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璋/快篩陽到底算不算確診 不上月球不知神仙打什麼架

我們想讓你知道…快篩陽可以做為確診,要建立在二個條件,第一是COVID盛行率高,第二是快篩正確率高。

▲快篩陽可不可以視為確診呢?快篩正確性不如PCR,但如果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當人群中COVID密度高,快篩陽的小錯誤,就可以忽略不計,快篩陽可視為確診。(圖/翻攝李眉蓁臉書)

● 李建璋/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

快篩陽可不可以視為確診呢?這一題終究是要來解的,機械式的反應是不行,因為快篩正確性不如PCR。但是,如果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當人群中COVID密度高,快篩陽的小錯誤,就可以忽略不計,快篩陽可視為確診。人群中COVID密度(盛行率)為什麼和快篩陽可不可視為確診有關,不容易理解,所以舉兩個例子和大家說明。

例子一:如果100個接受檢查的患者,只有1個COVID,快篩每100個陽性只會出現1個錯誤,多了1個假陽性,那麼快篩陽的正確率有只有50%,是不可接受的。

例子二:如果100個接受檢查的患者,99個是COVID,快篩同樣每100個陽性只會出現1個錯誤,多了1個假陽性,正確率還有99%,快篩陽的小錯誤,就可以忽略不計。

這就是盛行率高,快篩陽可以視為確診的簡單說明。

快篩陽可視為確診的要素:高盛行率、高準確度

從上面的說明可以知道,快篩陽可以做為確診,要建立在二個條件,第一是COVID盛行率高,第二是快篩正確率高,如果要進一步精確計算盛行率要多少,快篩正確率多少,才可以達到快篩陽確診99%的正確率,就要使用法根圖。法根圖是一個工具圖,將檢測前機率、檢驗正確性、與檢測後確診的機率三者關係作圖呈現,有任兩者數據,可以推論第三個數據。

▲法根圖。(圖/李建璋臉書)

舉例而言,使用亞培或羅氏快篩的話,根據文獻的正確率(靈敏度70%,特異度99%),如果在快篩前,有接觸史而且有症狀,我們保守估計,還沒有檢查以前,至少有50%的機率會得病,如果這個人經檢查快篩偽陽性,那麼他的確診機率就高達99%,已經和PCR一樣好,可以作為確診工具。

至於什麼時候無法做確診呢?

一、如果把快篩拿來當普篩,不管是民是否有接觸史或者是是否有症狀,以目前台北市盛行率大約3%的情況之下,快篩陽的市民,只有68%的機率會確診,正確性不足。

二,如果快篩不準,例如去年公布國內快篩,有半數假陽高達40%以上,那麼在病人檢測前50%機率有COVID情況下,快篩陽只有 64% 機率是確診。

快篩正確性高? 不上月球不知神仙在打什麼架

快篩陽確診,有兩個條件:

第一,盛行率高的縣市,例如雙北,病患有症狀、有接觸史

第二、使用假陰性小於3%以下的快篩,此時快篩陽才可以和PCR有相同的正確率。

然而,目前使用的所有快篩正確性是否有這麼高正確性,我高度憂慮。

抱歉這一篇寫得很深,因為神仙打架,不帶大家到月球是看不到神仙在打什麼!

熱門點閱》

►陳方隅/快篩夠嗎?美國每位確診者都可拿藥?7個快篩試劑的事實

►邱顯智/拿出對策解決快篩之亂 政府責無旁貸!

►胡博硯/抗疫來到九局下半 齊心共存打勝仗  

►黃軒/你嘛幫幫忙 救救急診室吧!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李建璋」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李建璋醫師

李建璋醫師 李建璋醫師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教授/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