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樂義/先有積極反制才有「戰力保存」 漢光演習需要突破!

我們想讓你知道…國軍有必要,更有緊迫感加重「重層嚇阻」力量,尋求積極反制(主動反擊)之道,才不負國人託付。

積極反制,漢光演習,戰力保存,重層嚇阻,八二三砲戰,遠程打擊,中共,兩岸關係,國防部

▲「漢光37號」實兵演習「灘岸守備」。(圖/記者呂佳賢攝)

● 亓樂義/資深媒體人、軍事評論家

有2位拳擊手在擂台比賽,1位主動攻擊,另1位被動防禦。防禦方不求積極反制(主動反擊),對方怎麼打,他怎麼防,最後必敗無疑,而且敗得很慘。我實在不願看到台澎防衛作戰落此境地。

國軍漢光37號演習實兵驗證9月17日結束。全程5天4夜,模擬共軍全面犯台,國軍各作戰區按「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制海、聯合國土防衛」等作戰進程實施。「戰力保存」是首要,做不到,後面全是白搭。

積極反制,漢光演習,戰力保存,重層嚇阻,八二三砲戰,遠程打擊,中共,兩岸關係,國防部

▲「漢光37號」實兵演習「灘岸守備」。(圖/記者呂佳賢攝)

問題是,怎麼界定共軍「全面犯台」?國軍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戰力保存」?國軍有沒有針對敵情精算過?或漢光演習只是走完5天4夜的驗證程序?假設演習的作戰進程都合理,若沒有積極反制(主動反擊),又如何做到戰力保存?

要「戰力保存」 需「積極反制」

八二三金門砲戰,受共軍砲擊最嚴重的地區是大二膽,主因是大二膽沒有一門砲可以壓制對岸南太武山的敵砲,打不到它,只能任其毫無顧忌的轟擊。

空軍也一樣。1980年代中期,美軍顧問曾向我方提報中共空軍對台作戰判斷,預判共軍可動用2,000架各式戰機,其中保留500架,專門對付我方空軍反制作戰,包括攻擊共軍第一線基地。假設我方完全不予反制,這500架飛機就可以全部用來攻擊台灣。

積極反制,漢光演習,戰力保存,重層嚇阻,八二三砲戰,遠程打擊,中共,兩岸關係,國防部

▲八二三戰史館戰車。(圖/金門縣政府)

當時我方稱此為「有限反制」,初期構想以福建龍溪、福州機場為目標,希望把中共空軍自第一線基地壓迫至第二線。經過討論後發現,我方空軍可能沒有摧毀共軍一線基地的能力,而改攻擊對方雷達站,使對方飛機能起飛,卻無法管制,爭取戰管與電子優勢,削弱其戰力,而這一步可以做到。

當年我方空軍還根據不同機種性能,檢討過「有利空域使用飛機」、「不利空域使用飛彈」的戰術戰法;也研究過空軍的固定雷達戰時的存活率有多少?機動雷達在不利情況下能否發揮作用,能管制幾批飛機,有多大管制能量?有些做了實兵驗證,得到初步數據。

轉眼30多年,現在漢光演習已經不提「有限反制」,而中共犯台的動機與實力與日俱增,兩岸在戰備上形成強烈反差。

目前國軍的軍事戰略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漢光演習應該按此戰略,固守與嚇阻兼備,以此展開全國性防衛作戰演練與驗證。

拒敵於彼岸

然而漢光演習以「防衛固守」為主,少見「重層嚇阻」,從「整體防空」到「聯合制海」,反擊目標都是共軍朝向我方的境外兵火力,而非其前沿基地或攻擊發起源,就像被動防禦的拳擊手,不主動打對手的臉,狠踹他屁股,只是被動抵擋或躲避他的拳頭,這樣怎麼嚇阻他?

而且共軍的境外兵火力都是活動目標,我方有多少武器將其摧毀?與其如此,為何不以有限武器反制共軍前沿固定目標?如指揮所、網路節點、雷達站台、交通樞紐或後勤轉運中心等。

八二三砲戰大二膽飽受砲擊而無還手之力是血淋淋的教訓。愈是積極反制(主動反擊),對方愈不能肆無忌憚,戰力才有可能保存。有人也許會說,反制對方基地,恐遭共軍報復性打擊。

積極反制,漢光演習,戰力保存,重層嚇阻,八二三砲戰,遠程打擊,中共,兩岸關係,國防部

▲漢光演習第四天「聯合反登陸作戰操演」、「反擊作戰操演」。(圖/軍聞社提供)

難道不主動反制,共軍就不會報復性打擊嗎?只要共軍攻台受挫,它都會採取報復性打擊,只有打到共軍痛處,才會讓它知難而退。

其實,國軍早年就提出「拒敵於彼岸」的用兵理念,至今未變。建軍重點首先強調「遠程打擊」,發展大幅增程的空射飛彈及遠距遙攻武器系統,延伸作戰縱深,對敵實施精準打擊,建立重層嚇阻力量。

當前國軍的遠距作戰理念和建軍原則都有,但是實踐力度不夠,顧忌太多。隨著中共武力犯台的腳步加快,以及美國對台軍售遠程打擊武器的陸續引進,國軍有必要,更有緊迫感加重「重層嚇阻」力量,尋求積極反制(主動反擊)之道,才不負國人託付。

熱門點閱》

► 陳唯泰/打炒房新制忽略「這點」 恐怕只是隔靴搔癢

► 陳南光/短暫現象還是持續上升引關注 「消失的通膨」何時再現?

► 李沃牆/大陸強力監管虛擬貨幣 比特幣挖礦版圖重新洗牌

► 張誠/反制中共彈道飛彈威脅 定向能量武器改變未來戰場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亓樂義專欄

亓樂義專欄 亓樂義

資深媒體人,曾於中國大陸駐點採訪22年。著有《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三戰風雲─新形勢下的台海危機》,與林中斌合著《撥雲見日─破解台美中三方困局》。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