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決定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利率,是牽動全球經濟的命脈。(圖/路透)
● 艾德.康威(Ed Conway)/天空新聞台(Sky News)的經濟學編輯、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
「小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曾說,央行行長的工作是『在派對開始時拿走酒杯』。這位傳奇性的美國聯準會主席意味著,負責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利率)的人要確保經濟既不會過熱,也不會陷入蕭條。」
當經濟蓬勃發展,企業利潤創新高時,通貨膨脹就有失控的危險,而中央銀行通常會升息(提高利率),試圖以有禮貌的方式結束派對,這是央行的一項不讓人羨慕的任務。如果派對出了問題,經濟委靡不振,央行的工作就是再透過降息來防止經濟的宿醉太嚴重。如果這聽起來已經很難了,請記住,即使是中央銀行也無法明確知道經濟在特定時刻擴張的速度。
●中央銀行如何運作
問題在於,中央銀行做出決策所依據的大部分統計數字在發布時,明顯已經過時了。通貨膨脹這項世界上產生最迅速的數字,是指上個月的數字。更根本的是,由於某些經濟變化的實際影響需要時間才能表現在統計上(例如,石油或金屬價格上漲需時數週、甚至數月,才會推高消費者價格),中央銀行駕馭經濟這輛車時必須看後照鏡,而不是前面車窗。
每個有自己的貨幣、能夠徵稅的政府的國家,幾乎都有中央銀行,包括聯準會(美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實際上決定全英國的利率)到備受推崇的瑞士國家銀行和創新的紐西蘭儲備銀行等等。歐洲中央銀行為所有使用歐元的歐盟國家設定利率。
大多數中央銀行的運作獨立於政治,儘管央行高層通常由政府任命,或至少由其審查。為了確實監督這些非經選舉產生的人選,通常會賦予他們一個職權範圍,可以很具體,例如英國和歐元區(消費者價格指數通膨目標為二%)或較模糊,例如美國(鞏固經濟成長和繁榮)。
▲中央銀行若宣布改變利率,一般銀行通常會跟進,並相應改變自己的房貸、貸款和儲蓄利率。(圖/路透)
●利率如何形塑經濟
目標隨著時間改變。例如,在八〇年代貨幣學派盛行時,有些央行試圖將貨幣供應量的成長保持在特定水準;如今大部分的央行更關心控制通膨。無論用哪種方式,中央銀行影響經濟的主要工具都是利率。
較低的利率通常意味著經濟成長更快,因此可能導致更高的通膨,因為儲蓄的利息較低,相較之下貸款和支出是更具吸引力的選擇。利率提高則情況逆轉。
一般來說,大部分中央銀行都會設定一個基準利率(在美國稱為聯邦資金利率,在英國稱為銀行利率),一般銀行會以此基準制定自己的利率。為了設定這個利率,央行決策者可以使用各種工具。首先,央行宣布正要改變利率,一般銀行通常會跟進,並相應改變自己的房貸、貸款和儲蓄利率。
其次是公開市場操作,意味著央行買賣政府公債以影響整個債券市場的利率。第三是存款準備金制度,所有商業銀行都有義務提存一部分自有資金放在央行(意即準備金)。央行可以改變為這些準備金支付的利率,或者可以命令銀行提存較多或較少的準備金(意即法定存款準備率),從而影響銀行能借給客戶的金額,進而影響利率。
央行絕大多數的工具中消費者都看不到;重要的是其所引發的立即連鎖反應,導致全國各地銀行改變貸款成本水準。只有當一個或多個工具失效時,具體的細節才真正要緊,就像貨幣市場失靈時可能發生的那樣。
儘管銀行傾向每個月或幾個月決定利率,但銀行有數百名員工長期在監控市場上的實際貸款利率,以確保他們開出的藥確實有效。在二〇〇〇年代後期的金融危機期間,世界各地央行不得不想出許多新方法來為經濟注入更多資金。
然而,通貨膨脹並不是唯一受利率影響的因素,還有貨幣(匯率)。高利率通常會讓一國的貨幣走強,因為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入該國換匯。不利的一面是,貨幣走強會使一國的出口商品對外國顧客而言變昂貴。
▲除了利率會影響通貨膨脹,貨幣(匯率)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上圖僅為示意,並非現在的匯率。(圖/記者湯興漢攝)
●支持金融體系
央行的作用不僅僅是控制利率,更廣泛地說,是確保一個經濟體的基礎金融體系處於健康狀態。因此,在經濟動盪時期,央行也是最後貸款人。例如,當華爾街和倫敦市一切順風順水,就不太需要這樣的角色,因為銀行通常可以更便宜、更容易從同行借到錢。然而,在情況不順遂的時候,中央銀行的緊急貸款成為不可少的救生衣。
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機的眾多影響之一,是迫使央行強化最後貸款人的作用,以拯救受災銀行。例如,打破幾十年的慣例,聯準會開始直接向避險基金借現金,因為除了政府,所有人都幾乎不可能借到錢。央行還開始購買資產並透過所謂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的過程向經濟體注入更多現金。
然而,與經濟學一樣,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對銀行都一項。出手變大方是以未來更嚴格的監管為代價。利率仍將是央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但監控和規範金融體系的權力也非常重要。
【經濟學金句】
「央行和外交一樣,有風度、衣著典雅以及與上流人士交遊都非常重要,但成果要少得多。」
——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
【經濟學一點通】央行四巨頭
• 聯準會(美國):主要決策機構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這個由十二名成員組成的小組由鮑威爾(Jerome Hayden Powell)擔任主席,由地區準備銀行和聯邦任命代表組成,決定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利率。前任主席艾倫‧葛林斯班非常受人尊敬,以至於在他將近二十年的任期結束時被暱稱為「神諭」和「大師」。
• 歐洲中央銀行(歐洲):其利率由二十一個成員組成的管理委員會決定,但實際上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做最終決策。
• 日本銀行:設定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利率。儘管日本銀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獨立,但有些經濟學家懷疑它比其他央行更受政治力的影響。
• 英格蘭銀行:儘管是歷史第二悠久的中央銀行,但它是在一九九七年財政大臣戈登‧布朗決定將其不再受政府控制、最後才獨立於政治的中央銀行之一。利率由貨幣政策委員會(MPC)的九位成員決定。英格蘭銀行暱稱為「針線街的老婦人」,指的是它所在的倫敦市內的針線街。
▲艾德.康威(Ed Conway)所著,《一本書讀懂經濟學》,商業周刊出版。(圖/商業周刊提供)
熱門點閱》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一本書讀懂經濟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央行的作用不僅僅是控制利率,更廣泛地說,是確保一個經濟體的基礎金融體系處於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