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士兵的武裝在總統遇刺後已經全面升級。(圖/記者陶本和攝)
除了步槍的戰術配件以外,基層軍人抱怨的新版軍服不合身,及國產抗彈板效果不如預期等等問題,都將造成一線部隊未來執行任務時的生存率大幅下降。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如果連最有機會和解放軍接戰的一線部隊,都缺少現代戰場必要的裝備,為什麼我們還有多餘的資源,單是一年就撥180億給後備單位,國防部的建軍思維令人不解。
金錢人員雙缺 政策本末倒置
180億元是足以協助十多萬人的常備軍人全員換裝好幾次的金額。在資源缺乏,卻想要同時強化平民和職業軍人的前提下,將很可能導致兩者都不足以對抗中國軍隊的後果。
站在國防部的立場思考,高層或許認為,如果想要建構嚇阻中國的不對稱戰力,就必須高度仰賴平戰轉換的能力,因此近幾年將關注焦點和大量資源都放在二線部隊,但這很可能也是過度理想化的建軍策略。如國防部希望後備部隊成為可恃戰力,就必須在役男身上投入更多訓練資源,不過,「全民防衛動員署」的180億元經費裡,卻僅有約6億元作為訓練之用,殊難想像能達到什麼樣的成效。
況且,資源並不只有金錢方面,還有人員方面的問題。將只受過短暫訓練的役男調動至野戰部隊,美其名是增加實戰經驗,實則一來十一週的訓練期程過短,不會有顯著的效果,二來更嚴重的問題是,職業軍人將要負擔照顧這些役男的額外任務,排擠自身單位原來的業務和訓練時間。如果募兵制的目的在於使軍人專業化,能夠適應現代戰場,那犧牲培養職業軍人的資源,只為培養軍事訓練役,則是本末倒置的政策。
改制是為備戰 但忌本末倒置
國防部如此急於在此時推動軍事訓練役改革的另一個可能理由是,想定中國會在近幾年對台灣本島發動大規模作戰,因此需要大量的兵員拖延中國攻勢,但誠如很多專家學者已經指出的,除了勝算不大的登陸戰,中國可能採用更多元的作戰模式,以武促統。
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小笠原欣幸接受《日經商業》(日経ビジネス)的記者採訪時便指出,考慮到要付出的成本以及中美關係的惡化等等原因,中國對本島發動大規模作戰的機會不大,更可能通過突襲東沙群島等離島來逼迫台灣統一。如果小笠原教授的說法為真,強化一線部隊的專業能力,以處理中國可能發動的位於灰色地帶的武裝行動,才是現階段最緊迫的,而不是反過來在短時間增加大量但作戰能力可疑的人員。
早在兩百多年前,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已正確認識到職業軍人的重要性:「正規軍等同於現代戰爭的緊迫性,無論是防禦還是攻擊,任何替代正規軍的企圖必然被證明是一種幻想,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民兵的防禦非常脆弱,我殷切地盼望我們不要完全指望以此維護美國的自由。」
更何況時過境遷,現代戰場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無人載台、電磁干擾、精準定位導引等等,都不是受過基礎軍事訓練的平民所能掌握的。軍事訓練役的新制除了造成一線部隊的壓力外,可能發揮的作用極小,弊遠大於利,不應顧此失彼。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果募兵制的目的在於使軍人專業化,能夠適應現代戰場,那犧牲培養職業軍人的資源,只為培養軍事訓練役,則是本末倒置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