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非放任病毒 確保醫療體系不崩盤才是目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與病毒共存不代表完全放任病毒傳播,而是在醫療體系不崩盤的前提下,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但必要時還是要能加嚴防疫措施。

▲近日,台灣新確診案例數開始以三位數起跳,確診者明顯增加。(圖/指揮中心提供)

●文/筆記女王的台德社會觀察分享

與病毒共存不是單一特定狀態

台灣新確診案例數在近日開始明顯增加,也因此有越來越多要與病毒共存的討論。但我想很多人對「與病毒共存」這件事有錯誤的認知,甚或是想像。認為與病毒共存就是某一個單一特定狀態,該狀態下會放寬所有防疫規定,回歸常態與正常生活。但是這個理解是非常侷限且有偏誤的。

以德國為例。德國自始至終都沒有在追求清零(應該也做不到),也因為如此,就連防疫效果最好的2020年夏天,每天最少也還是有約300人新確診,也就是說德國基本一直都是在與病毒共存的狀態。德國的防疫政策基本、最終目的,都是在為維持醫療體系能運作,不要完全崩盤。為達該目的,經歷過幾波疫情嚴峻時期的加嚴(一般在秋冬),但也有在疫情較不緊張時的放寬(一般在夏天)。然而,防疫措施是否加嚴,也不僅僅取決於時節可能對疫情的影響,而是也受到比方說對(新)病毒的未知,或是該變種病毒是否有高傳染力與致病率的影響。

這告訴我們什麼?與病毒共存其實是一個動態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即便每天有新確診,但還是要能維持醫療體系能夠正常運作。所以當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不能被直接理解為一種「單一方向放寬所有防疫措施,且不再回頭」的概念。

▲能維持醫療體系能夠正常運作,才是與病毒共存的基本、最終目的。(圖/記者游芳男翻攝)

動態調整防疫措施才維持醫療量能

共存應當是:當疫情放緩且醫療資源不緊張時,可以逐步嘗試放寬,但是發現疫情急速升溫,導致醫療資源緊張時,還是要能加嚴防疫措施,讓醫療體系不致崩盤。

也因此,即便很多國家現今都處在與病毒共存的狀態,但因為各地的醫療量能不同、疫情緊張程度不同、民情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就醫習慣與態度不同,所以各地的防疫措施嚴格程度也還是不同。

看看台灣,即便疫情升溫,但其實新確診數跟其他地方比起來還是很低,加上疫苗接種情況比起很多地方都好,理應說有繼續逐步嘗試放寬防疫的可能。但是若是考量到台灣地狹人稠,大家喜歡聚餐、團體出遊、跟風去人潮聚集的地方,加上一有身體不適,很傾向馬上就醫,而且很多還不是只跑一家診所或是醫院,且沒拿藥沒打針就覺得好不了,那要是因為太快速放寬防疫,很可能導致台灣的確診數更快速增加,診所跟醫院塞滿輕症的患者,導致醫療資源無法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在醫療資源越發緊張的情況下,民眾也會更緊張,導致更多人衝診所醫院,那最後的結果就真的悲劇了。

▲與病毒共存不代表完全放任病毒傳播,而是依現況適時放寬或加嚴防疫措施。(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與病毒共存」六要點

也就是說:

一、 討論與病毒共存,不該只是政府相關單位之間在你來我往、高來高去的討論(或相互指責)而已。

二、 不管是政府還是民眾都要認知到,與病毒共存不代表完全放任病毒傳播,而是在醫療體系不崩盤的前提下,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但必要時還是要能加嚴防疫措施。

三、 民眾有知的權利,包括應該被事先充分告知要是放寬防疫,確診數增加是可預期的,包括重症死亡數也會增加。

四、 民眾也應被告知輕重症的症狀差別在哪?如何區分?若不幸染疫後應如何處理?比方說若是輕症,一般休息一兩周,無須服藥,病況會自行趨緩,無須衝診所醫院;但若出現某症狀可能為重症時,該如何就醫等。

五、 政府對確診者的應對政策與其強度,也會影響民眾對自身染疫後的態度與決定。比方說,若是政府對確診者的隔離治療相關政策採無差別處理,輕重症都一樣以高標準應對,那很難說服民眾要是染疫若非重症應待在家休息、不要衝醫院。

六、 政府若決定放寬防疫措施,但因為每個人面對風險的態度不同,有些傾向趨避風險的人會覺得政府做得太快了,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也無須感到恐慌,你還是能透過勤洗手、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保護自己。

疫情下的德國社會

後記:德國COVID-19總確診數,至今已達兩千一百萬,約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染疫,但目前醫療體系沒有馬上崩盤的危機,所以前陣子決議繼續放寬防疫,包括很多邦開始連去超市購物都不用戴口罩了,甚至五月開始,確診後是否要隔離都有可能改為自願性的。但,德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其實都認知到,秋冬新一輪的挑戰還是很可能會來,到時也還是會看是否有新疫苗能幫助防疫、還是又得回復加嚴防疫,以確保疫情不至於太糟。有趣的是,即便現在很多地方的超市購物已無需戴口罩,但因為新確診人數還是很多(大多輕症無須就醫),反倒是民眾有點擔心防疫措施太早放寬,而繼續自發性地戴口罩。

熱門點閱》

►洪雪珍/年薪數百萬家庭遇中年危機時 如何走出經濟風暴?

►美眾議院長裴洛西來台還有戲 謝金河:投報率比巴菲特厲害

►新冠口服藥Paxlovid拚「重症清零」 醫:這五點要注意

►烏俄戰爭啟示錄 現代金融世界的新戰爭型態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筆記女王的台德觀察分享」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