢而走,實乃人類戰略錯誤所致。
貧富國家疫苗資源分配不均、產能不足與通路配置失當,僅能在少數富裕國家次第投入疫苗接種行動,彷如墨汁滴入大海般,反倒成為驅動病毒演化變種的引擎。
▲貧富國家疫苗資源分配不均、產能不足與通路配置失當,反倒成為驅動病毒演化變種的引擎。(圖/路透)
隨著新冠病毒流竄於疫苗覆蓋率不足或公衛防治效能不佳的國家地區,其Rt值(有效再生數)螺旋上升而持續催化病毒變異,恰似濫用抗生素導致抗藥性細菌演化般的氣球擠壓效應(balloon squeezing effect),形成目前疫苗追著疫情跑的窘境。
針對DV全球肆虐,盡速提高兩劑疫苗覆蓋率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及重症住院率仍不失為目前最佳解方,而近日美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國突破性感染之疫情再起,疫苗接種已規劃追加第三、第四劑乃至發展長期次世代疫苗之議。
然而兩年下來的經濟阻滯與防疫疲乏,至此全球漸趨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其實在2020年初期就有少數國家嘗試過佛系抗疫卻皆以失敗告終,如今以疫苗免疫為基底重新嘗試與病毒共存,但如果接種策略依舊不變則難免反覆誘發其他新型變種病毒或往重症疫災方向突變,而非一廂情願地冀望新冠病毒將和平緩進至馴化為季節流感化之終局。
故吾人仍須審慎評估全球疫苗大策略走向,密切觀察在疫苗覆蓋率不足的地區國家所產生自然免疫與疾病傷亡之資訊,以及多劑量mRNA疫苗接種其長期未知風險之影響。
台灣總體閥值組合策略
台灣在2020年以積極邊境管制及「台灣有個金鐘罩,醫療酒精與口罩」創下253天零確診紀錄,2021年歷經部桃群聚風暴及春夏社區大流行,則經由「總體醫療分流,次分區之分層管制」策略,在缺乏疫苗群體免疫下仍快速控制疫情。
如今竄流全球攻無不克的DV再度造訪,或有論者認為勞師動眾阻滯經濟之清零防疫政策應予調整,而唱和佛系抗疫或物競天擇以待新冠病毒之馴化。
▲「戴口罩」已成為台灣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之一。(圖/記者湯興漢攝)
然而細究台灣短期無法達成兩劑疫苗有效覆蓋率之現實困境,確實尚未具備跟進佛系抗疫之條件。
唯以「閥值組合策略」(Threshold-based bundle strategy)之台灣模式,組合三大措施:
1)物理性:戴口罩、社交距離、空氣流通;
2)化學性:落實手部衛生酒精洗手、單株抗體及抗病毒藥物治療;
3)生物性:優化疫苗接種策略、配合自然免疫提升群體免疫力。
如此三大介入性措施之組合,維持其加總70-90 %之群體免疫閥值,則縱使疫苗覆蓋不足,亦可有效阻斷社區病毒Rt值增幅鏈,控制Rt值<1並爭取台灣盡速完成兩劑接種的寶貴時間。
對抗DV大敵當前,我國卻面臨進口疫苗供貨不足之困境。然今年七月即已預見此一迫切危機而通過高端國產疫苗EUA,因此若能放下偏見並掌握關鍵時刻破壞性創新之精神,充分利用目前遭棄若敝屣之國產疫苗,吾人實有餘裕針對「依序廣鋪一劑覆蓋率」以及「集中高危險群之兩劑接種率」雙案並行。
▲台灣正積極擴大第一劑疫苗覆蓋率。(圖/路透社)
如此在「閥值組合策略」之防護下,穩定往廣泛覆蓋第一劑疫苗的目標前進,再隨時機動彈性調整高風險族群第二劑疫苗之混打接種策略,則台灣將可盡速提升總體疫苗覆蓋率而度過此次挑戰。
我國集合政府與民間、防疫與公衛、醫院與社區醫療之總體動員作戰,在屢次困頓的防疫作戰中發展出「醫療酒精與口罩」配合「閥值組合策略」的台灣模式。
因應目前社區威脅,針對疫苗無法覆蓋之(幼兒園)無症狀社區隱形傳播,除利用次氯酸水加強環境清消,宜依高低風險建置不同強度環境(地下道排水系統)與人員之各式(鼻咽PCR/快篩、自我快篩/唾篩)定期篩檢策略。
同時啟動全國次分區微封城之規劃演練,則可望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並確保台灣安全與穩定。而台灣模式分享世界將有助於早日達成人類與病毒共處One Earth, One Health的目標。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此在「閥值組合策略」之防護下,穩定往廣泛覆蓋第一劑疫苗的目標前進,再隨時機動彈性調整高風險族群第二劑疫苗之混打接種策略,則台灣將可盡速提升總體疫苗覆蓋率而度過此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