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長壽/中國式解封 對經濟將留下長期影響

我們想讓你知道…未來,中國吸引外國企業方面將越來越有戰略性。

▲▼習近平,二十大,李克強。(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 習近平曾明確表示,中國會毫不猶豫地以經濟為籌碼,來爭取政治利益。(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 Matthew Fulco(傅長壽)/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
● 廖珮杏/翻譯

中國2023年的經濟勢必復甦,但外資已經開始懷疑中共管理經濟的能力。

習近平,常被描述成中國在毛澤東之後最強勢領導人。他跟偉大舵手毛澤東一樣把政治放在首位,非常重視意識型態。自10年前上台以來,就一直試圖強化中共在各方面對中國社會的控制,即使某些政策對經濟不利。

習近平的政治行動在COVID-19之前,以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最小傷害為主。雖然許多製造業者為了避開美國川普的關稅,而將一部分的產能移走;但整體來說,中國市場的吸力依然強大。2019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額度成長到9,415億人民幣,年增率5.8%,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國,僅次於美國。

但不久之後,習近平的清零政策打壞了外商的算盤。儘管中國在2020與2021年的外國直接投資額依然創歷史新高,但總部位於紐約的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在12月報告中表示,「這是該國獨特的總體經濟狀況,所推動的短期投資造成的膨脹」。榮鼎比較其他資料後發現,在2020至2021年,新的創建投資(Greenfield Projects)與外商併購的數量都急遽下降,「符合中國的實體經濟趨勢」。

2022年第2季之後,局勢更加嚴峻。傳染力極強的Omicron變種在中國突破防線,使政府嚴加封鎖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

根據11月的資料,中國經濟依然面臨壓力。零售業銷售額比去(2021)年同期減少5.9%,失業率達到6個月來的高點5.7%,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在2022年1至10月,從5.8%降低到5.3%。

放棄清零導致醫療崩潰

▲對許多中國人民而言,政府的清零政策是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圖/CFP)

最近中國終於放棄了清零,但也因此面臨一系列問題。中共一直都用非醫藥介入措施遏止傳染,造成全國沒有足夠能力來應對目前的感染浪潮。而且疫情爆發3年以來,中國的國產疫苗效力一直可疑,且無自然免疫力,如今整個醫療體系已經不堪負荷。

COVID-19患者的暴增,勢必會影響短期經濟成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估,2022年12月1日至20日COVID-19大約感染了全國18%的人口,共2.5億人。《紐約時報》引述上海某家醫院的預測,認為全市2,500萬居民中大約有一半終將染疫,並提醒醫院同仁面對一場「悲慘的戰鬥」。浙江省政府資料則稱,該省在12月底每天大約新增100萬名確診者。

中國感染病例太多,工廠無法完成生產訂單。總部位於亞洲的航運公司HLS,在1月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預估有一半到四分之三的製造業勞動力確診而無法工作。此外,中國3個最大的港口──上海港、深圳港、青島港,正陷入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陣痛。

政策從清零忽然轉向共存,雖然使中國經濟短期受到衝擊,但許多分析人士都相信這樣的快速開放能夠縮短衝擊持續時間。他們認為,最大的爆發在農曆新年假期前後,而中國在這段時間的經濟動能本來就不強。

花旗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余向榮在12月發表的資料中表示,「快速的政策轉變,是為了促進未來全面的經濟復甦」,而且COVID-19疫情對中國2023年經濟的影響,「可能比之前預估的更小」。

彭博社詢問的經濟學家則認為,中國在2022年的經濟成長雖然跌至3%,但2023年將回升至4.9%。

成長時代已成過去

▲中國政府嚴苛的清零措施讓許多跨國企業將把中國視為高風險的賭注。(圖/CFP)

但另一方面,雖然中國的防疫限制顯然已經大幅放寬,但這3年來經商榮景卻已然褪去。北京想要挽回大部分外資的信心,想必是困難重重。

那些仍將中國當成重要投資據點的外國企業,通常都是投下太多固定成本,無法做其他選擇。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和化工廠巴斯夫集團(BASF)就是如此,無論未來是榮是枯,他們都必須與中國共同承受。

