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指出,父母得學著聽孩子的聲音。(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有天早上,我準備送女兒出門上學。女兒拿不到自己的鞋子,氣急敗壞地大喊:「我拿不到!我拿不到!」,邊說邊跺腳。
父母的情緒流動 孩子比誰都清楚
我邊取出鞋子,邊說:「你可以說:『爸爸,我拿不到鞋子,請你幫忙我!』,這樣子,我就知道啦!」
「可以請你說話溫柔一點嗎?」
女兒似懂非懂,邊穿鞋,邊回應我:「不可以很大聲!」我點點頭:「對!不用那麼大聲!你想想,爸爸和你說話,有很大聲嗎?」
「沒有!」女兒搖搖頭,接著說:「爸爸對媽媽說話很大聲。」
「蛤?」我有些驚訝,女兒說:「爸爸對媽媽生氣時,說話會很大聲。」
我有種被五雷轟頂的感覺。一直以來,我努力維繫與太太之間的互動關係,也自認夫妻之間的溝通品質良好。偶而有些爭執,不免拉高音調說話,但也不至於高聲辱罵對方;甚至,我印象中,幾乎沒對太太「大聲說話過」。
我想辯解,想向女兒說,她大概聽錯了。但我腦中,閃過另一個念頭:會不會,孩子都看在眼裡?她能感受到,爸爸或媽媽正在對彼此生氣;儘管,我們會盡可能保持心平氣和地溝通。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敏銳。
▲孩子對於父母情緒是相當敏銳的。(圖/pakutaso)
過去,曾遇過一個女孩,上高一之後,就出現明顯的憂鬱傾向,時常情緒低落就算了,還會莫名地頭痛或拉肚子。後來,常因為身體不舒服,請假在家。有一次,我們談起家人,她告訴我,父母的相處沒什麼問題,也很關心她。
「你沒去學校時,家裡還有誰在?」
「就我和媽媽。」
「那麼,你和媽媽都在做什麼?」
「沒做什麼,有時候幫忙媽媽做家事,有時候陪媽媽看電視,有時候和媽媽聊天,就這樣過了一天。」
「你不去學校,媽媽不會擔心嗎?」
「會呀!她會唸我。但有一次,她和我說,我待在家裡也不錯,有人可以和她作伴。」
聽到這裡,我的專業直覺告訴我,不太對勁。我又問:「爸媽之間的感情或互動,真的沒問題嗎?」
「應該吧!我沒聽過他們吵架,但是,他們也很少講話。」
她的父親每天早出晚歸,雖然天天都會回家,但是,與太太很少說話,甚至已經到了「相敬如冰」的地步。外人看不出來他們的關係冰冷,但孩子很敏銳,內心一直擔心著父母的感情即將崩裂。
於是,透過各種身心症狀,來陪伴孤獨的母親。這也算是一種,孩子為了對雙親忠誠,讓家庭不至於崩解的自我犧牲吧!
▲作者遇過一名透過身心症狀陪伴母親的少女。(免費圖庫pixabay)
你以為,你和另一半的互動,孩子都不懂嗎?
不!孩子比誰都敏銳,他們總能嗅到家中些微不對勁的氛圍。如果,大人不願意傾聽孩子,不允許孩子把內心想法說出來;那麼,大人永遠不會知道孩子的感受或想法,更不會理解,孩子的問題行為,是有功能的。
很慶幸,我女兒願意告訴我,她觀察到的一切。
我常說,在家庭經營中,伴侶關係優先於親子關係。這讓我警覺與反思,要更用心經營夫妻關係,在與另一半互動時,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言行,也顧慮孩子的感受。
今天(9/15),是我太太的生日;就讓女兒見識一下,她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恩愛的吧!
熱門點閱》
● 本文獲得作者授權,轉載自「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孩子是很敏銳的,能明白父母之間的衝突,父母要時時聆聽他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