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定煊/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聊聊通膨吧。通膨這塊要問經濟學家,我是因為房地產才去看看通膨數字,因為這會影響到房貸利率。結果我一句3年後房貸利率可能到3%,卻被網路罵翻了。為何不問問經濟學家3%的房貸利率是不是很離譜的估計呢?1.35%升到3%,一共是6碼半。
明年美國幾乎確定要升息一碼,後年有機會要升息3碼(要看美國通膨壓力有多大),光這部分如果台灣跟著美國升,台灣在兩年內就要4碼。
台灣經濟長紅 央行調整保守依然要升2碼
受惠於中國資本外逃,及中國供應鏈有一部分從中國移回台灣,台灣經濟景氣對策信號從今年2月起,已經連續亮了7個的代表景氣熱絡的紅燈,從這個角度來看,央行還在堅持實質負利率根本毫無道理。即使央行很保守的將政策從實質負利率(借錢等於賺錢)調整到實質零利率(借錢等於免成本),這個部分差不多要調整2碼。
光是這兩個部分就6碼了,3年後3%貸款利率很奇怪嗎? 現在大家的房貸都是機動利率,現在貸跟3年以後貸,3年後的利率都是3%,這個預測跟要不要現在買房沒甚麼關係。
當然中間的關鍵還是央行是不是還要咬死在產出缺口這個奇怪的指標上,但這個負缺口似乎只靠貨幣寬鬆根本補不上去,因為它似乎與國家勞工與企業政策有關。「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岡本(Geoffrey Okamoto)周二(今年7月20 日)表示,新冠疫情危機為全球帶來約 15 兆美元的產出缺口,他呼籲各國加快推行結構性改革,以確保經濟持續成長。」(引鉅亨網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表示,全球要因應疫情調整產業結構,不過和台灣政策走向可能相反。(圖/路透)
產業改革難度高 貨幣寬鬆會持續
然後我去看所謂結構改革的內容是甚麼。「利用改革,允許更快重組和解決不可行的企業和勞工政策,並幫助重新培訓工人,使他們與職位空缺保持一致,有助於將工人和資本轉移到更有前途、更有活力的經濟領域。」。以台灣的保護勞工權益與企業政策,這種改革執行的可能性不但不可能發生,而且在經濟成長果實要跟勞工分享的政策指導下,只會往反方向走。光看台灣營造事業與電子產業缺工缺到一塌糊塗,批發零售餐飲服務業一堆人待業中就知道。政府有辦法把這些批發零售餐飲服務業的人轉去營造業跟電子業嗎?
從實際執行層面,至少從2018開始央行就表示是因為產出負缺口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之前的年度不算,台灣央行左寬鬆右寬鬆也寬鬆了3年多,產出缺口轉正了嗎?只把台灣房貸餘額頻頻寬鬆出歷史新高。
我承認3%房貸利率也許不會實現,因為我悲觀的認為台灣央行貨幣寬鬆政策會因緊咬產出缺口而一路寬鬆到黑,所以之前我才會說台灣的房地產會一路走到黑。不用網民打我的臉,我自己打好了。
▲作者認為台灣央行會維持貨幣寬鬆政策,連帶房貸利率也不會突破3%。(圖/路透社)
通膨成長期問題
回到通膨的議題來看,短期通膨的推動因素就是供應斷鏈,當政府大撒幣在疫情和緩真的把需求刺激出來的時候,回頭才發現「需求創造供給」的法則失靈,因為此時供給就是上不來。反而創造出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尤其是廠商在通膨預期下開始囤貨,讓供給更加短缺,更加刺激通膨。
從長期來看,即使一兩年後,全球疫情獲得控制。在去中國化的供應鏈分散下,部分供應鏈由中國移往其他國家。那在其他國家生產的成本會低於中國嗎?光是建廠成本,美國的建廠成本就要高於中國三倍。即使是留在中國的供應鏈,如果中國2030年以前達到碳極限的承諾是玩真的,加上中國人口老化與工資持續上升,生產成本只會持續上升,不用反映在價格上嗎?
當然如果綠電的技術能夠得到很大的突破,或是煤炭發電的碳排放問題得到關鍵性突破,這個長期的通膨因素也是可以解決。至少短期內,看不到解決的方法。
所以我以前才說,通膨問題會困擾全世界一段時間,除了台灣央行以外。
熱門點閱》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章定煊」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短期通膨的推動因素就是供應斷鏈,當政府大撒幣在疫情和緩真的把需求刺激出來的時候,回頭才發現「需求創造供給」的法則失靈,因為此時供給就是上不來。反而創造出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