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店員遇刺》陳祖輝/沒出口的疫情壓力成為「元兇」

我們想讓你知道…筆者以為,台灣民眾這幾年在內外部精神壓力持續攀升的情況下,我們國民外表看似幸福,其實內心卻承受極大緊張壓力,政府未來在健檢方面,應該針對精神健檢方面,考慮朝強制納入或採基本補助方面思考。

● 陳祖輝/大學教授

便利超商因勸告消費者戴口罩而引發殺機,這是表面的成因,或許也是促成嫌犯殺機的引爆點。在此之前,無論是台中、雲林圍毆暴行,該等兇嫌均出於情緒失控問題,直到發生本案為止,我們猜想是什麼原因造成意外殺人或傷人行為突然暴增,除了傳統犯罪學所研究的:與氣候變熱、大腦損傷、認知扭曲等因素外,與個人經濟生存壓力有關之犯罪動機,更可能是導致這一波情緒失控暴行增加的背後因素,而最大元凶可能與疫情有關。

犯罪學「一般化緊張理論」

今年台灣的疫情,除了5至7月期間民眾自我約束,悶在家裡,犯罪機會自然減少,而人悶在家裡時,反映一方面部分的人經濟收入受到影響,加上疫苗到貨慢,施打策略屢遭詬病,23至45歲的青年與中青年埋怨政府打不到疫苗,於是累積許多壓力和緊張。

然而,近期因受到國際原物料波動影響,許多民生物價上漲,泡麵與一些餐廳均紛紛調漲價格,食衣住行育樂若繼續全面漲價,民怨累積自然不小,此時民眾的生活緊張和壓力,一時恐找不到出口,情緒崩潰者若不是自殺,有可能將壓力轉嫁給無辜者,這是犯罪學的一種詮釋觀點,我們稱之「一般化緊張理論」。

社會安全,超商,疫情,壓力,犯罪學,心理,健檢,球棒,辣椒水,口罩,平價專區,店員

▲配合經濟部推動平價專區政策,量販店業者規劃抗漲省更多專區。(圖/業者提供)

美國社會學家安格紐1992年在美國犯罪學期刊發表「一般化緊張理論」,該論點著重解釋個人微觀層次的犯罪與偏差行為,其中「負面影響狀態」,如憤怒、挫折、不公與負面情緒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一個人的犯罪可能,當個人的緊張經驗愈多,對其可能衍生犯罪或偏差之影響機率愈大。

準此,從疫情期間至今,大家生活中已累積諸多民怨,如疫苗政策、政府平抑物價政策、兩岸關係政策、公投政策、疫情期間遭減薪、失業或無薪假等,無一不牽動民眾基本生存品質,故而政府在回應民怨方面,不可以不知一碗蚵仔麵線多少錢?對於物價靜悄悄地侵蝕我們的薪水,不是只叫賣場專設平價專區就好,政府很多的政策工具沒有在第一時間積極使用,方為無法阻止民怨壓力的關鍵。

兩個情境犯罪預防方案

另外,從情境犯罪預防觀點端看本案,筆者早在20年前曾講過,當時超商如雨後春筍般地快速成長,容易成為新犯罪目標,可是在警民連線有限,超商大夜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超商搶劫、暴力脅持或酒後鬧事的問題,超商難道沒有一套預案嗎?20年前筆者曾提出兩個情境犯罪預防方案:

一是凌晨12點後開放計程車司機或貨運司機、夜班族的「休息站」概念,12點後免費提供駐足者熱咖啡一杯,商品全面打八折,吸引多一點人氣,增加超商安全;

社會安全,超商,疫情,壓力,犯罪學,心理,健檢,球棒,辣椒水,口罩,平價專區,店員

▲台東警察分局加強轄內60間超商巡簽工作。(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二是降低24小時門市營業,超商可考量其地點與人員安全,每間門市至少要有兩名店員擔任大夜,在人力成本增加時,建議不管都市或鄉村的超商,可採輪流休息大夜方式經營(不用太多超商經營24小時),並以APP方式告知民眾當日有營業24小時超商的位置情況,減少遭犯罪攻擊機會與營業成本。

篩濾風險目標提早介入

總的來說,筆者以為,台灣民眾這幾年在內外部精神壓力持續攀升的情況下,我們國民外表看似幸福,其實內心卻承受極大緊張壓力,政府未來在健檢方面,應該針對精神健檢方面,考慮朝強制納入或採基本補助方面思考,用此在初級預防策略下,提前篩濾有高精神壓力之風險目標,進而提早介入治療與疏導,避免累積衍生暴力犯罪。

熱門點閱》

► 1218公投》苦苓/國民黨四項公投的戰略大錯誤

► 超商店員遇刺》吳崑玉/會動搖國本的 通常都是大人們忽略的小事

► 1218公投》李淳/萊豬公投教訓民進黨?參與國際障礙無需再“Made in Taiwan”

► 邱俊榮/深化經濟整合、接軌國際里程碑 加入CPTPP讓台灣脫胎換骨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蘋果新聞網」,原標題為「超商店員枉死 犯罪學角度:深層元凶是找不到出口的疫情壓力」。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