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在意卻說沒關係 成為言行一致的人練習清單

我們想讓你知道…沒有與自己對齊過的人很難看到自己的價值,也很難理解自己生存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當我們習慣了妥協,即便遇到不認同的事情時,也總是以大局著想而妥協自己的原則,努力地說服自己沒關係。(圖/免費圖庫xFame提供)

● Ruowen Huang/心靈寫真館版主

英文有句話是「Align with yourself.」我不太確定這句話的中文應該如何翻譯,所以在此解釋為「與自己對齊」。在諮詢的時候,我很常與客戶提到這個句子,所以想要藉由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如何與自己對齊。

當你習慣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時 你會相對地變得不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自己常常在做違心的事情?我們活在一個慣性批判的社會裡,周圍的環境也常常叫我們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凡事以大局為重。由於習慣了妥協,導致我們即便遇到不認同的事情,也總是以大局著想而妥協自己的原則,努力地說服自己沒關係。這樣的行為在女性的身上尤其常見,而且東方女性的比例相對較高。而在新的世代,父母以較有覺知的態度去教育小孩,所以這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現象可能也就比較不明顯。所以這篇文章就暫且針對我這個年代,或是上一個年代(也就是用傳統教育所教導出來的小孩)那些很常讓自己扮演一個妥協者的角色的人。

這種犧牲自己的現象不只局限於亞洲的國家,其實大多數以父權主義為主的國家都很可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這篇文章裡面我所說的女性不僅是生理上的女性,而是在關係中扮演女性角色的人。在感情關係裡面習慣性地扮演妥協者角色的人,很可能會為了家庭、小孩、另一半而犧牲,更常在一味地配合的過程裡面逐漸迷失自己。傳統社會賢妻良母的教育觀念,讓感情關係裡面扮演女性角色的人覺得自己需要扮演好一個老婆或媽媽的角色,除了打理好家裡之外,還要照顧好家裡每一個人的情緒。間接地,女性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不像是個伴侶,反而更像個傭人,總是為了打理好一切而犧牲自己的優先順位。當然,我相信有許多的男性也覺得自己為家庭犧牲很多,像是為了養家糊口而犧牲自己的夢想。

▲傳統社會賢妻良母的教育觀念,讓感情關係裡面扮演女性角色的人覺得自己需要扮演好一個老婆或媽媽的角色。(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我知道任何關係都是需要妥協的,所以我不是說妥協不好,而是任何事情一旦過於偏頗就很容易產生反效果。為什麼女性在這樣的關係裡面比較容易失去自我?因為男性在持續工作的情形下,大多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交生活,然而大部份的女性一旦進入婚姻,就很容易被說服要以家庭為重而放棄自己原有的事業或是生活圈。很多職業女性即便工作了一整天工作,下班之後回到家還是會扛起打理家裡、煮飯、洗衣服以及照顧小孩的工作。這源自於母性與社會環境的教育使然以及周遭的期待。許多女性生了小孩子之後,會理所當然地拋棄原有的生活,將生活重心投注在養兒育女之上。不管是本能驅使還是社會以及家庭期望所導致,由於習慣性地妥協自己去配合外在環境,或是說服自己一點一滴地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使得許多的女性在關係裡面慢慢地失去自己原有的價值。

妥協的行為來自於人們習慣性地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這樣的行為不單單只會出現在婚姻關係之中,也會反映在家人、同事又或者是與朋友的互動裡。也就是說,不管在任何的情況下,都會優先選擇犧牲自己的權利去配合他人。偶爾配合他人是好意,但習慣性地配合不但得不到他人的感謝,很可能還會讓接受者以為你的犧牲是理所當然的。也因為你的付出長期沒有得到感謝,可能會間接地養成你貶低自我的習慣。如前所說,當你習慣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的時候,你會相對地變得不重要。沒有與自己對齊過的人很難看到自己的價值,也很難理解自己生存的意義究竟在哪裡。想著A的時候會說B、難過的時候強顏歡笑、不要的時候不懂得拒絕、明明很在乎卻總是說沒有關係,想要學會愛自己卻老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由於從來沒有心口合一地審視過內心真正想要成為的自己,於是漸漸地迷失了自己。

與自己對齊 就是不要做違心之事

與自己對齊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在我們一生中發生的所有人事物都來自於靈魂所下達的指令。靈魂選擇投胎並不是為了滿足其它靈魂的需求,而是為了幫助我們的靈魂完成人生功課以活出真正想要成為的樣子。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投胎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如果你了解這個重要性的話,就會知道一個人是否可以吸引到對的人事物完全取決於靈魂對自己的設定。如果一個靈魂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的話,那麼又如何去吸引對的人事物發生呢?如果一個人明明喜歡卻說不喜歡,明明討厭卻說沒關係⋯⋯如此心口不合一的行為,又如何期望自己想要的一切會發生呢?

