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班日多到厭世 迷信長假經濟反產生四大負面效應

我們想讓你知道…迷信連假經濟似無必要性,反而產生諸多弊病。自主地將假期分散延長,創造的價值應更勝於政府刻意規劃的長假效應。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今年春節長達十天,創下史上最長的連假。不過今年還不是最誇張的,若依照此做法,明年可能將出現長達11天的長假。政府「貼心的」為國人挪動放假日,塑造長假經濟,實有待商榷。

政府刻意創造長假

有關紀念日及節日的放假事宜內政部訂有《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農曆春節放假時間為,除夕與春節放假三日(初一至初三),一共四天(第4條)。今年因含兩天例假日,於1月25日至26日(星期三、四)補假(第5-1條),因而放假日延長為六日;1月27日(星期五)調整放假,放假日進一步延長為九日;加上《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第4點於2019年5月1日修訂時新增第二項:「農曆除夕前一日為上班日者,調整該上班日為放假日。」小年夜也要放假,最後讓假期暴衝為十日之譜。

 

▲2023年的三天以上連假包含春節連假10天、清明連假5天、228和平紀念日、端午節、國慶日連假各4天,但補班日卻多達6個。(圖/翻攝自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官網)

依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布2023年的行事曆,不只春節連假,2023年三天以上的連假共八個,其中清明連假五天,228紀念日、端午節及國慶日均為四日連假。實際上放假日為116日,與其他年份差異不大,卻刻意形成連假,政府迷信此舉可以刺激消費,帶動長假經濟。

長假大家多想到中國大陸的十一長假,其實大陸也是模仿日本的「黃金周」,日本因4月29日至5月5日間有大量的假日,加上5月1日企業可以選擇放假,只要請假1~2天,就可串起連續假期。中國大陸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又遇到長江中游的大洪澇,為了提振經濟,刺激消費,並鼓勵國內旅遊,1999年8月宣布延長春節、勞動節與國慶假日到三天,並調整周六與周日,安排成連續七日的連假。根據日本與中國大陸的經驗,長假確實有助於在放假期間的消費,尤其是旅遊業更是明顯。

長假產生的負面效應

一開始長假模式頗受歡迎,還有意擴大辦理,如日本曾有政黨建議調整11月初假期,調整為「秋季黃金周」五日長假,惟該模式逐漸發現有以下幾大問題:

第一,旅遊品質惡化:大家集中在連假期間旅遊,到處人滿為患,旅館價格跟著水漲船高,讓旅遊的品質大幅下降。高鐵與東部台鐵一票難求,多數人被迫自行開車,道路終日壅塞,每年長假我國國道5號車多壅塞已成常態,多處路段出現「紫爆」,從上午9時後一路壅塞至深夜24時。許多人進而選擇出國旅遊,對國內經濟裨益有限。

▲春節連假除夕至初五為止,台南主要景點參觀人數已累積突破550萬,其中鹽水月津港燈節及龍崎空山祭超過30萬人。(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春節連假期間,台南主要景點參觀人數累積突破550萬,其中鹽水月津港燈節及龍崎空山祭超過30萬人。(圖/記者林悅翻攝)

第二,耗能增碳:長假期間車潮眾多,在馬路上回堵數小時,能源消耗驚人,連帶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長假疲勞駕駛、酒駕等情事大增,導致交通事故激增。

第三,五月病:長假會破壞既有的節奏,影響學習與工作效率。日本就發現有「五月病(ごがつびよう)」現象,放完長假後,情緒低落、意志消沉、食慾不振或失眠,做事完全提不起勁,人生失去方向。

第四,消費落差:長假期間誘發國人集中消費,不管是餐飲、住宿、交通與旅遊等行業的消費金額都相當可觀,惟假期前、後都出現消費低潮,尤其經常需要需透過周六補行上班,今年春節前後都需要補班,明年春節恐出現三周的補班,都使相關行業該時期的收入急遽下滑,不利人員配置,總營收也未必大幅提升。興起長假改革聲浪。

▲▼日本黃金周旅客塞爆機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黃金周期間,旅客塞爆機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由於有上述問題,中國大陸於2007年修法,取消實施八年的「五一」黃金周,甚至有學者主張,連「十一」黃金周也應跟著取消。日本也提出「地域別大型連休案」,將日本分為五大地區,錯開長假的放假時間,以舒緩交通與住宿的壅堵問題。

論其實際,毋庸政府費心挪動假日,迷信連假經濟似無必要性,反而產生諸多弊病。國人有智慧可以決定排假的時間,提早或延後休假,減少與多數人重疊時間,自主地將假期分散延長,創造的價值應更勝於政府刻意規劃的長假效應。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工商時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