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US Taiwan Watch: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麥利上將(Gen. Mark Milley)於美國時間週三(3日)表示: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美國毫無疑問地有能力協助台灣防禦。不過他同時也重申美國一貫的「戰略模糊」政策,並不明白承諾美國一定會採行什麼行動,只說白宮方面會做最適當的評估。(白宮方面,日前拜登總統才連續回答兩次,表示若中國攻擊台灣,美國一定會出兵協防。)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麥利上將(Gen. Mark Milley)重申「有能力」保禦台灣,不過並沒有準確說明做出怎樣的行動。(圖/翻攝自「US Taiwan Watch: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臉書專頁)
台海衝突熱點 美憂台兵源不足
美國智庫圈和政策圈現在的風向很一致,大都認定中國是對全球秩序的威脅,而且台灣海峽是最可能的衝突熱點。然而絕大多數討論台灣議題的文章(包括在主要媒體上面的評論),都會提到台灣的自我防衛意識的問題,認為台灣實行募兵制之後兵源不足,投入國防資源的程度尚不足以抵抗中共的威脅。
很多報紙評論甚至會明白講:「假如台灣人自己都沒有自我防衛的意識,為什麼美國要幫忙台灣?」這樣的討論,在因民意厭戰而從阿富汗撤軍的美國社會中,尤其值得我們留意警覺,我們是否也清楚地向國際社會展現出自我防衛的決心。
美議員提倡議法案 熱烈關注台海局勢
談到防衛,美國時間週二(2日),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ua Hawley)提出《武裝台灣法》(Arm Taiwan Act),呼籲美國國防部每年撥款30億美元(約新台幣836億元)來強化台灣防衛戰力,抵禦中國的軍事威脅。
該法將敦促美國國防部長建立「台灣安全援助倡議」(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並於2023到2027這五年間,每一年撥款30億美元軍援台灣,直接向台灣提供所需設備、軍武、部隊培訓及其他軍事支援,加速升級台灣的不對稱作戰能力。
然而這個法案並不是美國給台灣的免費大禮包,法案的先決條件為台灣必須展現其自我防衛的進展,尤其是後備軍力的持續改革。其中一個明確的指標,就是台灣必須在2027年在國防相關的預算上超過GDP的3%。
相信大家看到這邊應該很激動,因為台灣八月才剛通過史上最高的2022年國防預算(3726億台幣),九月行政院又通過2400億元的特別預算,要在未來五年提升海空戰力。這兩項加起來其實已經超過3%的GDP了,按照武裝台灣法的規定,美國主委就可以加碼30億美金給台灣國防做加菜金。
不過呢,依照過去的經驗,這類的法案通常是倡議用的(bill for messaging),用來提升大家對議題的重視和關注。雖然過的機率很低,但背後反映出來的是,美國國會議員們都很關切台海局勢。
▲美國議員提出「資助台軍事支出」的倡議法案,表現出台海關係已深受美國國會重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深陷資訊戰風暴 台灣社群要嚴防
最後,美國國防部最近出爐了〈2021中國軍力評估報告〉。其中,對台灣方面的評估仍舊是把重點放在募兵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分析解放軍的戰力外,其中還特別提到中國的戰略支援部隊在2018年時,大力支持「親中候選人」(pro-PRC candidates,使用的是複數),用各種資訊作戰的方式影響選舉結果。
很顯然,除了硬武器外,透過網路、社群媒體操作的「輿論作戰」(public opinion warfare)也已經是美方對中共軍力的分析重點了。台灣作為民主社會,投票選舉時大家有不同意見、在各個議題上互有攻防,其實也是言論自由和民主價值的展現。但近年來網路輿論討論環境有逐漸崩壞的趨勢,社群平台經常淪為動員以及同溫層增溫的工具。
▲中共對台灣發動資訊戰攻擊,社群平台成為動員工具。(圖/路透社)
美國國防部的這份報告,再次告訴我們中共深知網路作戰的重要性。而觀測站想要邀請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一起在每一次社群平台上的轉發、留言時,多停一秒想想,我們如何能讓這個輿論空間更好、更堅韌,對刻意操弄的訊息更有抵抗力。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US Taiwan Watch: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原標題為「台灣防衛議題 現正熱議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熱門點閱》
►吳崑玉/美稱2027年共軍迫台「談判」 國軍應速完成臨戰準備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國智庫和政治圈都會提到台灣自我防衛意識的問題,認為台灣實行募兵制之後兵源不足,投入國防資源的程度尚不足以抵抗中共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