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問題問對了,答案就出來了!

胡文琦

其實,人民與企業主比你們「更悶」!不是故意潑冷水也不是刻意要修理江團隊,只不過要忠言逆耳提醒江院長的是,套句台灣俗諺,全力拚經濟切莫變成「說的全畚箕,卻做無一湯匙」。媒體報導,鑒於江揆4月中旬參加工商早餐會報時,有感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無法大幅提升、失業率無法大幅下降及國內消費無法明顯增長等情形,江揆即以「悶」字來形容台灣目前的經濟氛圍。

為了改善低迷的經濟情勢,在經過1個月的密集與相關財經部會研商之後,在「提振景氣、刺激消費」的背板下,江揆日昨率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金管會及國科會等9個部會首長,大陣仗地舉行記者會,同時宣布4大面向、13項提振景氣措施,預計5年投入新台幣32.4億元。江揆指出,期盼透過「立即性的措施」,讓民眾對台灣的未來經濟發展有信心,去憂解悶、活絡經濟。

而13項「最新出爐」的提振景氣措施實施期間各有不同,其中創業天使計畫及創新到創業激勵計畫的實施期程最長,都是5年;至於上述立即性措施對經濟成長率的實質貢獻究竟為何?江揆則表示,無法精準說明,但相信一定會有正向的作用,除立即性提振景氣作法之外,行政院也將適時不斷加強相關作法,並希望能達成全年經濟成長率「保3」以上的理想。

在擴大消費支出方面,計有補助購買節能家用器具、高效率馬達示範推廣補助計畫等,而提振國內投資部分,則有引進壽險業資金積極參與公共建設投資及加強地方政府促成重大投資等措施,至於在激勵創新、創業方面,則含括創新到創業激勵計畫、技術入股課稅合理化與訂定「創業(櫃)板」上櫃準則等等,內容洋洋灑灑好不豐富多元。

然而,要提醒江院長的是,「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其實,上述所謂5年投入金額32.4億元的4大面向、13項提振景氣措施,政策規劃內涵當然不錯,但,還是有一個「錯」字。因為,更關鍵核心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這些枝末細節的「煙幕彈」。真正的重點反而是,究竟政府對世界潮流趨勢與產業發展轉型的認知掌握與決心為何?換言之,就是馬政府對人民與企業的「態度」與「執行力」。

暫且不論推動經濟發展「這等的人民、國家大事」只有區區32.4億元不說,之前多如牛毛且口號一堆的提升經濟景氣相關措施難道還不夠多?要是真能有效貫徹執行,哪裡還會需要拼拼湊湊、舊瓶裝新酒的「立即性措施」?坦白說,只要政府部門能屏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在我任內爆發」的消極保守心態,遇事則慣以「依法行政」為藉口,人民與企業又豈會「悶」字一個了得?

講白了,如果政府部門不是好官我自為之,對待企業願意以「只要不違法,我就幫你想辦法」的積極態度執行的話,台灣企業又怎麼會悶?這樣說,或許江團隊會不服氣「做到流汗、卻被嫌到流口水」,那就舉一實例,之前為了解決某一大企業的「法令鬆綁」問題,即便是日由馬總統親自主持,但在面對財政部實問虛答與答非所問,乃至筆者立即「依法、論例」舉證反駁後,但結果又是什麼?

報告江院長,殘酷的真相是,財政部是日出席長官說會再找筆者與企業溝通了解,「但沒有」,主持長官說會議結論與答覆將在2週內送達與會人員,「也沒有」,針對筆者舉證部份,主持長官未能徹底了解來龍去脈針,財政部針對企業痛處亦未告知違反哪一條例,甚至在筆者不放棄繼續反映下,至今也已超過「大半年」,試問,這樣的做事態度與執行力,如果企業不悶的話,那才真的見鬼了!

準此,要提醒江揆,「由微知着、一葉知秋」,要提振經濟景氣、提升人民信心,其實根本不用捨近求遠、捨本逐末、化簡為繁與畫蛇添足,套句時下的流行用語,「只要問題問對了」,答案就出來了,您要加油啊!

●作者胡文琦,台北,文史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