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河/Podcast讓聲音領域創造另一個可能性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新媒體市場漸趨成熟的環境,大多串流服務商並未找到較精確的獲利模式,加上音樂智慧財產在公開傳輸權的爭議不斷,造成Podcast產業的前景難料。

● 陳清河/世新大學副校長

前言

上週的課堂上,邀請了聲音藝術家Keno Tung,跟學生針對製播Podcast的創作秘訣,分享如何創造聲音領域的另一個可能性。不禁回想起一份「2021聽經濟大調查」中所提及,「聽經濟」是今年防疫生活的新商機,其中更明確指出使用者下載Podcast,已從2020年的第一名陪伴功能,到了2021年轉為有目的的下載。經由Podcast收聽增加新聞時事、社會文化、流行藝術以及自我成長與生活經驗的訊息來源,此一報告已顯現下載收聽Podcast己成為另一種生活的習慣。

無所不在的聲音創作者將成為另一風潮

廣播或聲音產業的發展,自1920年代的AM與1940年的FM,到了1990年代的DAB 數位廣播以及2015年APP線上直播,一直到了2020年後隨選即播或是下載後再聽的Podcast,乃至Clubhouse多人線上語音聊天室等,都印證了以聲音的內容陪伴人類交流的功能從無間斷。

由於聲音媒體的產製特色,就是在沒有文字、圖像、影音直播可用的平台,全部採用即時語音進行交流。隨著數位科技的下放,許多Podcast平台開始以App形式同時鏈結,更結合逐日升級的行動接收工具融入音頻市場,順勢扶植了許多具創作能量的聲音工作者。尤其過去一年多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基於聲音有更多的平台可以運用,讓聲音創作者不受限於場域,讓眾人習慣使用網路社群或藉由下載,進行聲音資訊的交流與分享。

▲Podcast有多平台、類別多元的優勢,因此在疫情期間蔚為風潮。(圖/記者劉亭攝)

收聽平台的多元性是Podcast優勢

不像廣播電台的設置,其電波的使用、服務的範圍以及與產業項目的投資,皆須取得特許執照,還需架設發射鐵塔與機房裝置等專業工程。因此,Podcast內容的設計不像一般廣播電台,需有制式的規劃或單元的考量,還須顧及廣告插播與破口規劃的問題。只要能受到同溫層的歡迎,不需顧及法令或商業的遊戲規則,或主管機關介入規範下,充分自主地隨興創意。

Podcast平台主要是將聲音內容係採放在網路下載或訂閱的模式,使用者只要取用與設定控制中心,便可藉由輕觸螢幕的選項模式,快速播放、重聽或暫停以及尋找內容的片段。

在Podcast平台「隨點即聽或下載後隨時隨地再聽」,不受電波與網路才可連結的限制,確實更符合內容可完全自選且時間不固定的使用習慣。換言之,聲音創作者無須顧及廣播電台者時段安排,或是網路平台經營者下架或降低出現頻次的層層規範,更不受國界與長度的限制,只要專心投入如何投入對訊息內容的梳理充分發揮想像。

成為順流創作的Podcaster也是另一種考驗

由於Podcast使用者大多利用生活零碎時間收聽,其收聽平台仍以手機內建系統平台為主。根據Podcast平台業者的觀察顯示,Podcast使用者下載內容的意圖,經常是聚焦心靈的交會大於接受商業行銷。正因如此,Podcast內容產製者在平台上的知名度與指名度,都要靠自己的堅持與社群的口碑行銷,才能營造長期且穩定的下載量。

在新媒體市場漸趨成熟的環境,大多串流服務商並未找到較精確的獲利模式,加上音樂智慧財產在公開傳輸權的爭議不斷,造成Podcast產業的前景難料。其實想在Podcast平台營造利益的極大化確實不容易,因為聲音產製是不學也會但「易學難精」的領域,也因此常讓人誤解Podcast是類似自媒體或社群媒體的經營,可輕易隨時上架或隨時退場,造成市場供需的運作仍有頗大的落差。

▲Podcast容易入門卻不容易經營,造成供需運作有極大落差。(圖/翻攝自pixabay)

結語

引用Keno在本次演講中所提及,身為一位Podcaster必須認知Podcast行業很難賺到錢,然而很多人想嘗試的理由,常是「我喜歡看到自己成長、享受觀眾喜歡的那種感受;因為社群媒體平台所展現出的資訊就像一張名片,有了平台分享,使用者才會想去認識他們」。因此,Keno鼓勵Podcaster要堅持己念順流的去創作,只有放輕鬆比較容易產生靈感,做出一些好的作品與眾人分享。

熱門點閱》

►李沃牆/國內外通膨壓力增 振興五倍券恐推波助瀾

►向網路巨擘收費》林楚茵/媒體與網路平台議價 政府能扮演什麼角色?

►鍾文榮/主計長 如何用200元五倍券買十碗蚵仔麵線?

►林忠正/發展「硬科技」緊縮「無聊產業」 中共經濟結構急轉彎!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陳清河專欄

陳清河專欄 陳清河

世新大學專任教授兼任副校長,曾任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臺灣電視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對於傳播產業有卓越貢獻,屢屢在大學院校舉辦大型產官學的研討會,推動傳播產業在法律、科技和管理與時並進,至今仍為各界所倚重。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