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男/5月16日恐日增30萬 滿5歲童可打BNT

我們想讓你知道…去看鄰近國家的曲線可以發現,曲線幾乎是對稱,而既然染疫率是20%,因此高點會出現在染疫率10%左右。預估全台高點會出現在5月16日,此時每日新增達三十萬。

▲28日新增11,353例。(圖/指揮中心提供)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28日新增11,353例。

現在大家都知道怎麼預估新增數目了吧!先前有人說,「必須考量疫苗、防疫手段」什麼的,意思是相當複雜,其實這是疫情還沒出現前的預估所必須,但疫情到了四月上旬既已發展了一段曲線,而且看起來Rt值相當穩定,因此問題就成了簡單的指數算術了。因為,這段曲線已經涵蓋了疫苗與非疫苗防疫手段的效果,而接下來如果沒有顯著改變,當然曲線就會繼續那樣發展。

聽得懂嗎?

接下來最熱門的預估是高點出現在何時?當天新增多少?

是這樣:

∑11353*[1.8^(n/3)]=10%*23000000,n=1 to x

那麼x=?

答案是18,而11353*1.8^(12/3)≈380000。

其中,1.8是Rt值,3是Omicron潛伏期,而10%是鄰近國家出現高點時的感染率。

因此,預估全台高點會出現在5月16日,此時每日新增達30萬。若以南韓跟台灣的人口比例來換算,也可得到類似的數字,因為他們的高點是60幾萬。

去看鄰近國家的曲線可以發現,曲線幾乎是對稱,而既然染疫率是20%,因此高點會出現在染疫率10%左右。

為什麼是這樣?這,就是疫苗與非疫苗防疫手段加起來的防護效果。

須知,當每日新增達30萬,若要維持Rt值不墜,那麼接下來就得感染給60萬人,這樣一來,需要接觸多少人?以先前每位確診者有16個接觸者來說,得有將近1,000萬人成為接觸者,理論上可能,但實際上相當困難了。

從這個觀點來看雙北的高點,也可以發現,如果台北新增達10萬,接下來要感染成20萬,必須有320萬個接觸者,早已超過了人口數。這是台北不可能出現新增超過10萬的理由。

當全台新增達30萬,此時雙北約15萬,而台北與新北各約6-9萬。

高點在5月16日出現以後,接下來會出現一段很長的高原期,原因是:台灣做不出每日新增三十萬這樣的數字,因此實際高點不會是三十萬,而是呈現檢測與通報上限,比如十萬,甚至只有數萬,直到實際確診數等於檢測與通報量能,曲線才會呈現下降趨勢。

此外,因為中南部與雙北的疫情有八、九天的落差,因此,當雙北過了高點,中南部才正在攀升,於是一降一升,也會造成高原形狀。

參考參考,就只是一種建模,沒有要說服誰,更沒有期待你會相信。

▲5~11歲兒童疫苗下周開打。(圖/常春月刊)

有人問我,現在開始,可否讓小小朋友去上幼兒園?接回來自己照顧比較放心,但疫情似乎沒完沒了,病毒似乎不會消失。

是這樣:如果自己可以照顧,當然就自己照顧,等到疫情緩解再回去上課。不會拖很久,再過一、兩個月,大部分人不是打了疫苗就是被感染,小小朋友就會比較安全。當然,如果滿五歲,就可以打BNT,打完以後即使感染,重症機會也是極低。

我很早就說過,打疫苗的人應該保護不敢打疫苗或不能打疫苗的人,而清零的用意之一就是如此,這有很深的政治哲學與心理學意涵。

熱門點閱》

►監視重症及死亡個案 維持新常態生活(張維容、林庭瑀、賴昭智、嚴明芳、陳秀熙)

►司徒嘉恒/全球首富成推特之王 時與勢都在馬斯克這邊

►林氏璧/400萬人確診4萬人死亡?不應套用美國1%致死率

►何美鄉/打滿三劑仍重症? 疫苗預防中重症效果已顯現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沈政男」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新詩首獎、梁實秋散文首獎等二十項文學獎。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