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泰琳/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副教授
台灣位於地震頻繁的板塊交界上,平均每年有兩、三個規模6以上的地震,但為什麼這次的關山和池上地震這麼令人關注呢?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民眾的第一印象是,難得連續兩個大地震發生的時間與空間都這麼接近,尤其9月17日第一個地震已經規模6.5,與近期經歷過的大地震,如2016高雄美濃和2018花蓮米崙大小(6.4)差不多,卻在第二天馬上來了更大規模6.9的主震。不僅全台都感受得到晃動,震央附近各種災情在第一時間快速從網路擴散開來。
東部地震常出現串聯性 連續地震在花東並非異常
其實台灣東部的地震經常出現串聯性,2018的花蓮地震就是先從宜蘭外海開始,過了數天後往南誘發了通過花蓮市的米崙斷層之錯動,其餘震又往南繼續延伸到嶺頂一帶,整個活動長達50公里。
地震學界一直在關注東台灣的地震發生機率,因為前一次連鎖大地震且有重大災情的即是1951年花蓮台東序列,根據氣象局的紀錄,從該年10月起到12月間總共發生4起芮氏規模7的地震,有的發生在近海、有的在陸地上,縱谷斷層包括米崙、玉里及池上三段都動了。所以連續的地震在花東並非異常。
▲這次的兩個大地震,就板塊運動學來看,恰巧是縱谷上少見的走向滑移地震,如今海岸山脈相對中央山脈又向北錯位了一點,數條橫跨縱谷的橋樑兩端位置偏移甚或斷裂即可為證。(圖/記者黃彥傑翻攝)
上述的斷層都屬於縱谷斷層帶的一部分,地表上的縱谷斷層基本上是沿著縱谷的東側分佈,在深部斷層面向東傾斜。最著名的就是池上斷層,斷層近地表處平常就會悄悄的以每年2~3公分蠕動,深部則是以地震方式釋放能量,向東大概可以延伸到成功外海深度30公里處。一大部分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西斜向運動的力被海岸山脈的變形及縱谷斷層活動所吸收,但是別忘了,縱谷是板塊交界,長期來看,座落在菲律賓板塊上的海岸山脈應隨著向北移動,不會只有東西向的擠壓及陸地抬升。
關山、池上兩震是縱谷少見的走向滑移地震 中央山脈孕震帶確實存在
這次的兩個大地震,就板塊運動學來看,恰巧是縱谷上少見的走向滑移地震,如今海岸山脈相對中央山脈又向北錯位了一點,數條橫跨縱谷的橋樑兩端位置偏移甚或斷裂即可為證。但由於震源錯動主要在地表下數公里處,地面上所看到的地裂,有許多都是劇烈震動產生的破壞,須謹慎判斷。而本次主震所對應的錯動面則是屬於縱谷西側向西高角度傾斜的「中央山脈斷層」,地震學所量測到的最大錯動分布在池上以北至玉里的下方,野外勘查則發現縱谷斷層上也有發生位移。918地震的發生再次重現2006年鹿野地震的活動機制,也驗證先前學者所提出的「中央山脈孕震構造」確實存在。
花東強震仍留許多待解問題 潛在活動斷層值得重視
918地震仍留下許多待解的科學問題,包括縱谷兩側斷層系統間複雜的誘發關係,以及背景地震相對少的玉里區段是否還有相當應力尚未釋放?此外,未來中央地質調查所該如何將「潛在的」活動斷層及未出露地表的盲斷層納入災防的評估,以保障民眾的安全,值得重視。所幸,本次地震發生在非上班日,學童不用上學,災情主要在建物損毀,並未造成重大傷亡。若是平日或是恰巧有大型活動,遊客的疏散及大量傷患的處置,恐怕是偏鄉難以獨立面對的課題。
熱門點閱》
►花東強震》林彥宇、馬國鳳/注意盲斷層系統! 兩震與中央山脈斷層有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這次的兩個地震,就板塊運動學來看,恰巧是縱谷上少見的走向滑移地震,如今海岸山脈相對中央山脈又向北錯位了一點,數條橫跨縱谷的橋樑兩端位置偏移甚或斷裂即可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