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治邦/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去年稅收超徵預計達4,500億元,行政院近日決定將其中約1,400億元以每人6,000元發還給民眾。然而,部分輿論認為目前政府有鉅額未償還債務、中油及台電有大量虧損,以及各類社會保險有堆積如山的潛藏負債,因而應優先打消上述負債。稅收超徵的源由為何?發放現金及打消負債對物價、所得分配及經濟成長的衝擊有何不同?皆值得探討。
去年1至11月的資料顯示,稅收超徵3,554億元,其中正面貢獻最大的前三項(括號內數字代表其貢獻比重)分別為營利事業所得稅(79.8%)、個人綜合所得稅(25.6%)及營業税(22.7%),而負面影響最大的三項分別為貨物稅(-13%)、地價稅(-8.9%)及證交稅(-4.4%)。這顯示,前年政府在編列去年預算時,低估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尤其是半導體及海運業的正面影響。另一方面,政府對油、電價凍漲,造成貨物税收不如預期,而證交稅及地價稅收不如預期,則反映民眾對於未來經濟悲觀的態度。
▲去年政府以凍漲油、電價抗通膨,導致中油及台電分別虧損2,173及2,679億元。圖為台電大樓。(圖/台電提供)
然而,政府支出超乎預期,卻完全抵消稅收超徵值。去年政府以凍漲油、電價抗通膨,導致中油及台電分別虧損2,173及2,679億元。合計虧損額4,852億元,比稅收超徵值多出352億元,但卻隱藏在國營事業虧損,而非以政府負債的形式出現。因此,優先以超徵稅收填補兩家國營事業虧損,是最名正言順的處理方式。
普發現金讓人民享受小確幸 違背凍漲油電抗通膨的初衷
普發民眾每人現金6,000元,固然是以小確信的方式討好選民,但卻違背政府凍漲油、電價,以壓抑通膨的初衷。根據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的講法,政府撒幣猶如從天而降的財富,因此,和辛苦賺來的等額薪資所得相比,民眾會花費更多。這固然可増進國民所得,但對去年已達2.95%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而言,不啻火上加油,從而抵消凍漲油、電價的美意。
把錢用在刀口上 超徵稅收應用在資本支出、彌補公債缺損
除了補足油、電價凍漲造成的虧損外,超徵稅收也可用來彌補政府公共債務或各種社會保險的虧損。發放現金有利於目前民眾,而補足債務或社會保險虧損,則有利於後代子孫。截至去年年底,我國中央政府未償還債務餘額為5.73兆元,平均每人負債24.7萬元。從學理來看,造成這些債務的政府支出可分為經常門及資本門兩類。經常門支出是比如紓困方案中的現金補貼,而資本門支出是比如前瞻計劃中的公共投資。經常門支出由本代享受好處,卻由後代子孫埋單。相對地,後代子孫雖埋單資本門支出,但也獲得公共投資所產生的利益。因此,政府宜避免發行公債來挹注經常門的支出。
▲興建公共建設,雖讓後代子孫埋單資本門支出,但也獲得公共投資所產生的利益。圖為興建中的桃園捷運綠線。(圖/捷工局提供)
退休基金採確定給付制 爽了本代苦了後代
截至去年6月底,我國各類社會保險所造成的隱藏性債務達到18.1兆元,而負債最多的前四大(括弧為其所佔比重)分別為勞工保險(59.7%)、舊制軍公教人員退休金(19.9%)、公務人員退撫基金(14.3%)以及國民年金(4.9%)。造成這些退休基金虧損的共同特色是因採取確定給付制,但收取遠低於使基金收支相抵的費率。其中,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制度,在1995年從舊制的恩給式,改成由薪資提撥的基金。勞工保險則是在2009年將給退休人員的一次性給付,改為退休人員也可另選年金給付。至於國民年金,則是在2008年時,政府強制年滿25歲且未在職場工作的國民加入。由於社會保險的隱藏性債務由後代子孫負擔,因而設立或變更這些社會保險制度,實質上是由本代人先享樂,但強制後代子孫在日後為其埋單。
總而言之,以稅收超徵塑造政府財政健全只是一種假象。為了避免加重通膨壓力以及過度侵佔後代子孫權益,日後若出現稅收超徵,宜彌補國營事業及社會保險虧損才是正途。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為了避免加重通膨壓力以及過度侵佔後代子孫權益,日後若出現稅收超徵,宜彌補國營事業及社會保險虧損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