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Formosan Enterprise Institute
俄軍從開戰初期至今的表現,幾乎就是一群宮廟仔。整天嗆人說要「總捧場」,但除了攻擊平民之外,作戰卻毫無建樹。俄國到底是不是紙老虎,以及俄軍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這留給歷史學家評論。
今天FEI想與網友分享兩個目前暴露出來的兩個關鍵字:「空軍」、「鐵道末站(railhead)」。
俄國神隱的空軍
俄軍帳面上有300架先進戰機部署於烏克蘭附近的軍區,其空軍能力遠超烏克蘭。俄國在十年來投資許多資源在空軍現代化,包括籌獲350架先進蘇愷-35、蘇愷-34、蘇愷-30,以及升級米格-31和蘇愷-25等。幾乎所有人在戰前都預測,俄羅斯將在飛彈飽和攻擊後,在幾天之內會摧毀烏克蘭的空中資產,取得完全空優。
▲俄羅斯先進戰機蘇愷-35。(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結果卻令人大開眼界。俄國空軍在這場戰爭中所參與的作戰行動,幾乎不構成任何影響力。俄空軍(以下簡稱VKS)僅僅零星出動單架次或雙架次低空飛行任務,而且大部分是在晚間,以免被烏克蘭的單兵防空火力阻殺。至今烏克蘭空軍仍沒有被迫停飛,而俄國陸軍也沒有辦法取得足夠的空中支援,導致進攻嚴重受挫。到底怎麼了?
這原因目前眾說紛紜,包括缺乏精準導航火力、缺乏地對空防空系統的敵我辨識能力、保留實力嚇阻北約…等
其實追根究柢原因就是俄國缺乏對於大型、複雜的空中作戰的規劃與執行能力。
空軍缺乏大型作戰實戰策劃
VKS最近實戰經驗是2015-2017於敘利亞支持獨裁者鎮壓義軍的行動。那場戰役俄國僅投入單架次、雙架次的小作戰編隊。現在的VKS指揮官並無經驗策畫在高威脅(high-threat)或高競爭空域(contested airspace),運用幾十台或百台空軍資產的作戰情境。這是俄軍與西方國家(包含亞洲盟國)所差異極大之處。
而VKS飛行員的平均飛行時數,僅有美國與北約盟軍的五成到七成,而且缺乏足夠的模擬器或是高品質的演練。美國空軍要能合格通過測試,須能夠在惡劣天氣之中,在地面與空中實彈砲火襲擊下,運用複雜編隊執行任務,在表定攻擊時間五秒之內集中目標(像是「紅旗演習」)。這是確保在戰場上,攻擊機組能夠用複雜的隊形,在低能見度和猛烈攻擊下,安全完成任務。相反地,俄國VKS在訓練上仍然是屬於相對靜態、相對單調的情境,像是在開放空間投放無導引武器。
▲「紅旗演習」(Red Flag)為美國空軍進行的先進演習,強調逼真、如實戰般的操演效果。(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BUT!我們需要補充的是,這是我們西方國家的視角。對於俄國韃子來說,他們的空軍建軍方略從來就與西方空軍大相逕庭,並非為了要能夠「規劃與執行大型、複雜的空中作戰」。
西方國家的空軍是公子哥戰法──用昂貴、高性能的戰機取得制空權(air dominance) ,然後在敵前敵後想炸誰就炸誰。相反的,俄國參謀總部對於VKS的想法很簡單,他們自知在資源和科技上,永遠無法在西方國家取得制空權,所以VKS扮演的角色比較像是陸軍航空隊或是中程火炮的概念,重點是保護以及支援前線部隊的作戰,執行像是近空支援(close air support)、或是在前線100-150公里做攔截任務。至於深入敵後的打擊,則交給飛彈部隊。
如果以這角度來看,再觀察VKS出任務的軌跡,即可發現他們確確實實執行了他們被交付的任務。你說他們「表現差」嗎?Well,只能說,魚天生不會爬樹,但可惜今天的比賽就是爬樹。
離開鐵路就無法作戰的陸軍
空軍在戰場上幾乎缺席,而陸軍的表現也暴露長期的結構問題。一言以蔽之,俄國陸軍的後勤系統,無法支援他們在遠離俄國鐵路系統的情況下大規模作戰。在作戰編隊上,俄軍與美軍相比,俄國的行動車輛較美軍少,但火炮卻是美軍的三倍。以旅級單位為例,俄國陸軍旅有火炮營x2、防空營x2、飛彈營x1;而美國陸軍旅大概是一個火炮營和一個防空營。相比之下,愛打炮的俄國在後勤支援的需求比盟軍大很多。
由於幅員遼闊的關係,俄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仰賴鐵路運輸,從工廠、軍需倉儲、一直到聯兵作戰單位,俄國所有的維持(sustainment)運作都與鐵路息息相關。那當鐵路無法觸及的時候,像是俄式寬軌換窄軌,或是鐵路遭敵方阻斷(如烏克蘭),那該如何呢?
這時候就很注重所謂的「前方鐵運末端作業(forward railhead operations)」。鐵運末端(railhead)指的是在運輸和補給時,貨物抵達鐵路終點,要換成另一個運輸模式(像是卡車)的節點。那這種鐵運末端的作業,並不是只是把東西卸下火車然後搬上卡車那麼簡單。軍需品卸下火車之後,要依類清點、分裝、保存、重新包裝,大概需要三天時間,而這一切都必須不能在敵方砲火或偷襲下進行。總而言之,現在俄軍大部分的輜重,取決與其卡車的運輸能量。
▲由於鐵路被阻斷,俄軍補給和後勤仰賴軍車。圖為俄羅斯軍車2月被目擊進入赫爾松州(Kherson)。(圖/路透)
用簡單的方式計算,假設卡車能行駛一小時70公里,那它一天大概能載三趟70公里遠的目的地。 一小時抵達,卸貨一小時,一小時回程。倘若目的地是140公里遠,那一天只能跑兩趟,也就是說他們的補給效率減低33%,如此往上推斷。這些都是路況好的情況下。記得FEI上個月開戰跟網友提到的“rasputitsa”?東歐的融冰已經讓許多道路泥濘難行,大幅降低速度以及可行駛的路線選項。
剛剛提到俄羅斯愛打炮。不想讓讀者看眼花撩亂的數字。簡單來說,一個火箭基本上就要花一整台卡車來載。只要俄軍的聯兵軍團發射一輪火箭,大概90發,那就得花90輛卡車補給,也就是整個輜重部隊的一半運輸量,而另一半還需要幫忙補給一堆管式火砲營、防空火炮營、裝甲、機械化步兵等各式彈藥和零件,再加上食物、醫療用品等。這些還只是所謂的乾貨。
至於燃料,俄軍大概需要4天時間方能在占領地建立輸油系統,在此之前都只能依賴油罐車。根據美國情報,大概估算俄軍的油罐車僅能支持軍隊72小時。我們大概也看到,在開戰後的三四天,俄軍就進入了一陣作戰停滯 (operational pause)。
總結來說,俄國陸軍無法在離開鐵運末站(railhead)太遠的地方保持有效的戰力。
熱門點閱》
►美國總預算灑140億美元援烏 如何「正確標示」台灣領土定義模糊
►解讀經濟學人》 單驥/SWIFT踢掉俄國 「反制裁」衝擊全球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Formosan Enterprise Institute」。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離開鐵路太遠,俄國陸軍就難以保持戰力;空軍則是策劃、執行能力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