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徵兵制還是選票毒藥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依據民意調查,在改善軍隊訓練內容的前提下,維持或回復徵兵制或許不會真的成為選票毒藥,而是維持現狀台海和平的必需之策。

●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自從台灣募兵制實施以來,一直有招不滿的問題。最近,蔡政府宣布原本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可能回復下部隊、金馬獎等訓練,更有開始討論回復兵役成徵兵制、回復一年或兩年役期的呼聲。

但假如是比較年長的台灣人,一定會記得所謂的募兵制,過去是兩大黨選總統時爭相喊出的口號,陳水扁競選時就大喊募兵制、而馬英九、連戰選舉時也大喊要全面募兵制。甚至蔡英文2015年在思考是否要檢討回到徵兵制時,還被砲轟這議題是票房毒藥,最後也不了了之。

過去三十年的政治發展,從軍隊被高層把持、多數役男對當兵的不良印象,加上服役勢必出現的人員耗損、以及洪仲丘事件,許多政治人物都相信徵兵制是選票毒藥。最好自己的小孩不要去當兵、才不會有莫名其妙就被長官虐死、自殺而死等事件,準備出社會大展身手的希望就這樣殞沒了。

然而,這幾年台灣民意對於徵兵制的態度似乎有所改變。

民意近八成支持四個月要延長

如同我之前所提到,蔡英文總統非常主動的關心軍隊問題,除了潛艦國造、主動更新軍營等政策,臉書更是每週平均至少一篇跟軍隊、軍事有關的文章,而軍事相關的文章平均而言收到的讚數也比其他議題更多。另一方面,這幾年美台軍事合作也越來越浮上檯面,除了之前外送疫苗時美軍軍用運輸機直接開到松山機場,美國議會通過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更有蔡英文視察雷達站時美軍碰巧出現在合照中等畫面。

而在民意調查上,根據美國杜克大學委託政大選研中心執行的台灣國家安全調查,電話訪問全台具代表性的1000位選民,在2020年底時詢問台灣民眾是否覺得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太短或太長,有高達75%的選民覺得太短,僅有16%與2%覺得剛好與太長。

▲根據民意調查,民眾普遍認為役期太短。(圖/記者呂佳賢攝)

支持徵兵制聲浪強

既然民眾覺得四個月軍事訓練太短,那民眾是否支持回到徵兵制呢?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中國效應主題研究計畫,分別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別詢問1300位台灣選民三次對於徵兵制的看法。

在2015年,當被問到「請問,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恢復徵兵制度?」有60%贊成,僅有35%反對。

在2016年,當被問到「請問,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保留義務役的徵兵制度?」有81%贊成,僅有15%反對。

在2017年,當被問到「請問,您贊不贊成台灣保留義務役的徵兵制度?」有86%贊成,僅有12%反對。

三年問卷的問法都不相同,但是在2017年,當題目省去「增加軍事力量」這個framing之後,反而支持的民眾比例更高。另外,因為年輕人比較難在問卷接觸到,所以無論哪種民調方式,都可能比較低估年輕人的比例。但無論如何,光從上面三年的數據來看,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是支持義務役的。這種比例的民調差距之下,義務役絕對不可能是選票毒藥,而是絕大多數選民支持的。

軍事訓練品質影響人民作戰意願

當然,民眾雖然支持義務役,但顯然民眾對於當兵的細節不一定買單,畢竟洪仲丘事件後的白衫軍十字架還歷歷在目。在同一份中研院社會所的問卷中,當台灣選民在2015年被問到「請問,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增加稅金?」有66%反對,僅有32%贊成。跟60%贊成徵兵比起來,有至少三成的選民是支持徵兵但反對因加稅增加軍費的。

要怎麼解釋這個差距?比較自私的解釋大概是因為很多受訪者不用再當兵,但是還需要再繳稅。但另一個解釋,也是目前我們團隊正在研究的主題,是當兵訓練的品質問題。

我們透過問卷研究指出,台灣選民願意在中國入侵台灣時抵抗的意願,跟當兵受訓時的受訓品質高度相關。當選民越覺得當兵時受到的軍事訓練對實際上戰場有用時,願意抵抗中國入侵的意願就越高,反之亦然。假如當兵受訓的內容是拔草跟作假帳,年輕人當然很懷疑要如何用這些技能阻止共軍搶灘。但假如學到的是實際在戰爭中可以保命、保護家人、打有意義的仗的技能,也具有強身與社會交流的效果,民眾自然會更願意當兵訓練,做為人生與國民義務的一部分。

▲提升軍事訓練品質,也能夠提升年輕人服役的意願。(圖/記者李毓康攝)

軍隊組成高度影響勝率

除此之外,政治學最新的研究也指出,國家軍隊打勝仗的機率,與軍隊的組成高度相關。根據Dartmouth College政府系副教授Jason Lyall的2020年最新大作Divided Armies: Inequality and Battlefield Performance in Modern War中,他追蹤了過去世界兩百多場戰役,並且測量每一場戰役中種族組成的不平等程度,發現軍隊中假如社會上的弱勢族群組成越失衡(亦即假如軍隊裡的社會弱勢族群遠高於弱勢族群實際的人口比例、而軍隊裡弱勢族群地位卻仍低)的話,該國與其他國開戰時,就越容易戰敗或大規模叛變。


▲軍隊「打勝仗的機率」與「組成平等程度」相關圖表。(圖/取自原書Figure 1.1, p.18/作者提供)

假如根據Jason Lyall的研究結果,那台灣徵兵制雖然全民皆兵,但軍隊組成就越可能跟社會上各族群的組成比例接近,平均而言這樣大家都會比較認命的拼命,最後導致的就是士氣跟勝率都較高,而使得真正打仗的機率降低。

在上述這些問卷與研究結果之下,在改善軍隊訓練內容的前提下,維持或回復徵兵制或許不會真的成為選票毒藥,而是維持現狀台海和平的必需之策。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原標題為「徵兵制還是選票毒藥嗎?。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熱門點閱》

►宋兆文/Ka-52攻擊直升機是登陸台灣利器嗎?

►亓樂義/先有積極反制才有「戰力保存」 漢光演習需要突破!

►王志鵬/潛艦國造遇瓶頸 全是北京的錯?

►張誠/後冷戰首個國際軍事同盟!AUKUS 是美國在亞太關鍵佈局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

《台灣智庫-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我們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所有的聲音。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