2022年9月,巴斯夫集團在湛江一體化基地開始建造第一家工廠,在2030年完工前將對該廠投資100億歐元,是該集團至今在中國規模最大的投資案。

福斯汽車,銷售額有4成位於中國,利潤占總利潤的一半,也在2022年10月表示將投資24億歐元,與中國的地平線機器人公司共同成立一家自駕車企業。

但其他大型跨國公司正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最有名的就是蘋果。《華爾街日報》在2022年12月報導,這家美國科技巨頭「正在要求供應商前往亞洲其他地區,例如印度與越南,組裝蘋果產品」。

當然,在2018年美中爆發貿易戰之後,蘋果就一直在將部分供應鏈分批移出中國。但在中國陷入長達1年的供應鏈中斷之後,蘋果的撤離速度更是加快。去(2022)年11月,iPhone最大供應商富士康的鄭州工廠爆發衝突,該廠勞工不滿政府的清零政策,而且之前允諾的補貼也跳票,於是舉行抗議,最後與警方發生衝突,蘋果的供應鏈問題也達到頂點。

最後,蘋果決定將更多組裝工作轉移到印度和越南。目前印度組裝的iPhone還不到10%,分析人士認為,蘋果的最終目標是讓印度占其旗艦機產能的45%。另一方面,還會希望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錶、AirPod耳機的產能轉移到越南。

▲▼富士康鄭州廠23日上午傳出大批員工圍住穿白色防護衣的警察。(圖/翻攝自Twitter)

▲去年11月,iPhone最大供應商富士康的鄭州工廠曾因勞工不滿政府的清零政策而爆發衝突。(圖/翻攝自Twitter)

即使北京當局想阻止外資與人才出走,也勢必困難重重。畢竟習近平已經明確表示,在他的領導下,商業利益不會是中國的首要目標,而且中國會毫不猶豫地以經濟為籌碼,來爭取政治利益。

以戰略性手段吸引外國企業

疫情爆發初期,澳洲政府曾要求獨立調查病毒來源,後來北京當局就對澳洲徵收了巨額懲罰性關稅,於是在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一年之內,澳洲輸入中國的葡萄酒銷售額暴跌至2,100萬澳幣,跌幅高達92%。在那之前,中國一直是澳洲葡萄酒的最大買家。

立陶宛政府和台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之後,北京當局也嚴厲制裁立陶宛,促使歐盟在世界貿易組織要求建立專家裁決小組。歐盟委員會在2022年12月的新聞稿中表示,「中國對立陶宛的歧視性措施,已干擾歐盟內部貿易和供應鏈,影響到歐盟內部市場的運行,包括強制調整市場。」

在未來,中國吸引外國企業方面將越來越有戰略性。雖然美國企業仍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利益相關者,但與華府的地緣政治關係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惡化。屆時英特爾這類曾試圖參與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公司,將被迫退出中國市場。整體來說,那些敏感產業的美國公司,也就是生產的產品具有明確軍事用途的公司,將發現在中國投資會越來越困難。

▲▼澳洲進口到中國的葡萄酒。(圖/路透)

▲中國在2021年3月曾對澳洲葡萄酒徵收為期5年高達218%的反傾銷稅。(圖/路透)

華爾街對中國仍有期待

儘管如此,華爾街對中國仍有期待。金融服務公司並不生產北京可以用於軍事手段的技術,他們將繼續努力遊說,試圖阻止美國對對外投資實施任何限制。

看好中國經濟的人會注意到,2022年中國大陸的IPO融資額創下歷史新高,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數量也創下新高。顧問公司PwC資料顯示,總共將近400檔新股,融資規模破紀錄達5,600億元人民幣(約804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3%。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是華爾街中最堅定看好中國的人,他在10月的格林威治經濟論壇(Greenwich Economic Forum)上表示:「中國的長期前景依然光明。」這位達里歐似乎認為自己與中國領導關係很密切。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台灣銀行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