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彥/竹竹「匆促併」缺苗栗 空耗國土規畫資源

我們想讓你知道…大新竹是否合併,合併是否能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牽涉到嚴肅的國土計畫和國家未來永續發展,《地制法》修正和行政區界調整,應循序漸進,充分對話討論,避免政治決定。

● 邱文彥/台灣海洋大學、中山大學講座教授

民進黨將二兆總預算逕付二讀,創下國會議事惡例,充分顯示國會的墮落,蔡政府的橫行霸道。無獨有偶,民進黨又擬以逕付二讀修正《地方制度法》,推動大新竹合併升格,更凸顯因人設事(市),純屬政治考量的不正義。

修法促竹竹併 草率缺乏考量

竹竹併升格議題,外界質疑聲浪不斷。此時修法,究係為一己之私或明年地方選舉?縣市是否升格,應由區域整合發展觀點,經充分審慎討論而定,否則富市愈富,窮鄉愈窮。直轄市若不能帶動區域內城鄉整體之共榮,國土發展勢必失衡,背離《國土計畫法》第一條均衡發展,「促進資源與產業合理配置」的真義。

《地制法》第四條縣市升格條件,指「人口聚居達一二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法義清楚指出,除人口因素外,整體發展的配套條件才是主要關鍵;但民進黨擬修一字,將「且」改為「或」,失之草率,缺乏「特殊需要」之合理性與必要性的深度論述,只是炒短線的政治操作罷了。

▲民進黨將《地制法》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在野黨立委邱臣遠批無視在野、輾壓民意。(圖/翻攝邱臣遠臉書)

依據《國土計畫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國土規畫應考量自然條件及水資源供應能力,並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防災及應變能力。」新竹地區雖然已形成科技聚落,但未來新都的水資源、綠電及自然條件的供需如何,是否仍一味發展耗水耗能之產業,恐須量力而為。

另從文化地景觀點,新竹市、新竹縣和苗栗縣都是客家族群聚集地,竹竹併為何沒有納入苗栗?兩竹的國土計畫甫於今年四月底公告,新竹市國土計畫明文圖示「竹竹苗活力科技城」同屬資源共享圈,如今竹竹匆促合併,非但浪費國土規畫已投入的資源,又如何交代原規畫的整體區域發展願景與目標?

缺乏民意基礎 竹竹併要充分討論

行政院曾在二○一七年提出《行政區劃法》草案,針對行政區域的新設、廢止或調整,以及各級政府權力行使、責任歸屬、管轄居民和財政取得的範圍,建立公開合理之法律機制。

依據院版和內政部說明,「目前…行政區域間規模差距甚大,且直轄市未能肩負起『領頭羊』角色,帶動整體區域發展,反而對於周邊地區的人口、資源、產業及建設造成強大磁吸效應,致使周邊縣市陸續產生留才不易、財政狀況欠佳及施政效能難以有效提升等問題。」由於行政區域的劃分影響未來區域整體發展及行政資源分配,內政部特指出,「未來將配合國土空間整體發展,並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之下,完成行政區劃相關工作」,以落實行政院「均衡台灣」的施政目標。

如今匆促合併,其邏輯、理念和民意基礎何在?

直轄市的財政金額雖高於一般縣市,但尚須負擔高中教育、社會安全和交通建設等經費。在國土計畫推動過程中,為保留農地和國土保育區而犧牲發展權益的縣市,均希望有合理補償。因此,比縣市升格更重要的課題,應為《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正,才能建立各級政府財政收支之合理劃分。大新竹是否合併,合併是否能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牽涉到嚴肅的國土計畫和國家未來永續發展,《地制法》修正和行政區界調整,應循序漸進,充分對話討論,避免政治決定,方能彰顯民主社會的「程序正義」。

熱門點閱》

► 紀俊臣/竹竹併先行 落實「縣市平權」應更深謀遠慮

► 霧谷晶策/台灣對外交危機麻木 美智庫竟稱:沒邦交更好!

► 吳崑玉/總預算案逕付二讀——懷念彭百顯、王金平

► 李沃牆/人均所得逾三萬固然可喜 追求均富目標更難能可貴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原標題【強修地制法 亂了國土規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