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兩岸攤牌後政經動盪 在劍拔弩張中尋求新平衡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與中國電子產業的相互依賴,正在成為兩岸一個切不斷的重要臍帶,兩岸經濟必須在劍拔弩張中重新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打破了24年來美台外交上的慣例,讓盡力保持表面平和的兩岸關係迎來了一個危險新時代。 1958年,當中國砲擊台灣離島時,美國也曾介入,但因為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開戰風險,最後在西方世界強烈的反對下偃旗息鼓了。 40年後,1995~1996年的台海危機在中國沒有進一步的軍事行動下,反而助長了台灣的反統一情緒,也加快了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說實話,這一次的硬攤牌後果在幾年內我覺得都不容易看得清楚。 短期來看,如果雙方可以像1996年那樣互退一步並宣稱勝利,那麼和平結果仍有希望。但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决心鞏固在台灣海峽周圍所感知到的利益,加上美國在政治泥沼中顯現出越來越強硬的態勢,中美台三邊關係走向危險水域的可能性確實讓人擔憂。

在最新一期全球版本的《經濟學人》封面設計上,《經濟學人》繼去年5月的封面故事把台灣形容成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之後,再一次把台灣放上了封面故事,編輯群讓我們看見的是8月5日,由央視釋出的一段中國東部戰區戰機座艙內的照片,照片中的飛行員正從機艙內俯瞰著台灣的海岸線和中央山脈。封面右上角兩個英文大字 「TARGET:TAIWAN 目標:台灣。」

中國藉機劃定新邊界 美台應說服習近平稍安勿躁

▲繼去年5月,最新一期全球版本的《經濟學人》再度把台灣放上了封面故事。(圖/丁學文提供/源自經濟學人)

在文章中,《經濟學人》認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所引發的危機凸顯了兩岸現狀的脆弱性。 自1995~1996年的對峙以來,美國、中國和台灣對現狀的模糊和衝突越來越令人感到不安,但這曾經是和平不致於岌岌可危的最重要基礎。今天的中國已經露出了牙齒。如果這個世界要真的避免戰爭,就迫切需要達成一個新的平衡。

這一定程度反映了過去半個世紀的驚人變化。 台灣的成功是對中國專制政權深具隱含意義的一個譴責,也是台灣可以繼續拒絕接受北京統治的一個最好藉口。 台灣總統蔡英文雖然沒有正式宣布走向獨立,但台灣確實正在逐漸遠離大陸。相對的,自從大陸壓制香港的公民自由後,一國兩制已經變得更加蒼白而空洞。今天,越來越少台灣人會明白表示希望獨立,但贊成統一的人確實越來越少。

美國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在民主體制逐漸衰敗的今天,台灣的民主成功及半導體來源的成功發展增加了台灣重要性的籌碼。 如今,日本等盟國將對台灣的堅決支持視為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的一個考驗。 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也有了一定的改變,中美對峙讓華府的政客們爭相對表達了更為強硬的態度。中國越來越強硬的對外姿態,讓華盛頓的一些將領相信一場侵略將在未來十年內必會發生。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幸運的是,中國在這場危機中的作為雖然強勢,但仍有所節制,它想顯示的是憤怒和實力,但同時也在避免更大的升級。現在的危險在於,中國利用這場危機,為其侵犯台灣視為其領空和領海的行為劃定了新的一個邊界。它還試圖對台灣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交往施加更嚴格的限制。文章甚至呼籲這不能被容許發生,美國及其盟友的任務是抵制這些嘗試,而不是發動一場戰鬥。 美國可以從重建危機發生前的規範開始。文章內容認為台灣應該從俄烏戰爭吸取教訓,建立足以自衛的防禦能力,也要注意全球地緣政治下,各國的平衡外交態勢會讓很多國家選擇不表態。

 

▲解放軍東部戰區環台軍演。(圖/CFP)

《經濟學人》仍然在文章最後呼籲上述相關作為的目的是讓中國覺得不值冒險並知難而退,因此利用現已進入國會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對台提供更多訓練與武器就很合理。台灣需有更好的戰略,即像烏克蘭在戰場發揮良好的小型機動武器,而非昂貴裝備,讓台灣成為北京難以消化的「刺蝟」。

拜登政府還須在譴責中方侵略的同時,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國會應避免採取無法給台灣帶來實質好處的象徵性舉措,與其為台灣在華府代表處重新命名,還不如儘快通過《美台貿易協議》更實在。

戰爭不是不可避免,習近平現在最在意的就是把權力緊緊掌握住,如果說俄烏戰爭給了我們一個教訓的話,那就是即使是一場看似輕鬆的勝利,也可能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抗爭,並給自己國家帶來毀滅性的後果。美國和台灣現在沒有必要去證明中國的入侵會失敗,更應該做的是去說服習近平稍安勿躁。

審度時勢 兩岸須重新尋找新的平衡點

我不是政治、外交或國防的專家,所以我比較能夠分享的還是我對於財經和產業的一些看法。8月11日,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內容認為台海危機是美中競合戰略的一部份,局勢進一步升級可能對台灣、亞洲甚至全球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任何衝擊都將造成瓶頸或供應鏈的中斷,進而加劇通貨膨脹的壓力,同時也會加速目前正在進行的供應鏈重塑。

大家看得非常清楚,中國這次的不滿溢於言表,除了包圍式的軍演,中國還祭出了一連串的經濟制裁,包括禁止台灣食品出口至中國,更讓圍繞台海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一下子升溫不少。大家最擔心的當然是兩岸會不會不小心擦槍走火?原因不外乎,現在的中國不但是全球貿易的重鎮,台灣也已成為半導體、資訊通訊科技(ICT)產品的主要生產國,更重要的是台灣海峽是連接東亞和世界的交通要道。今年以來,全球大約有一半的集裝箱以及90%的大型貨輪穿越了台灣海峽。

▲現在的中國是全球貿易的重鎮,台灣則已成為半導體、資訊通訊科技(ICT)產品的主要生產國。(圖/記者高兆麟攝)

聊以安慰的是,北京對台的經濟制裁目前主要集中在「高度可替代」的食品,而不是雙方之間貿易最多的ICT領域,貿易限制預計僅影響台灣出口的0.2%。高盛(Goldman Sachs)就在最新的報告中強調了兩岸的微妙平衡,台灣與中國電子產業的相互依賴,正在成為兩岸一個切不斷的重要臍帶,兩岸經濟必須在劍拔弩張中重新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對台灣而言,兩岸局勢的變化加上本就欲振乏力的經濟走向,將進一步凸顯台灣應對未來變化的急迫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說的最好:單靠升息無法全面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地緣政治造成的供給面瓶頸,最後仍要靠聰明的投資挹注來解決。COVID-19和俄烏戰爭已經讓福山的自由主義破了功,全球化再也不會回來了。在兩岸關係瞬息萬變的今天,地緣政治和國防外交上,說實話,台灣可以著墨的地方並不多,台灣政府必須正視當前經濟變化的特質以及兩岸政經結構的翻轉,儘快找出可以振興經濟與協助產業破局的可行策略,才能幫助台灣在台海危機中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熱門點閱》

►王志鵬/美國雷根號航母通過台灣海峽 機會渺茫! 

►美國議員訪問團又來了! 進步派挺台大將馬基領銜率團

►中國爹不祭狠招難改修羅柬埔寨 去紐西蘭摘水果卡實在 

►中國超美夢碎 一半支出用在對抗台灣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原標題〈兩岸攤牌迎來的政經動盪新時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