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穎佑/國立中山大學亞太事務英語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事件背景
這次俄烏武裝衝突,基本上還是可以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作觀察。早從俄國彼得大帝時期開始,不凍港與出海口就是俄國的戰略目標,因此近期與俄羅斯有糾紛的國家除烏克蘭之外,就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
這也就是波羅的海和黑海兩個地緣戰略目標。對俄羅斯而言,其一直認為當年冷戰是北約跟華沙公約組織之爭,如今冷戰早已結束,華沙公約組織也瓦解了,但是北約不但沒有解散反而還持續東擴,基本上就是在針對俄羅斯。
▲烏克蘭與北約舉行「迅捷三叉戟2021」(RAPID TRIDENT-2021)聯合軍演。(圖/路透)
波羅的海三國已經在2004加入北約,若現在烏克蘭也要加入北約,自然會造成俄羅斯極大的威脅。當然是俄羅斯不能忍受。而2014年時俄羅斯先拿下克里米亞的目的就是要讓烏克蘭的重工業跟海軍落入俄羅斯手中,也藉此控制黑海,也能在全面戰爭爆發時,阻斷北約與美國海軍的的增援。
作戰的經過
在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中,俄羅斯便是用小綠人戰術,利用民兵以及東烏克蘭的親俄部隊作為先鋒,並且利用網路宣傳戰,持續發布真假難分的訊息,讓部隊失去戰鬥意志,並且配合在克里米亞海域的艦船擱淺,讓烏克蘭海軍只能投降。
而在2022年的作戰中,俄羅斯一樣利用親俄羅斯的東部民兵作為地面作戰主力,但是配合更多空中武力與飛彈精準打擊支援,並且在之前塑造出大軍壓境的樣子,甚至利用和戰之間的模糊兩手,製造和平的假象。
▲俄羅斯宣布採取軍事行動後,基輔湧現大批車潮。(圖/路透)
雖然俄羅斯正規部隊不一定出動,但透過烏東民兵的參與依然可以達到戰略目標。經過大規模軍改後的俄羅斯部隊也強調合成化部隊的運作,以高機動、快速、重火力、空中化組成的部隊。
俄羅斯正規軍只要出動飛彈攻擊、電子干擾並配合出動駕駛操作載具,而將地面作戰任務交給烏東部隊,已達成其自稱反法西斯與維和的目的。雖說如此,但在目前的公開新聞中也可以看到烏克蘭部隊的反擊,造成烏東部隊相當的損傷,畢竟若是遭遇經過軍改後的俄羅斯正規部隊,烏克蘭應會遭受更大的損傷。
北約與烏克蘭的問題
北約部隊除因各自的政治理由無法迅速反應之外,在軍事上的問題也阻礙了不對的集結。最大的原因在於過去冷戰時北約的作戰想定是想在於如何阻擋蘇聯紅軍的裝甲洪流,因此必須透過陣地配合並利用空地一體戰來爭取勝算,且當時的戰場是在兩德邊界。
但隨著冷戰的結束,當前前線就在烏克蘭,北約兵力投射能力不足,無法迅速調動部隊,同時在裝備上也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畢竟,自冷戰結束後,北約開始把目標放在反恐或是區域的低強度衝突,如今遭遇到這類需要遠距奔襲支援的高強度作戰自然來不及應對。
而烏克蘭的軍備狀況更糟。過去雖為蘇聯軍火工業重鎮,保有大量俄製武器甚至在1990年代也出售大批軍火與軍工科研技術給中國。但是隨著蘇聯解體,無力維持龐大的軍隊,且在與俄羅斯的關係惡化、以及失去重要工業地區的克里米亞之後。
烏克蘭的俄製裝備幾乎無有效的後勤支援,而要在短時間內引入美製裝備又緩不濟急,自然在戰力上不能跟俄羅斯相比。雖然在地面作戰上仍能維持,但重要的空中武力卻無法發揮效用。
▲烏克蘭人抱著寵物逃離家園。(圖/路透社)
如有媒體指出烏克蘭空軍一架倖存的Su-27戰機成功轉降羅馬尼亞,但機上卻掛滿了中短程空對空飛彈,代表其並無接戰。最大原因應是因其近百架主力作戰飛機為俄製戰機(MiG-29、Su-24/25/27),因此,其電子參數早就被俄羅斯掌握。
只要一開戰,自然被俄軍電戰系統干擾,喪失電磁權的部隊不可能進行現代作戰。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雷達與防空系統上,因此烏東部隊可以迅速的進佔機場。
▲烏克蘭士兵在馬里烏波爾(Mariupol)搭乘軍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對俄羅斯而言,自然希望此次軍事行動可以快速的瓦解烏克蘭的武力,並在各國尚未做出軍事行動的決策之前,建立親俄政權,達成戰略目標。這也代表俄羅斯出動大規模正規部隊的軍事作戰可能性不大,但透過電子戰與空中支援,將地面作戰交給烏東部隊,讓武裝衝突限縮在烏克蘭的內部問題上,防止他國的干預。
對我國而言,理當要借鏡此事件,這也說明了未來戰爭不一定是傳統印象中的全面入侵,結合電磁壓制與小量快速的突擊,以及在制空權無法確保下的地面作戰是有可能出現在戰場上,如何讓防衛戰略與時俱進,便是我國須努力之方向。
熱門點閱》
► 賴祥蔚/預防元宇宙被壟斷?美國FTC主委眼中的反壟斷行動「地雷」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原標題為「2022俄烏軍事衝突的觀察」。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烏克蘭的俄製裝備幾乎無有效的後勤支援,而要在短時間內引入美製裝備又緩不濟急,自然在戰力上不能跟俄羅斯相比。雖然在地面作戰上仍能維持,但重要的空中武力卻無法發揮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