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不希望我死,就聽我的」 以死相逼當心弄假成真

我們想讓你知道…有些情侶在感情變淡後想要分手,若對方遲遲不肯答應,最後就會賭上對於對方來說也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自己的性命,用以死相逼的方式,企圖挽回戀情。

▲ 有些情侶面臨分手危機時,因害怕失去對方而以死相逼,反而讓感情一去不復返。(示意圖/CFP)

● 王高來 /韓國人氣社群網站「kakao早午餐」(kakao brunch)網紅

我要去死

如果你不希望我死,就乖乖按照我說的去做

殺人或自殺是情緒表達的最終極形式。能快速且有效解決衝突的方法,就是拿對方認為重要的事物加以威脅。

有些情侶在感情變淡後想要分手,若對方遲遲不肯答應,最後就會賭上對於對方來說也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自己的性命,用以死相逼的方式,企圖挽回戀情。敢說出這種話的人,馬上就會在爭執中占上風。與他吵架的人,本來情緒激動、講話很衝,但聽到對方這麼說之後,也會因為情況實在太出乎意料,令他措手不及而退縮。

因為擔心心愛的人受到傷害,因此改變了原本盛氣凌人的態度。但是,這種因為擔心放話者真的會去死而採取的妥協或讓步,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並非真心,在他的心裡已經產生陰影,甚至萌生分手的意圖了。

此外,當情感暴力或情緒勒索逐漸演變成一再重複的模式,會令雙方都感到疲乏,於是放話者為了增強力道,讓對方再次重視自己,會進一步採取更激烈的行動。一開始可能只是輕微脫序的行為,到後來,他會斷然放棄重視的事物,甚至連命也不要了,完全展現出自己「說到做到」的決心,變成弄假成真的悲劇。

言外之意

怕了吧?我就是要讓你害怕!

不珍惜自己寶貴生命的人(不論他表示有多喜歡你)也極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我們都應該先好好愛自己,別人才有可能愛你。

此外,被憤怒沖昏頭而丟出這句話的人也要有心理準備:這段關係,勢必難以破鏡重圓了。

溫馨提醒

只有「我」才有傷害與摧毀自己的權利,但自我毀滅無法獲得任何東西,唯一能得到的就是個人的毀滅而已。同樣地,將自己當作維持關係的人質也沒有意義,即使幸運地靠這種方法挽留了對方,「自我毀滅」的代價依然要由自己承受。

▲對生活感到絕望時,適時找人傾吐才是正確的做法。(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換個做法會更好

1.上述的方法對於維持關係完全不具任何效果,即使有也是反效果。假如你對未來感到絕望,了無生趣,與其凡事都憋在心裡,還是要找人傾吐,讓無處宣洩的情緒有所抒發,才是正確的做法。

2.會說出或做出以死相逼的話語、行動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算是有精神疾病了。

在親密關係中,不論發生在異性或同性間,如果一方針對另一方的任何過度控制或攻擊行為,無論是以言語、情感、身體、性關係或綜合形式出現,都可以稱為「分手暴力」。

對於肢體暴力,大家都能夠明白其定義,但對於言語、情感和性方面的暴力,則還很模糊。企圖以死相逼,不管是威脅對方還是自己的生命,都是一種情緒暴力,希望以最極端的手段來挽回感情,或逼迫對方順從自己的意願。

如果發現自己具有這種心態,且付諸行動的意願非常強烈,那麼請先按下暫停鍵,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要好的朋友或家人,他們或許會給你一些意見,至少可以給你精神或情緒上的支持與鼓勵。最好可以尋求心理方面的專家,例如學校的輔導老師或是身心科的醫生。

或許你會覺得去看身心科醫生感覺像是自己的精神狀況不太正常,怕被人嘲笑。那麼這麼想好了,你在非常痛苦的時候,你最希望的就是情緒能恢復平靜,你想要別人順你的意的最終目的,也是希望能擺脫不安與焦慮。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師可以藉由藥物或心理諮商分析,讓你回歸正常生活。

同樣地,如果是你的戀人威脅到你的生命,請務必尋求他人的協助。或者,當你的好友、家人告訴你他想要威脅他人生命或終結自己的生命時,先讓對方冷靜下來,然後與他們一同尋求協助,這樣將會阻止一場可怕的悲劇。

3.雖然我不想用這種老套的話語來做結尾,但真理總是很簡單,而且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那就是:你的存在就是奇蹟—這比考進首爾大學的機率還低。

即使你覺得人生不再像以往那樣值得珍惜,我仍希望你能努力地繼續生活。雖然我並不確定苦難的日子即將結束,但我能向你保證,日後你將體認到現在這個時刻必然有它的意義。
 

▲王高來所著,《這樣說話很傷人: 關於白目、討人厭與情緒勒索的毒舌辭典》,時報出版。(圖/時報出版提供)

熱門點閱》

► 過度執著反而讓你更窮 吳淡如的致富思維

► 董思齊/尹錫悅政府盼與美日同盟 台韓關係有望升溫

► 李建璋/快篩陽可不可算確診?建立在盛行率與準確度上

►媽的多重宇宙》彼得葉/愛是可穿越的 不同面向的楊紫瓊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這樣說話很傷人: 關於白目、討人厭與情緒勒索的毒舌辭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