對齊自己是人生的基本功課,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做違心的事,你的內在想法與外在的行為都要裡外合一:如果你是一個懂得尊重的人,就不會有無禮的言行舉止、如果真的在意就不會說沒有關係、如果難過就不會說一切⋯⋯。改變心口不合一的行為需要一點時間:先學會審視自己的心情,再決定要用什麼樣的字眼真實地表達這樣子的情緒。每次話要說出口之前,也可以先思考這樣的言語是否是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我的建議並不是要求你要隱藏自己的情緒,相反地,是希望你可以真實地(不浮誇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當你學著用正確的字眼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你會愈來愈清楚自己真正的樣子,審核情緒的時間也會隨著你愈來愈了解自己而減少。人在剛開始學著表達真實自己的時候可能會犯下許多的錯誤,但懂得從經驗之中學習,之後自然會熟能生巧,並且愈來愈了解自己要什麼、是什麼。

▲習慣性地配合不但得不到他人的感謝,很可能還會讓接受者以為你的犧牲是理所當然的。(圖/取個免費圖庫pexels)

慣性妥協的人即便強迫自己說真話,還是免不了會感覺到罪惡感,由於習慣性地取悅他人,使得他們在看到對方錯愕的表情時往往會在瞬間轉換自己的行為,更甚至是為自己的坦白向對方道歉。明明說真話應該讓自己感到豁然開朗,但為什麼會得到反效果呢?這是因為改變任何習慣都是需要時間的。人們習慣了你的妥協,所以要在這樣子的環境下學會做自己自然會得到反抗的聲音,因為人們總是害怕改變自己習慣的東西,這也包括你自己在內。但無論如何,學著對自己的情緒誠實,永遠勝過違心的行為。

說真話卻產生罪惡感怎麼辦? 永遠有下個機會變得更好

那麼當自己選擇說真話卻產生罪惡感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呢?我給各位的建議是做一點別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因為一旦你有時間去胡思亂想,那麼往往會回到舊有的習慣與模式。就算你努力地想要為自己改變,身旁的人也會想辦法將你變回他們所熟悉的模樣,不斷地攻擊你突而其來的變化。但是與其因為周遭的人不認同就隨著他們的意願改變自己,我更希望各位花點時間思考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樣子、你所說的話是否真切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這是否可以幫助你走向一直想要創造的未來?如果在妥協的過程你迷失了自己,那我希望各位可以透過短暫的堅持慢慢地找回自己。即便在堅持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可能需要透過無數的錯誤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但如果目標正確,就一定可以走上想要的道路。在成長的路上對自己寬容一點,允許自己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第一時間責備自己,你永遠有下一個機會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也可以透過一點一滴的調整來慢慢地達到你最理想的模樣。在練習與自己對齊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對外劃出自己的界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場,也不是每個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所以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距離是需要摸索的。社會很習慣用框架來約束你,但靈魂具有獨立個體性,沒有一條規矩是適用所有人的。想要創造出自己的未來就不要總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來期望他人理解你,明確地告知他人自己的界限在哪、是什麼、要什麼,都是靈魂成長必須要做的功課。當然人的底線會隨著成長而改變,同樣得由自己來告知喔。

▲如果想要創造理想中的未來,顯化靈魂真正想要的模樣,那麼心口合一才能奠定說什麼是什麼的基礎。(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心口合一 顯化靈魂真正想要的模樣

其實這篇文章只有一個重點,就是希望各位可以成為一個與自己對齊的人,也就是心口合一的人,別讓自己養成違心而論的習慣,那會讓你慢慢地迷失了自己。如果想要創造理想中的未來,顯化靈魂真正想要的模樣,那麼心口合一才能奠定說什麼是什麼的基礎,因為宇宙回應的是你的核心價值。花一點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調整自己的言行一致,那麼你自然會吸引來對的人事物,創造出你想要的未來。這篇文章開頭之所以拿女性來舉例,是因為很多女性很容易在婚姻裡面犧牲掉自己,進而迷失。但我相信這樣的事情就算不是發生在婚姻的關係裡面,也會發生在大部份的人身上。人生是條自私的旅程,各位可以好好地想想自己為什麼投胎,又要如何幫助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靈魂。人生中的種種鋪陳不是為了要打擊你,而是為了將你推向那樣的終點。所以當你為別人費心盡力的同時,別忘了活出自己才是你的靈魂之所以選擇投胎的目的。從心開始做起,慢慢地調整自己的言行,那麼未來自然會呈現出你想要的模樣。既然要從心開始做起,那麼心口合一就是穩固未來的重要基礎。重要的是,你的人生決定在你的手上:明確地告知自己的底限、相信自己有創造的能力,無論要開創什麼樣的未來,都得從裡外合一開始做起,對吧?真心希望各位都可以透過學習與自己對齊創造出想要的未來喔!

▲Ruowen Huang著,《與自己對齊:靈媒媽媽的心靈解答書4》,時報出版。(圖/時報出版提供)

熱門點閱》

►吳淡如/在艱困中堅持夢想 做你有興趣的事

►小資族理財》專家教你用錢賺錢 打造被動收入

►黑豆蛋白質大勝肉 你容易忽略的日常八款親民抗老食材

►世界盃》奔放的五星上將 森巴軍團為巴西力拚六冠

●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與自己對齊:靈媒媽媽的心靈解答書4》。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